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書寫富有江蘇特色的援藏答卷

發布時間: 2022-08-19 14:10: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看那格桑花開在高山上,她擁抱著溫暖的陽光……”在藏族少女卓瑪深情的吟唱聲中,大幕緩緩拉開。7月9日、10日,由江蘇和西藏兩(liang) 地演員共同演繹的原創音樂(le) 劇《天·夢》在南京荔枝大劇院首演。該劇展現了西藏“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滄桑巨變背後的精神源泉。兩(liang) 天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江蘇第九批援藏幹部、曾任拉薩市旅遊發展局副局長的徐全軍(jun) 看完演出後熱淚盈眶:“這部劇前後貫穿的10多年時間,正好是西藏快速發展、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men) 深刻感受到了祖國的繁盛和邊疆的發展,作為(wei) 一名援藏幹部,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青山一道同雲(yun) 雨,明月何曾是兩(liang) 鄉(xiang) 。”28年來,10批次、981名江蘇援藏幹部人才從(cong) 江南水鄉(xiang) 來到雪域高原,他們(men) 秉承“進藏為(wei) 什麽(me) ?在藏幹什麽(me) ?離藏留什麽(me) ?”的“援藏三問”,聚焦“拉薩所需”,竭盡“江蘇所能”,打造產(chan) 業(ye) 援藏金字招牌,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培育紮根當地的人才隊伍,努力書(shu) 寫(xie) 富有江蘇特色的援藏答卷,為(wei) “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作出新貢獻。

   雪域高原上“長”出現代產(chan) 業(ye) 園

  8月,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閃著金燦燦的光芒。它們(men) 得以大規模種植,和江蘇援藏幹部的努力分不開。

  2019年,南京市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成員、南京市高淳區磚牆鎮畜牧獸(shou) 醫站站長李求超來到墨竹工卡,掛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經過數次走訪調研,李求超發現,田間種植的油菜是當地特有品種——“墨小油”。與(yu) 其他省市品種相比,這種小油菜植株矮小、營養(yang) 價(jia) 值高,但由於(yu) 在全國缺乏知名度,市場認可度不高。

  針對調研結果,李求超下定決(jue) 心,要將油菜種植作為(wei) 墨竹工卡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扶貧工作的突破口。他聯合縣淨土公司,采用“耕地托管”包服務、“訂單種植”包銷路的模式,挨家挨戶做工作,逐步調動起了村民的積極性,使小油菜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截至2021年,墨竹工卡縣小油菜種植麵積已超過3萬(wan) 畝(mu) ,帶動當地4000餘(yu) 名種植戶實現增收。”李求超說,以“墨竹工卡縣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申報成功為(wei) 契機,當地進一步挖掘墨竹小菜籽油的營養(yang) 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實現墨竹工卡縣三產(chan) 有機融合。

  增強產(chan) 業(ye) “造血”能力,讓好山好水變成致富資源。江蘇援藏幹部圍繞拉薩區域產(chan) 業(ye) 功能定位,聚焦優(you) 化提升旅遊文化、淨土健康、綠色工業(ye) 、現代服務、高新數字“五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針對性地招引大項目好項目。

  “打造覆蓋深度貧困地區的‘拉北旅遊環線’,大力推動建設達龍村、唐古村、俊巴漁村、紮葉巴村等特色村落,讓農(nong) 牧民‘吃旅遊飯、發旅遊財’。”當地基層幹部介紹。

  雪域高原上“長”出了一個(ge) 個(ge) 現代產(chan) 業(ye) 園區。拉薩河畔的達孜工業(ye) 園,先後入駐300多家企業(ye) ,解決(jue) 了4000多名農(nong) 牧民就業(ye) ,成為(wei) 一個(ge) 生機勃勃的現代園區。此外,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曲水才納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林周鵬博健康產(chan) 業(ye) 園等現代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2019年至2022年,江蘇安排援藏資金20.1億(yi) 元,其中支援拉薩市資金15.07億(yi) 元,實施援藏項目156個(ge) ,一批帶動效益明顯的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受援縣區城鄉(xiang) 麵貌得到顯著改善。

  確保80%以上援藏資金向基層和農(nong) 牧區傾(qing) 斜

  江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關(guan) 注民生、解決(jue) 民生問題,確保80%以上資金向基層和農(nong) 牧區傾(qing) 斜,讓援藏成果更全麵、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zhong) 。

