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20餘載援藏情誼:鐫寫中華民族手足情深、血脈相連史

發布時間:2022-08-19 09: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珠峰腳下“瓜果飄香”的蔬菜大棚、“秘境”墨脫的一片片高山茶場、“茶馬古道”上的特色產(chan) 業(ye) 園以及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元素融合的魯朗小鎮……這些都一一記錄著援藏工作的累累碩果。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拉開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千裏奔赴雪域高原,無私支援西藏醫療、教育、住房、產(chan) 業(ye) 等方方麵麵的發展。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搞好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優(you) 化援藏幹部人才結構。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統闡釋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並就援藏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去年7月,在西藏考察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會(hui) 見援藏幹部代表時說:“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顯著優(you) 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ge) 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yu) 天。你們(men) 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yu) 高原的。這個(ge) 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

  “在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指引下,援藏工作表現出諸多的創新特點。”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原副院長車明懷介紹,首先是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援藏的各項成果由各族民眾(zhong) 共享。

  中共十八大以來,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中央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省市、中央企業(ye) 已先後選派近7000名幹部人才援助西藏工作。近10年來,共投入援藏扶貧資金171億(yi) 餘(yu) 元人民幣、實施援藏扶貧項目2311個(ge) ,推動中國內(nei) 地284個(ge) 縣區與(yu) 西藏的332個(ge) 縣區、鄉(xiang) 鎮建立結對幫扶關(guan) 係,幫助23萬(wan) 餘(yu) 名民眾(zhong) 脫貧。

  “援藏工作還堅持以服務於(yu) 西藏亟需、特需為(wei) 重點目標,結合實際,為(wei) 受援地方排憂解難,促進西藏高質量發展。”車明懷說。

  20多年前,日喀則白朗縣僅(jin) 種植少量藏蘿卜、藏土豆自給自足,當地百姓食用蔬菜單一。1995年,對口支援白朗的山東(dong) 首批援藏幹部決(jue) 定引進現代蔬菜種植技術,於(yu) 1998年試種成功。如今,白朗縣成為(wei) 西藏最大的“菜籃子”,目前那裏建成了西藏首個(ge) 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首個(ge) 出口蔬菜備案基地。

  車明懷表示,十八大以來,援藏形式不斷創新,以對口幫扶、“組團式”援藏為(wei) 抓手,不斷完善新時代的援藏工作機製。與(yu) 第九批選派情況相比,第十批援藏幹部人才的結構功能不斷優(you) 化,進藏接力工作。其中,精準選派“組團式”醫療人才292名,選派“組團式”教育人才400名。

  “去年,遇到何蔚大夫前,我以為(wei) 自己要癱瘓了。”來自西藏日喀則謝通門縣的石確普赤說。去年,她意外從(cong) 三米高處跌落,腰椎嚴(yan) 重骨折。在北京“組團式”第七批援藏醫療隊的脊柱外科專(zhuan) 家何蔚及其團隊的幫助下,順利實施手術,經過康複治療,石確普赤如今已經可以正常活動。

  2015年以來,醫療人才和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先後啟動。8年來,來自全中國各地的8批次、約1500名“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接續奔赴西藏。

  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實現400多種“大病”診療不出自治區、24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療,全自治區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2015年的68.2歲提高至72.19歲。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縱然西藏山高路遠,卻阻隔不斷這濃濃情誼。拉薩的街頭可見“北京路”,那曲市有“浙江路”,日喀則市有“山東(dong) 路”……這一條條道路名稱,是20多年來西藏對各援藏兄弟省市情感積澱的見證。眾(zhong) 多援藏幹部中,他們(men) 有的三年又三年,有的變援藏為(wei) 調藏,有的則永遠長眠在了這片雪域大地。

  一心解決(jue) 高海拔牧民吃飯問題的王軍(jun) 強,如今溫室大棚裏的黑土豆即將迎來豐(feng) 收,他卻再也看不到了。中央單位第九批援藏幹部王軍(jun) 強,於(yu) 2022年5月8日在下鄉(xiang) 調研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因公犧牲,長眠在那曲申紮那片他深愛的熱土上,生命定格在48歲。

  “援藏政策不僅(jin) 支持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同時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增強了西藏與(yu) 祖國內(nei) 地各族民眾(zhong) 血脈相連、親(qin) 如一家的濃情厚意。”車明懷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