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故事會丨援藏是人生最寶貴的經曆
近日,來自中央國家機關(guan) 、中央企業(ye) 和17個(ge) 省市的2114名第十批援藏幹部人才進藏,開始為(wei) 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雪域高原關(guan) 懷備至,對援藏工作高度重視。
時光流逝,深情如一。從(cong) 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幹部進藏,到為(wei) 新時代西藏工作謀篇布局,確立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於(yu) 西藏的發展建設、民生冷暖等始終牽掛於(yu) 心。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ye) 的援藏幹部舍小家、顧大家,接續奮鬥在雪域高原,為(wei) 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幹部進藏,同時迎接第一批援藏幹部返回。
到達西藏後,大部隊留在拉薩休息,習(xi) 近平率先遣隊馬不停蹄趕赴福建對口支援的林芝地區。貢嘎機場到林芝政府所在地八一鎮之間有530多公裏的路程,抵達八一鎮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
第二天早晨,習(xi) 近平便和福建援藏隊長鄧保南等同誌座談,了解福建在林芝地區的援建情況。他語重心長地說:“同誌們(men)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men) 頭上援藏的光環會(hui) 慢慢地淡去,但是你們(men) 必須保持援藏的精神,回去要再接再厲,再創佳績。不要把當官作為(wei) 目標,要把做事、做好事作為(wei) 方向。”
那一次進藏,習(xi) 近平不僅(jin) 親(qin) 自將派往林芝各地任職的福建援藏幹部一一送到崗,還前往當時自然條件惡劣的林芝朗縣實地了解援藏幹部的工作。當時,從(cong) 市區到縣城全程都是土路,不少路段風沙大,有些地段還是懸崖陡壁,曾經就有幹部下鄉(xiang) 途中遇到危險。身邊的工作人員紛紛勸他不要去,習(xi) 近平堅定地說:“誰都可以不去,但我必須去。”
“支援西藏不僅(jin) 是一項重要的經濟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20多年來,福建在西藏修了福建路、廈門廣場、福州街和林芝地區的人大辦公樓,還幫助解決(jue) 老百姓的住房問題、用水問題、糧食品種問題等。福建的援藏傳(chuan) 統和援藏精神在習(xi) 近平的支持下一代代傳(chuan) 承下來。
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切地詢問西藏相關(guan) 地區負責同誌:“大骨節病現在人多不多?”
西藏曾是大骨節病的高發區,生活在偏遠地區的百姓深受病痛折磨。為(wei) 送走“瘟神”,近年來,西藏下大力氣開展大骨節病防治工作,采取補硒、換糧、搬遷等綜合措施,大骨節病得到了有效遏製。
此外,得益於(yu)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深入開展,西藏實現鄉(xiang) 鄉(xiang) 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包蟲病、先天性心髒病、白內(nei) 障等曾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立。
2011年7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xi) 近平到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對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對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為(wei) 西藏工作謀篇布局,不斷豐(feng) 富完善對口援藏頂層設計,援藏投入持續加強。
截至2021年底,通過7輪1300餘(yu) 名“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和廣大本地醫務人員的接續努力,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那曲6市人民醫院創成三級甲等醫院,阿裏地區人民醫院創成三級乙等醫院。
從(cong) 單一的項目援藏到人才援藏、就業(ye) 援藏、“組團式”醫療援藏、“組團式”教育援藏……新時代的援藏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麵。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調研,見到那些皮膚曬成了古銅色的援藏幹部,動情地說:“你們(men) 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yu) 高原的。”“一方麵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麵鍛煉了幹部、成長了隊伍。援藏應該是你們(men) 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曆之一。”
西藏海拔高、氣溫低、氣壓低、含氧量低,“苦”成為(wei) 在高原工作必須麵對的問題。然而,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ye) 的援藏幹部,“不怕苦、能吃苦”,紮根西藏,奉獻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好軍(jun) 醫”李素芝,大學畢業(ye) 後主動放棄留上海的機會(hui) ,幾十年如一日戰鬥在高原醫療一線。為(wei) 了給官兵和涉藏地區群眾(zhong) 服務,他數十次麵臨(lin) 泥石流、塌方、雪崩等危險,足跡遍布西藏所有邊防哨所和偏遠牧區……正是有崇高的信仰,才能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正是有如磐的信念,才能“舍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
1998年,從(cong) 拉薩貢嘎機場到林芝八一鎮,習(xi) 近平乘車走了整整一天。“當時的路況非常險,還好沒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橫著兩(liang) 根木頭,我們(men) 下來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脫那都是騎著馬進去的。”習(xi) 近平回憶說。
2021年到西藏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坐複興(xing) 號,從(cong) 林芝到拉薩用時縮減為(wei) 3個(ge) 多小時。
西藏幾十年的滄桑巨變,離不開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離不開一批批援藏幹部的艱苦奮鬥。
“目睹了雪域高原美麗(li) 壯觀的風采,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感到高興(xing) !”
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雪域高原將不斷煥發新時代榮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援藏抗疫醫療隊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拉薩啟用
北京援藏抗疫醫療隊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拉薩建成,單日可完成12萬管的核酸檢測任務,有利於提升西藏核酸檢測能力以及篩查效率。當日22時,實驗室正式啟用,隨即承接了來自拉薩市重點篩查人群的樣本約2萬管。[詳細] -
書寫富有江蘇特色的援藏答卷
28年來,10批次、981名江蘇援藏幹部人才從江南水鄉來到雪域高原,他們秉承“進藏為什麽?在藏幹什麽?離藏留什麽?”的“援藏三問”,聚焦“拉薩所需”,竭盡“江蘇所能”,打造產業援藏金字招牌。[詳細] -
20餘載援藏情誼:鐫寫中華民族手足情深、血脈相連史
珠峰腳下“瓜果飄香”的蔬菜大棚、“秘境”墨脫的一片片高山茶場、“茶馬古道”上的特色產業園以及傳統與現代元素融合的魯朗小鎮……這些都一一記錄著援藏工作的累累碩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