  2020年,在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熱切期盼中,南京市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的“溪橋工程”啟動。

  “高原地勢複雜,每逢雨季,溪水湍急,危險事故時有發生。”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施勇君介紹,“溪橋全部采用‘裝配式’水泥橋,徹底解決(jue) 了土石橋易損毀、易斷通的難題,大大降低了道路行駛的安全隱患。”到今年年底,整整100座便民溪橋將覆蓋全縣8個(ge) 鄉(xiang) 鎮、40個(ge) 行政村,惠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1.46萬(wan) 戶、5.6萬(wan) 人。

  以“溪橋工程”為(wei) 代表,2021年,江蘇援藏工作組實施了“格桑花開·民生微實事100+”計劃,其中包括幸福驛站、便民小浴室、青稞磨麵坊、點亮鄉(xiang) 村路等8類104個(ge) 項目。一盞燈照亮回家路,一座澡堂溫暖整個(ge) 冬天,一所衛生室護佑身體(ti) 健康……一個(ge) 個(ge) 項目的實施,真正把實事辦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同時,江蘇援藏工作組開展拉薩高海拔地區農(nong) 村公路橋梁養(yang) 護關(guan) 鍵技術研究,填補國內(nei) 相關(guan) 領域空白;在全區率先建立市縣鄉(xiang) 三級聯網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網,實現線上交易土地9366畝(mu) 、金額621萬(wan) 元;升級拉薩市不動產(chan) 登記平台,實現業(ye) 務聯辦、數據共享。

  “援藏要援在大局上,援在暖心處,援在民生改善上。”蘇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韋國嶺介紹,“十四五”規劃中,蘇州投入援藏資金8010萬(wan) 元,改建32.3公裏農(nong) 村道路、20餘(yu) 座農(nong) 村橋涵,惠及農(nong) 牧民4萬(wan) 餘(yu) 人,讓群眾(zhong) 出行的“糟心路”變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幸福路”。

  培育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把最具影響力的老師送出去,支援一片學校、輻射一片區域、培養(yang) 一批人才。我想,這是援藏的重要目的之一。”拉薩市一中生物老師、泰州洋思中學援藏教師王小娟說。

  在拉薩市一中,共有20名援藏教師與(yu) 37名本地教師結成師徒對子,幫助這些本地教師快速成長為(wei) 業(ye) 務骨幹。和王小娟結對的本地青年教師蔣彪,在“江蘇師父”的指導下,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兩(liang) 人還多次獲得當地的“兩(liang) 融杯”獎項。

  針對西藏缺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多年來,江蘇選派多批次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把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高原,從(cong) 單一的幹部援助向綜合性人才、技術、管理援助轉變。同時,更加注重“請進來授課”“派出去培訓”和“結合援藏崗位帶徒弟”等方式加強智慧援藏力度,充分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打造一支紮根本土的人才隊伍。

  “過去做手術是‘我做你看’,現在變為(wei) ‘你做我看’。”蘇州市第十四批援藏醫療隊隊員、太倉(cang) 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chan) 科副主任醫師馬金春說。2020年4月3日,蘇州援藏醫療隊在雪域高原實施首例產(chan) 房剖宮產(chan) 手術。如今,當地婦產(chan) 科醫生已能單獨完成剖宮產(chan) 、宮外孕治療等手術。

  江蘇援藏醫療專(zhuan) 家積極參與(yu) 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改革工作。蘇州醫療組製定了《林周縣人民醫院信息化建設規劃(2021—2025)》;南京醫療組協助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鋪設醫療信息化專(zhuan) 網,建立下沉到鄉(xiang) 的病案管理係統和患者流向分析係統,規範建成拉薩首個(ge) 縣級輸血科。

  28年相攜相親(qin) ,3800公裏之外的雪域高原早已和吳風漢韻的江蘇血脈相連。在今年蘇州抗疫期間,正在歡度藏曆新年的林周縣幹部職工,加班加點籌集總價(jia) 值36萬(wan) 元的犛牛肉幹、青稞藜麥點心等特色產(chan) 品馳援蘇州。伴隨著這些物資一同運抵的,是林周縣委、縣政府的《蘇州平安便是春天——來自雪域高原的一封家信》。“‘兄弟情’跨越近萬(wan) 裏,直抵兩(liang) 地人民的心田。”信中如是寫(xie) 道。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