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藏北草原又迎來了最熱鬧的時刻——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動物們(men) 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奔馳、棲息,共同描繪了一幅壯美的自然畫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近年來,西藏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求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從(cong) 北部的羌塘草原,到藏東(dong) 南林區,再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區域,保護無處不在,青藏高原展現著一幕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圖景。
守護好西藏生態,要築牢發展底線,不能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西藏生態脆弱,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都在不斷增加。在拉薩北部的當雄縣,很多牧民家都有一張記錄著畜牧數量的卡片——根據各家的土地草場情況,當地政府對每家每戶能蓄養(yang) 的牛羊數量做出明確規定。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一時擴大牛羊規模固然能增加收入,但若是破壞了草場,那就是對子孫後代的罪過。”隨著《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等一係列法律法規的相繼實施,西藏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守護好西藏生態,要增強修複意識,想方設法推進生態恢複。麵對脆弱的生態環境,人們(men) 除了節製自身,還可以主動作為(wei) 。隨著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實施和推進,拉薩生態不斷優(you) 化。預計到2030年,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將完成營造林206.7萬(wan) 畝(mu) ,共涉及拉薩和山南市9個(ge) 縣(區)、35個(ge) 鄉(xiang) 鎮。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wei) 西藏各地的“新風尚”。在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河穀、在藏北高原的那曲市,人們(men) 都在想方設法克服自然條件限製,為(wei) 當地的發展增添更多綠色。
守護好西藏生態,要提高利用水平,讓大美生態造福子孫後代。生態需要保護,也需要不斷利用,隻有人們(men) 嚐到了生態保護帶來的甜頭,才會(hui) 自發自覺守護生態。林芝市巴宜區的嘎拉村,這些年依靠“桃花經濟”,村民收入持續提高。有村民感慨,前些年桃樹不掙錢,有人要把桃樹“劈柴燒火”,但如今都把桃樹當作寶貝疙瘩。在珠峰腳下,當地村民定期組織誌願者清掃垃圾,保護環境,“捧好自然給的金飯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們(men) 保護環境的熱情被激發出來,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加入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列,成了自然環境的守護者。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事關(guan) 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守護環境,需要久久為(wei) 功,更需要全民參與(yu) ,涓滴細流匯聚,最終形成生態保護的磅礴偉(wei) 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