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林芝市墨脫縣墨脫鎮數公裏外的拉貢茶場,雲(yun) 霧縈繞,連片茶田已長出新芽,在清晨的雨後分外鮮綠。
在西藏,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茶葉。本地人將適量酥油放入特製的桶中,佐以食鹽、濃茶汁搗拌,製成鹹裏透香的酥油茶,用以暖身禦寒。
但以往,西藏地區的茶葉多來源於(yu) 區外。如今,林芝茶產(chan) 業(ye) 的發展,解決(jue) 了西藏群眾(zhong) 購茶不便的問題。特別是在廣東(dong) 援藏的幫助下,林芝茶產(chan) 業(ye) 得以高質量發展,茶葉成為(wei) 林芝一張亮麗(li) 名片。
墨脫鎮群眾(zhong) 桑傑頓珠預計,今年光靠采茶就能有接近3萬(wan) 元的收入。而在過去,一家人種水稻種玉米,早出晚歸也隻能勉強糊口。茶葉成了桑傑頓珠眼裏的“金葉子”,給他們(men) 一家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前幾年由於(yu) 經驗不足,我們(men) 從(cong) 外地運苗過來種植,成活率很低。後來在廣東(dong) 專(zhuan) 家的幫助下,現在茶樹苗的成活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桑傑頓珠說。2019年,廣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聯係引進種植了廣東(dong) 優(you) 良品種鳳凰單樅茶近2000畝(mu) ,豐(feng) 富了墨脫茶葉品種和產(chan) 品結構,該品種在2021年初實現產(chan) 茶。同時,逐步優(you) 化提升現有茶園管理水平和成茶品質,配套建立墨脫縣茶產(chan) 業(ye) 研發中心,邀請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7位專(zhuan) 家組成墨脫縣茶產(chan) 業(ye) 智力援助工作組,去年6月初到墨脫進行指導,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
目前,墨脫縣茶葉種植麵積達1.69萬(wan) 餘(yu) 畝(mu) ,可采摘麵積5080畝(mu) ,2019年產(chan) 茶青約25萬(wan) 斤,促進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606萬(wan) 元。在茶葉采摘季節,預計每天采摘茶青2000至3000斤,給當地農(nong) 牧民帶來的收入約6萬(wan) —10萬(wan) 元/天。隨著豐(feng) 產(chan) 期茶葉逐年增加,當地農(nong) 牧民的收入將進一步提升。
位於(yu) 林芝市波密縣的易貢茶場,平均海拔約2000米,夏無酷暑,周邊森林茂密,終年雲(yun) 霧環繞。
“高山雲(yun) 霧出好茶。”廣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易貢茶場茶葉專(zhuan) 家黃華林說,“唯一的缺點,就是易貢河穀內(nei) 每年大多數時候日最低氣溫低於(yu) 10攝氏度,這個(ge) 時間裏茶葉不生長,延長了生長周期。因此產(chan) 量不高,但恰好保證了茶葉的品質。”
如何補短板、增效益,高效帶動茶產(chan) 業(ye) 發展?2013年6月至今,廣東(dong) 省國資委對口支援易貢茶場以來,開拓出“企業(ye) +基地+茶農(nong) ”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模式,與(yu) 茶農(nong) 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製。
廣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易貢茶場黨(dang) 委書(shu) 記曹玉濤告訴記者,2014年時,茶園麵積不足2000畝(mu) 。為(wei) 提高茶葉產(chan) 量和茶農(nong) 收入,至2020年,援藏工作隊已將茶園麵積擴建到了5000餘(yu) 畝(mu) 。以前,茶農(nong) 的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現在,職工采茶平均年收入已超過2.2萬(wan) 元。
廣東(dong) 援藏引入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製茶設備,也帶來了標準化、流程化管理生產(chan) 機製。有效的田間管理模式,降低了生產(chan) 環節的損耗,茶葉的產(chan) 量質量雙雙提升。定期開展的技術培訓,在當地留下了一批帶不走的技術隊伍。易貢茶場也成功化身為(wei) 集茶葉種植、生產(chan) 、加工、銷售、旅遊及培訓於(yu) 一體(ti) 的綜合型國有農(nong) 場,成了林芝市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
據廣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易貢茶場工作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在茶田可采麵積增加不到30%的情況下,細茶畝(mu) 產(chan) 量提升53.6%;生產(chan) 經營方麵,易貢茶場實現曆史性突破,2020年總產(chan) 值達2740萬(wan) 元,同比增長77%,生產(chan) 紅、綠茶2.1萬(wan) 斤,同比增長61.5%。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茶場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5%,實現易貢茶場有記載以來第一次扭虧(kui) 為(wei) 盈。
當前,廣東(dong) 援藏為(wei) 茶場構建起了立體(ti) 化的銷售渠道,助力高原好茶“走出大山”。除了在林芝和拉薩開起茶葉直營體(ti) 驗店外,網上平台合作經營店也走上正軌。
直播帶貨現已成為(wei) 茶場銷售的另一大“推手”。以往,茶場一天的銷售額大約為(wei) 3至4萬(wan) 元。加上直播後,一天的銷售額成倍增長。
在廣東(dong) 援藏的幫助下,如今,茶產(chan) 業(ye) 已經覆蓋林芝市波密縣、察隅縣和墨脫縣。產(chan) 自林芝的高品質茶葉銷往全國各地,“高原茶葉之鄉(xiang) ”的美譽也跟著茶葉走向四方。小茶葉“變身”大產(chan) 業(ye) ,助推林芝實現更好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