easyfundingllc.com
home

昔日荒石灘 變身綠草原

——西藏那曲市色尼區凱瑪村群眾40年人工種草記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16: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圖為(wei) 凱瑪村的孩子們(men) 在油菜花海裏玩耍。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凱瑪村,有一片由油菜花和披堿草共同構成的草場。盛夏時節,七千畝(mu) 的油菜花競相盛開,成為(wei) 碧綠羌塘草原上一片金燦燦的風景。

  誰能想到如此美麗(li) 的草場,40多年前竟是一片荒石灘!

  當年,這片寸草不生的荒石灘不僅(jin) 無法放牧,還經常是大風一刮,塵土漫天,讓當地牧民苦不堪言。

  為(wei) 了改變這種狀況,當地幹部決(jue) 定帶領牧民人工種草,誓要把這片荒石灘變成綠草原。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men) 沉重一擊。

  這片荒石灘的石頭似乎永遠撿不完,撿走了一層,土一翻,又是一層石頭,草卻始終長不出來。

  但是,堅韌的那曲幹部群眾(zhong) 並沒有放棄。石頭多,那就一層一層地撿,直到在旁邊堆成小山;草長不出來,那就一邊改善土壤環境,一邊換牧草品種接著種。大家堅信,石頭總有撿完的一天,草也一定會(hui) 長出來。

  就這樣,一代一代幹部群眾(zhong) 一邊撿石頭,一邊試驗人工種草。

  慢慢地,草真的長出來了。

  一開始是零星長在石頭縫裏的小草芽,後來逐漸長成了半人高的牧草,又一點一點連成片。

  在當地幹部群眾(zhong) 連續40年的不懈努力下,這片荒石灘終於(yu) 變成了如今的綠草原。

  特別是2017年以來,那曲市色尼區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加入凱瑪村群眾(zhong) 的人工種草試驗。自此,這份種草事業(ye) 有了專(zhuan) 業(ye) 科技人員和現代技術的支持。

  2021年,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北京林業(ye) 大學專(zhuan) 業(ye) 研究團隊的幫助下,這裏的牧草種植又上了一個(ge) 新台階——油菜與(yu) 牧草混合種植。

  盛開的油菜花不僅(jin) 是金燦燦的美景,還是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牧草。收割後留下來的油菜稈地更是牛羊們(men) 的冬季牧場。

  “每年9月份左右,我們(men) 收割牧草時,會(hui) 把草場裏的草根和油菜稈留下來,不僅(jin) 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還可以把圈養(yang) 的犛牛放到草場裏吃油菜稈,這樣牛的奶質和肉質也會(hui) 更好。”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負責人明加塔說起人工種草項目,滔滔不絕,“同時,犛牛留下來的牛糞也有助於(yu) 改良土質,讓土壤變得更肥沃,第二年的牧草也會(hui) 長得更好。”

  但是,示範基地的技術人員和凱瑪村的群眾(zhong) 並沒有就此滿足。經過多年的人工種草試驗探索,大家發現,現在種的牧草和油菜花都是一年生,每年收割牧草後,土地有大半時間是空置的。這對於(yu) 草場的生態修複來說,不是長久之計。

  經過科研人員的多次試驗,今年4月底,基地組織群眾(zhong) 在油菜籽中混播了5000畝(mu) 的披堿草。

  披堿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具有耐旱、耐寒、耐堿、耐風沙等特性,有助於(yu) 草場生態修複。如果今年的試驗成功,這片草場以後將會(hui) 全部改種披堿草。

  7月份正是凱瑪村最美的時候,一眼望去,無邊際的黃色花瓣鋪展開,隨風搖曳,在藍天白雲(yun) 和草地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熱烈璀璨,美不勝收。

  油菜花海旁,有數不清排列整齊的石頭堆,每一顆都是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從(cong) 草場裏撿出來的。如今,它們(men) 靜靜地立在草場邊,如豐(feng) 碑一樣,見證這片土地發生的變化,也見證了凱瑪村幹部群眾(zhong) 40年來的努力與(yu) 堅持。

  以後,在凱瑪村或許再也看不到壯觀的油菜花海了,但是,這裏將會(hui) 誕生一片嶄新的草原,和這裏的牧民一起,迎接美好新生活。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