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卡若區居民永西在新家中給花草澆水。新華社資料片
這是位於(yu) 昌都市卡若區城關(guan) 鎮的茶馬廣場。 新華社資料片
按照中央部署,從(cong) 2016年7月起,福建對口支援西藏地區從(cong) 林芝市調整到昌都市,並分別安排福建省內(nei) 經濟較為(wei) 發達的福州市對口援建八宿縣、廈門市對口援建左貢縣、泉州市對口援建洛隆縣、漳州市和龍岩市共同對口援建邊壩縣。2019年7月15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踏上了“缺氧不缺精神”的援藏征程。
1000多個(ge) 日日夜夜,福建援藏幹部們(men) 真情投入,結合實際推動一項項福建經驗在雪域高原開花結果,讓昌都這顆“藏東(dong) 明珠”煥發出勃勃生機。
花紅樹綠扮靚“藏東(dong) 明珠”
“昌都正在變得越來越綠,綠化苗木成活率也大大提高了。”福建省林業(ye) 調查規劃院高級工程師黃傳(chuan) 煌對此倍感欣慰。2019年7月,黃傳(chuan) 煌作為(wei) 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一員,來到昌都市開始為(wei) 期3年的援藏工作。
援藏期間,黃傳(chuan) 煌發現,盡管近年來昌都推進園林綠化取得積極成效,但還麵臨(lin) 苗木成活率低、苗木種源供給不足兩(liang) 大痛點。“以苗木種源供給為(wei) 例,據不完全統計,昌都市‘十三五’國土綠化建設規劃期間共需優(you) 質苗木23810萬(wan) 株,而當地每年苗木出圃量不足1500萬(wan) 株。”
黃傳(chuan) 煌帶領本地林業(ye) 科研人員共同攻關(guan) ,嚴(yan) 把設計、施工、養(yang) 護等關(guan) 口,將相關(guan) 樹種成活率由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與(yu) 此同時,為(wei) 幫助昌都緩解苗木種源供給不足問題,他還向福建省林業(ye) 局申請了100萬(wan) 元援藏資金,打造昌都市鄉(xiang) 土樹種培育基地。
黃傳(chuan) 煌告訴記者,基地利用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重點培育以藏川楊、昌都柳、高山櫟、冬麻豆、丁香等為(wei) 主的鄉(xiang) 土苗木。“目前,基地每年可為(wei) 昌都提供各類鄉(xiang) 土觀賞苗木24.5萬(wan) 株,後期通過‘再培育、再嫁接’,可有效緩解昌都觀賞苗木種源不足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昌都市累計完成國土綠化144.28萬(wan) 畝(mu) 。通過拆違建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等措施,科學種植各類喬(qiao) 灌草,近年來昌都市新增城市園林綠化麵積64萬(wan) 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麵積分別達到37.07%、38.76%、12.24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全國衛生城市。
產(chan) 業(ye) 幫扶助力群眾(zhong) 增收
戴上智能耳標後可獲取藏香豬生命體(ti) 征和行走軌跡,隨處可見的傳(chuan) 感器實時感應和監測豬舍的溫度和濕度……昌都市一處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寬闊整潔的場舍內(nei) ,一群藏香豬正在悠然自得地“散步”,智能化養(yang) 豬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智慧養(yang) 豬背後,離不開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幹部、福建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研究員施少華博士的持續付出。
2019年夏天,施少華放棄留美深造的機會(hui) 加入援藏隊伍。進藏不久,他便與(yu) 其他農(nong) 技專(zhuan) 家跑遍昌都市下轄的十縣一區,對昌都藏香豬種質資源保護、飼養(yang) 管理、屠宰加工、冷鏈運輸等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發現,藏香豬養(yang) 殖不僅(jin) 條件差,還存在品牌弱、銷售難、群眾(zhong) 散養(yang) 成本高、利潤低等問題。”施少華說,隨後他們(men) 成立了昌都藏香豬產(chan) 業(ye) 小組團,建起昌都藏香豬產(chan) 業(ye) 數據中心,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將昌都藏香豬擴繁養(yang) 殖、生產(chan) 加工、儲(chu) 運銷售等環節的圖像數據匯聚到雲(yun) 平台。“通過智慧養(yang) 殖監控係統,養(yang) 殖戶隻要借助電腦、智能手機,就能在‘雲(yun) 上’養(yang) 豬了。”
