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阿裏地區普蘭縣西德村:糌粑飄香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2-07-27 09:20: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7月的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海一般湛藍的天空下,西德村裏的青稞長勢喜人,隨風輕擺,清涼的山泉水從(cong) 田間淌過,匯入了奔湧的孔雀河。

  得益於(yu) 孔雀河穀獨特的小氣候,西德村的“嘎瑪古多”產(chan) 量高、品質好。“嘎瑪古多”在藏語中是籽粒既白又多的意思,而今天指代的就是來自西德村的白青稞。

  為(wei) 了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稟賦,當地政府和西德群眾(zhong) ,持之以恒對青稞產(chan) 業(ye) 進行升級和優(you) 化,打造出了阿裏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現代化白青稞加工廠,為(wei) 西德乃至全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注入了澎湃動力。

  二十餘(yu) 年磨一劍

  西德村旁、孔雀河畔,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數座白色的現代化廠房尤為(wei) 醒目,院內(nei) 的工人忙著將打包好的西德白糌粑裝車,發往普蘭(lan) 縣城各大銷售點。

  早在2002年,西德村就利用當地的資源優(you) 勢,積極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建起了西德糌粑加工廠並成立合作社,以糌粑和油菜籽加工為(wei) 主營業(ye) 務,擁有700平方米的廠房、14座水磨房、2座機房等。

  2018年,在陝西省援藏幹部的支持下,普蘭(lan) 縣統籌安排援藏資金665.22萬(wan) 元,新建了糌粑加工廠房和糌粑餅幹加工線,並成功申報西德白糌粑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2019年,又整合村裏的清油和糌粑加工合作社,成立了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並緊緊圍繞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這條主線,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市場、融入市場的積極性。

  “2021年,我們(men) 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總收入達到了95萬(wan) 餘(yu) 元,純收入有28萬(wan) 多元,給村民分紅7萬(wan) 餘(yu) 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西德村村委會(hui) 主任旦增頓珠說。

  足不出村能致富

  沿著西德村一片田野坡地向下步行10分鍾,便來到了孔雀河邊,隻見一條人工修建的水渠,將孔雀河水引入到蓄水池,再帶動一旁水磨房裏的石磨不停轉動,把炒熟的青稞慢慢磨成細粉狀的白色糌粑。

  “前幾年,我們(men) 家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種田和國家補助,小兒(er) 子要讀大學,我隻能外出打工,經常一走就是好幾個(ge) 月,也照顧不了家裏。”今年52歲的公司糌粑技術負責人巴桑次仁說。

  好在勤勞踏實的巴桑次仁“積攢”下了不錯的口碑,2020年他被村民選舉(ju) 推薦,成為(wei) 了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糌粑技術負責人。平日裏,他除了磨製糌粑外,還負責為(wei) 村民指導教學,讓更多群眾(zhong) 學到一技之長。

  進入公司兩(liang) 年多來,巴桑次仁每月工資有5100元,加上銷售青稞收入、公司分紅以及政策性補助,全家去年總收入達到12萬(wan) 多元。

  “現在,我足不出村就能穩定就業(ye) ,不用與(yu) 家人分離,連家裏的農(nong) 活也能顧上了。”巴桑次仁高興(xing) 地說。

  廣開門路鼓腰包

  久美拉姆的青稞地剛好位於(yu) 公司大門正前方,滿頭大汗的久美拉姆正在地裏除草。

  “我們(men) 家有13畝(mu) 地,是村裏土地麵積最大的。”久美拉姆擦著額頭的汗珠說,“糌粑加工廠成立以前,每年家裏收的青稞要自己找銷路,還賣不了多少錢,賣不掉的青稞隻能屯在家裏第二年接著吃。”

  如今,在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的帶動下,久美拉姆家種的青稞根本不愁銷路。去年,公司以每畝(mu) 170斤、一斤2.5元的價(jia) 格對全村青稞進行統一收購,每斤收購價(jia) 高於(yu) 市場價(jia) 0.5元。同時,在村委會(hui) 的統一安排下,久美拉姆每個(ge) 月會(hui) 去公司上幾天班,除了工資外,年底還能享受到公司的分紅。

  “公司每年輪流安排村民前來務工,累計安排村民235人次,其中脫貧戶121人次,實現勞務創收33萬(wan) 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旦增頓珠介紹,在公司帶動下,普蘭(lan) 全縣推廣種植白青稞3100餘(yu) 畝(mu) ,參與(yu) 群眾(zhong) 達200多戶,實現群眾(zhong) 增收100萬(wan) 元,脫貧戶實現種植收入31.6萬(wan) 元。

  近年來,隨著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西德村群眾(zhong) 的致富途徑日益寬廣,步入了種植增收、務工增收、分紅增收等多種增收方式鋪就的康莊大道,形成了以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的長效增收機製。

  采訪結束時正值黃昏,在地裏勞作了一天或是剛從(cong) 公司下班的西德村群眾(zhong)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結伴回家,夕陽的餘(yu) 暉灑落下來,給青稞嫩綠的枝葉鑲上了金邊,也把他們(men) 回家的道路照得透亮。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