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山東援藏接力發展高原蔬菜產業 托穩雪域高原“菜籃子”

發布時間: 2022-08-18 08:57: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山東(dong) 援藏接力發展高原蔬菜產(chan) 業(ye) 托穩雪域高原“菜籃子”
(資料圖)山東(dong) 援藏技術人才張保友指導馬鈴薯組培苗繁育。山東(dong) 援藏幹部供圖

  時下,日喀則市白朗縣巴紮鄉(xiang) 衝(chong) 堆村蔬菜種植大戶邊多的8個(ge) 蔬菜大棚內(nei) 的黃瓜、西紅柿、青椒等蔬菜都已經成熟了。這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將通過當地農(nong) 業(ye) 合作社銷往阿裏、那曲等西藏各地,有的甚至通過“藏品入魯”延伸到“蔬菜大省”山東(dong) 。“8個(ge) 大棚年收入差不多1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


(資料圖)日喀則市白朗縣城核心區蔬菜大棚。山東(dong) 援藏幹部供圖

  邊多所在的日喀則市白朗縣,是山東(dong) 援藏幹部接續發力對口支援的一個(ge) 縣。自1995年起,對口支援白朗縣的山東(dong) 首批援藏幹部決(jue) 定引進現代蔬菜種植技術,並於(yu) 1998年試種蔬菜獲得成功。27年間,位於(yu) 珠峰腳下的白朗縣一茬接一茬“瓜果飄香”,現已成為(wei) 西藏最大的“菜籃子”,這裏建成了西藏首個(ge) 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首個(ge) 出口蔬菜備案基地。


(資料圖)種植戶在采摘西瓜。山東(dong) 援藏幹部供圖

  黃瓜、西紅柿、西瓜、青筍……140餘(yu) 樣不同品種的新鮮瓜果蔬菜也經由白朗縣擺上了西藏民眾(zhong) 的餐桌,一改過去蘿卜、土豆、白菜“老三樣”。蔬菜產(chan) 業(ye) 為(wei) 當地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支撐,過去以種植青稞為(wei) 主的7000多農(nong) 戶,有3200多戶、1.8萬(wan) 餘(yu) 人轉為(wei) 種植蔬菜產(chan) 業(ye) ,年人均增收1萬(wan) 元以上。該縣蔬菜種植麵積達到1.66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量達到1.2億(yi) 斤,產(chan) 值近2億(yi) 元,輻射帶動周邊10餘(yu) 縣(區)種植蔬菜近10萬(wan) 畝(mu) 。


(資料圖)日喀則市白朗縣城核心區蔬菜大棚。山東(dong) 援藏幹部供圖

  果蔬大棚種植麵積擴大的同時,果蔬產(chan) 業(ye) 也日益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據介紹,2021年,山東(dong) 援藏發起實施“對標壽光·高原果蔬產(chan) 業(ye) 提升行動”,借鑒山東(dong) 壽光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開展專(zhuan) 家把脈,實施精準幫扶,打通“生產(chan) 、流通、貯藏、加工、運輸、銷售”鏈條;建設了精品果蔬加工區和恒溫庫等冷鏈倉(cang) 儲(chu) 設施,打造了集產(chan) 品展銷、成果展示、產(chan) 品檢測、技能培訓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博覽園科創中心。

  山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領隊馬金棟介紹說,山東(dong) 援藏還推動注冊(ce) “如意莊園”區域公共品牌,打造了“白朗蔬菜”“七彩莊園”“五彩天域”等一批有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的品牌,打響了“全國蔬菜看壽光,西藏蔬菜看白朗”的品牌,“區域公共品牌+產(chan) 品品牌+企業(ye) 自主品牌”的品牌體(ti) 係初步建立。“我們(men) 還投入250萬(wan) 元實施農(nong) 業(ye) 地方標準體(ti) 係建設,鼓勵和引導專(zhuan) 家創建農(nong) 牧業(ye) 領域更多‘日喀則標準’,提高標準化種植水平。”

  (資料圖)2021年6月,山東(dong) 援藏工作隊組織山東(dong) 果蔬專(zhuan) 家到日喀則現場指導果樹修剪技術。山東(dong) 援藏幹部供圖

  打通蔬菜生產(chan) 技術關(guan) 後,銷售成為(wei) 影響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山東(dong) 援藏幹部多方對接山東(dong) 企業(ye) ,實施“藏品入魯·消費扶貧”活動,先後在濟南、青島、濰坊等地大型商超設立日喀則消費扶貧產(chan) 品銷售專(zhuan) 區。截至目前,上述各專(zhuan) 區累計銷售日喀則農(nong) 特產(chan) 品額達1800萬(wan) 元。此外,支持企業(ye) 參加山東(dong) 省文博會(hui) 、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共品牌展銷會(hui) 等,對園區產(chan) 品進行展示展銷,提高產(chan) 品區外知名度。


(資料圖)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現場指導。山東(dong) 援藏幹部供圖

  來自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的國立旺,是山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之一。他告訴記者,“園區+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果蔬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在桑珠孜區、南木林縣、江孜等縣區相繼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目前,先後有3000多名農(nong) 牧民到日喀則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接受培訓,成為(wei) 種植蔬菜的“土專(zhuan) 家”,範圍遍布日喀則、那曲、阿裏等地。日喀則果蔬產(chan) 業(ye) 實現了從(cong) “技術輸入”到“技術輸出”的巨大轉變。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山東(dong) 援藏將投入1億(yi) 元以上,繼續推進園區改造提升、擴大種植規模、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等,持續用力發展壯大高原蔬菜產(chan) 業(ye) 。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