把豬養(yang) 好後,還要想辦法把銷路解決(jue) 好。45個(ge) 小時冰鮮冷鏈運輸,跨越6省區3000公裏……2020年1月,在福建援藏工作隊的積極協調下,50頭昌都藏香豬白條肉成功運抵廈門銷售,實現了藏香豬白條肉批量入閩“零”的突破。在福建援藏工作隊的帶動下,昌都2021年全市23個(ge) 養(yang) 殖基地養(yang) 殖藏香豬規模達23萬(wan) 餘(yu) 頭,年末養(yang) 殖存欄15.09萬(wan) 頭。
據了解,近年來,福建援藏工作隊通過開發特色優(you) 勢資源、招商引資、消費幫扶等做法,積極幫扶昌都市發展藏香豬、核桃、葡萄等特色產(chan) 業(ye) ,有力帶動當地群眾(zhong) 脫貧增收。
玉珠紮巴是一個(ge) 有夢想的藏族小夥(huo) ,作為(wei) 村裏少有的大學生,他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昌都市八宿縣拉根鄉(xiang) ,想把家鄉(xiang) 的核桃樹變成“致富樹”。由於(yu) 缺乏技術和經驗,他經曆了一次次失敗。了解情況後,福建援藏工作隊幫助玉珠紮巴一步步將核桃油小作坊發展成為(wei) 核桃油加工合作社,去年他的合作社銷售收入超過50萬(wan) 元。
2020年6月22日,隨著葡萄酒灌裝生產(chan) 線的啟動,西藏成功紅天麓酒莊正式投產(chan) 運營。這是福建援藏工作隊以商引商、落戶昌都市左貢縣的民營企業(ye) ,為(wei) 當地葡萄解決(jue) 了銷路和深加工難題,可輻射帶動2000名以上群眾(zhong) 就業(ye) 。
……
在昌都,類似這樣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的案例比比皆是。近年來,福建援藏工作隊積極幫扶昌都市發展藏香豬、核桃、葡萄等特色產(chan) 業(ye) ,有力帶動當地群眾(zhong) 脫貧增收。
全域旅遊探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觀的來古冰川、廣闊的邦達草原、明亮如鏡的然烏(wu) 湖……地處318川藏線上的昌都市八宿縣,以絢麗(li) 的自然風光天下聞名,但一度因缺乏A級景區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為(wei) 此,福建援藏工作隊以“景區創A”工作為(wei) 切入點,積極推動八宿全域旅遊轉型升級,幫助當地群眾(zhong) 發掘雪域高原上的“金山銀山”。
來古冰川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然烏(wu) 鎮來古村就坐落於(yu) 冰川之上。“當初返鄉(xiang) 的決(jue) 定是明智的。”兩(liang) 年前,在外打工多年的羅鬆紮西嗅到了商機,開起了民宿。“在家門口就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擱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羅鬆紮西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村民做起了旅遊生意。
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幹部、福州市援藏工作隊副領隊林巍介紹,經過努力,不到3年時間,工作隊相繼幫助八宿縣創建了3個(ge) 3A級景區和1個(ge) 4A級景區。2021年,八宿縣旅遊人數突破182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6億(yi) 元,比2019年增長52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1.5億(yi) 元。
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魏東(dong) 說,工作隊引進企業(ye) 落地項目98個(ge) ,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15億(yi) 元,吸納當地9600多人次就業(ye) 。
今年7月抵達西藏的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們(men) 紛紛表示,將拿穩“接力棒”、跑好“接力賽”,推動援藏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