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線路裏程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自2006年7月1日全線建成通車以來,這條“天路”已安全運行超過5000天。
這份閃耀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守護鐵路的官兵們(men) 十餘(yu) 年如一日不間斷的堅守。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唐古拉中隊官兵,就擔負著青藏鐵路全線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惡劣的138公裏無人區路段的巡邏守護任務。
青藏鐵路唐古拉山無人區路段,海拔5000多米,年平均氣溫僅(jin) 零下4攝氏度,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巡邏這條長138公裏的路就是中隊官兵每天主要的工作任務,到達安多縣城後再返回,來回將近300公裏。
茫茫無人區,悠悠唐古拉。每次出發前,官兵們(men) 都會(hui) 在國旗下宣誓,伴隨著“鐵路衛士,恪盡職守,不怕犧牲,勇於(yu) 奉獻,確保鐵路安全暢通”的錚錚誓言,官兵們(men) 開始了一天的巡邏。
巡邏路上,除了偶爾呼嘯而過的列車,剩下的隻有綿延的鐵路和蒼茫的雪山。每一個(ge) 腳步,都見證著官兵們(men) 為(wei) 國護路的自豪和堅守,正如他們(men) 自己所說的那樣,“在這裏當兵,守護鐵路的安全,就是駐守的意義(yi) 。”
“世界鐵路海拔最高點5072米”紀念碑矗立在巡邏路起點不遠處。2米高的紀念碑,記載著當年青藏鐵路建設者們(men) 艱苦卓絕的奮鬥史,上麵刻著108位為(wei) 修建鐵路“血染黃沙、長眠高原”的烈士姓名。每當路過這裏,官兵們(men) 都會(hui) 下車向紀念碑敬禮,然後擦拭打掃。
距離紀念碑不遠,便是巡邏任務的第一個(ge) 目標——18號橋梁。十幾個(ge) 小時的巡邏時間,官兵們(men) 並不總是坐在車裏,而是需要下車對沿線30餘(yu) 處重點巡邏目標、5個(ge) 需徒步巡邏地段和300多處需要查看的橋梁、基站、涵洞進行檢查。
排長宋佳龍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帶隊巡邏時是冬天。那天,巡邏車還沒到18號橋梁,漫天大雪就把便道蓋得嚴(yan) 嚴(yan) 實實,前方仿佛到處都是路,卻又找不到路。他隻好帶著一名戰士在沒過膝蓋的雪裏蹚路基,巡邏車跟著他們(men) 邊摸索邊前行。
後來,在並不算長的服役時間裏,宋佳龍曾親(qin) 眼看見過100多公斤重的車庫大門硬生生被風刮倒,看見過正在井邊打水的年輕小戰士被狂風卷起、摔出幾米遠……
守護“天路”14年,中隊官兵累計巡邏裏程達140餘(yu) 萬(wan) 公裏,連起來可繞地球赤道35圈多。
下士劉超剛來時,並不理解大家為(wei) 什麽(me) 要在火車經過時停下來向火車敬禮。老班長譚廷興(xing) 告訴他,哨兵每次向往來的火車敬禮,都是在向祖國和人民匯報:在唐古拉山深處,有一群年輕人守護著這條“生命線”的安全暢通。
“那時候,我並沒有完全理解班長那些話的意思。”劉超說,直到他在巡邏路上度過2021年的除夕。當列車疾馳而來時,劉超和戰友們(men) 再次站在風雪之中,莊重敬禮,一遍遍高聲大喊:“祖國平安,闔家歡樂(le) ,家人安康。請接收,軍(jun) 禮是我們(men) 最好的表達!”
四周一片漆黑,隻有陣陣汽笛聲響徹高原大地。“在這敬禮與(yu) 回禮的過程之中,蘊含的是我們(men) 高原官兵最能體(ti) 會(hui) 的深情。”劉超說。
去年年底,戰士張凡退役了。“敬禮!”在紀念碑前,張凡最後一次向駛過的火車敬禮,眼淚奪眶而出。這是他在唐古拉服役12年來,第一次流淚。
張凡退役後不久,唐古拉又迎來了一批新兵。遠處火車汽笛聲響起,在悠長汽笛聲的見證下,這條離天空最近的巡邏路,又見證了一次接續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