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援藏幹部李國偉:紮根高原12載,傾心打造致富產業

發布時間:2022-08-19 08:42:00來源: 新華社

  先後四次援藏、將人生美好的12年奉獻給雪域高原——這是中糧集團援藏幹部李國偉(wei) 的人生選擇。紮根在西藏的日子裏,他全身心撲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chan) 業(ye) 上,讓高原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西藏山南市洛紮縣是李國偉(wei) 援藏工作的地方。在藏語中,洛紮的意思是“南方懸崖”,這裏平均海拔3800多米,溝壑縱橫、山勢險峻,交通條件落後,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諸多困難。

  2004年,李國偉(wei) 第一次主動報名參加援藏工作,3年援藏期滿後,他感到自身能力還不足,於(yu) 是回到中糧集團繼續鍛煉。“2013年,我第二次報名援藏,希望結合洛紮縣的實際需求,幫助當地走出一條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新路子。”李國偉(wei) 心裏明白,如果要以做產(chan) 業(ye) 、做產(chan) 品的方式援藏,需要的時間周期會(hui) 更長,因此,他在結束第二個(ge) 3年援藏任期後,又延續了2個(ge) 任期。

  當初,為(wei) 尋找合適的產(chan) 業(ye) ,李國偉(wei) 及其團隊調研了大半年時間,足跡遍布洛紮縣所有村莊,最終確定發展特色藏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發現當地老百姓有養(yang) 雞的傳(chuan) 統,但是規模不大、價(jia) 格也不高。要提高附加值,得想辦法讓洛紮的藏雞與(yu) 眾(zhong) 不同。”李國偉(wei) 說,要在偏遠落後地區發展產(chan) 業(ye) ,就必須強化產(chan) 品的差異化、提升產(chan) 品的附加值,才能實現長效發展。

  為(wei) 盡快了解養(yang) 殖技術,李國偉(wei) 和同事經常上網查資料、看電視上的養(yang) 殖節目。有一次,李國偉(wei) 在看一期養(yang) 殖節目時,了解到黃粉蟲對養(yang) 雞有好處。於(yu) 是他多方打聽,將養(yang) 殖能手請到洛紮縣,探索高原環境下養(yang) 殖黃粉蟲的技術。經過一年半的摸索,終於(yu) 成功地在高原地區實現了大規模養(yang) 殖黃粉蟲。

  就這樣,一個(ge) 以藏雞養(yang) 殖為(wei) 核心,以黃粉蟲養(yang) 殖和蔬菜種植為(wei) 輔的高原循環農(nong) 業(ye) 模式形成了。其特色是以高原飼養(yang) 的黃粉蟲作為(wei) 雞飼料,把蟲糞還田種菜,將藏雞蛋和藏雞上市銷售,雞糞則被送回大棚用作肥料。這個(ge) 模式能夠改善藏雞營養(yang) 供給、提高產(chan) 蛋量、提升藏雞蛋品質,同時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對環境的保護。

  在高原上成功推動養(yang) 殖黃粉蟲,李國偉(wei) 是第一人。2017年,洛紮縣的黃粉蟲養(yang) 殖技術被自治區科技廳定為(wei) 重點科研與(yu) 推廣項目,科技廳撥專(zhuan) 款委托黃粉蟲養(yang) 殖團隊開展科研攻關(guan) 。得益於(yu) 此,黃粉蟲養(yang) 殖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也保證了藏雞每天都有活蟲攝入,改善營養(yang) 供給後的藏雞抵抗力大為(wei) 增強。

  看起來簡單的循環農(nong) 業(ye) 模式,實施過程中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一開始,有些雞不明原因死亡,後來才知道是衛生方麵沒實行標準化管理導致的。養(yang) 殖過程中每一個(ge) 細節都不能出錯,不然就會(hui) 造成損失。”李國偉(wei) 說。

  這些年來,李國偉(wei) 一心撲在洛紮縣的特色藏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上。隨著藏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不斷成熟,拉薩白雞養(yang) 殖項目、肉用型藏雞養(yang) 殖項目等紛紛落戶洛紮,各類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瞄準了當地循環農(nong) 業(ye) 項目,周邊群眾(zhong) 也因此受益。養(yang) 殖基地的飼養(yang) 員央宗說:“養(yang) 殖場給我們(men) 提供了很多工作崗位,現在我在家門口上班,既能賺錢還能照顧家裏。”

  如今,洛紮縣的藏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已具有比較完備的硬件條件,管理團隊日漸成熟,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產(chan) 品也在市場上贏得消費者的認可,2021年銷售額達到200萬(wan) 元。

  除循環農(nong) 業(ye) 項目外,李國偉(wei) 還發揮自己所在單位中糧集團的優(you) 勢,引入蒙牛乳業(ye) 、現代牧業(ye) 等龍頭企業(ye) ,幫助西藏建成現代化乳製品加工廠和專(zhuan) 業(ye) 化奶牛養(yang) 殖場,推進拉薩淨土乳業(ye) 乳製品加工廠、山南森布日奶牛牧場建設,從(cong) 青飼玉米種植到奶牛養(yang) 殖再到乳製品加工,開展全鏈條式幫扶。

  不隻是培育扶持產(chan) 業(ye) 增強“造血能力”,在援藏期間,李國偉(wei) 還聚焦民生實事,盡自己所能解民憂、紓民困。

  洛紮縣的醫療條件相對簡陋,為(wei) 改善當地醫療狀況,作為(wei) 山南市洛紮縣委副書(shu) 記的李國偉(wei) 積極爭(zheng) 取資金,以鄉(xiang) 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為(wei) 核心,幫助購置醫療設備,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為(wei) 居住偏遠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尋醫問藥提供便利。

  得益於(yu) 李國偉(wei) 的多方協調,洛紮縣連續3年組織鄉(xiang) 鎮衛生院的藏族醫生前往北京參加培訓,學習(xi) 急救理念以及B超、心電圖等技術,還邀請北京的醫療專(zhuan) 家到洛紮縣鄉(xiang) 鎮衛生院駐點指導,使藏族醫生的醫療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12年紮根雪域,李國偉(wei) 很少有時間照顧家庭,每次提及親(qin) 人,他的心中都帶有愧疚,但依然無悔於(yu) 自己的選擇。“選擇援藏就是選擇責任和擔當,能夠在雪域高原奉獻力量,是我一生最寶貴的經曆和財富。”李國偉(wei) 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