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簡單二字,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事關(guan) “國之大者”。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麵對時代給出的“民生考卷”,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深入學習(xi) 貫徹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改善民生的決(jue) 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從(cong) 容作答——
大力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落實好各項惠民利民政策;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yu) 民生重點領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zhong) ;
堅持把人民群眾(zhong) 讚成不讚成、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
隨著民生持續改善,全區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這十年,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鏗鏘有力
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民生工作最耀眼的成就之一——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6.6萬(wan) 人易地搬遷,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
“小康”,這個(ge) 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美好夢想,第一次成為(wei) 這片土地各族人民的真實生活。幸福,洋溢在每個(ge) 人的臉上。
十年來,西藏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8363元、5698元提高到46503元、16935元,分別增長了1.5倍和近2倍,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從(cong) “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從(cong) 實體(ti) 商圈“百花齊放”到網購消費與(yu) 日俱增,西藏居民消費方式更趨多元。2016年至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人均消費糧食下降126公斤、消費蔬菜提高23公斤,衣著消費增加584元,交通和通訊支出增加近1倍,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60.9%,人均文化娛樂(le) 服務支出增長167.6%。
偉(wei) 大奇跡彪炳史冊(ce) ,大考彰顯為(wei) 民情懷。夏秋之交,疫情突如其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區上下一手抓防控,一手保民生,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來自各行各業(ye) 的誌願者們(men) ,接力“最後一百米”,主動請纓、勇毅逆行,積極參與(yu) 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秩序維護、垃圾清理、收割青稞等工作,用“小我”守護“大家”。各級政府、行業(ye) 單位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回應“槽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關(guan) 心關(guan) 注特殊困難群體(ti) ,助企紓困解難,全力救治病患,讓大家吃下“定心丸”。
這十年,民生事業(ye) 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西藏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三個(ge) 賦予一個(ge) 有利於(yu) ”,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
阿裏地區海拔高,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艱苦。過去,蔬菜供應全靠外地長途轉運,運輸時間長、成本高,給當地群眾(zhong) 生活帶來了困擾。為(wei) 提升蔬菜供應保障能力,近年來,阿裏地區在噶爾、普蘭(lan) 兩(liang) 縣打造優(you) 質蔬菜生產(chan) 基地,采取項目引導、資金扶持、專(zhuan) 項技術服務等方式,建成上千座現代化農(nong) 業(ye) 大棚,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目前能產(chan) 出30多種蔬菜瓜果。2021年,阿裏蔬菜產(chan) 量5400多噸,夏季蔬菜自給率達到48%,緩解了群眾(zhong) 吃菜難、吃菜貴等問題。
日喀則市拉孜縣紮西崗鄉(xiang) 吉榮村自給自足的小農(nong) 經濟發展模式,曾一度製約了當地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在自治區科技廳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吉榮村以“三區”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為(wei) 契機,轉變思維、因地製宜,大力推廣青稞良種種植、牛羊繁育改良、藏雞規模化養(yang) 殖,實現了發展村集體(ti) 經濟和村民增收的雙贏。
小切口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步伐,大產(chan) 業(ye) 激發內(nei) 生發展新動能。放眼高原大地,文化旅遊、清潔能源、綠色工業(ye) 、現代服務、高原生物、邊貿物流、高新數字“七大產(chan) 業(ye) ”穩步發展,越來越多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其中,開闊眼界,學到一技之長,開啟了多彩人生。
基礎設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不斷完善的“水電路訊網”承載著夢想,托起了希望——
藏中電力聯網、阿裏電力聯網工程建成投運,點亮了萬(wan) 家燈火;
通信和廣播電視信號、集中供水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便利了百姓生活;
高速公路貫通拉薩、山南、林芝、那曲,縣縣通油路、鄉(xiang) 鄉(xiang) 通公路,連接著千家萬(wan) 戶;
川藏鐵路全線開工,複興(xing) 號沿著團結線、幸福路飛馳;
開辟152條國內(nei) 外航線、68個(ge) 通航城市,讓“詩與(yu) 遠方”不再遙遠;
……
這十年,高原兒(er) 女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現在大家不愁吃穿,孩子上學享受‘三包’政策,看病大部分可以報銷,掙錢的渠道也變多了。”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仁欽鄉(xiang) 國木德村貢布老人的話,折射出十年來西藏民生持續改善的實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年間,全區一般公共預算中,教育支出增長了164.6億(yi) 元,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增長了128.5億(yi) 元,衛生健康支出增長了79.2億(yi) 元,城鄉(xiang) 社區事務支出增長了75.3億(yi) 元。一筆筆真金白銀,傳(chuan) 遞出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為(wei) 民造福的誠意與(yu) 決(jue) 心。
——緊緊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立德樹人,全麵實施15年公費教育,義(yi) 務教育鞏固率95.03%,“五個(ge) 100%”全麵實現,組團式教育援藏成效明顯;
——先後出台24個(ge) 支持就業(ye) 創業(ye) 的政策性文件,高校畢業(ye) 生總體(ti) 就業(ye) 率保持在95%以上,十年間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始終保持全國最低,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勞務收入累計285億(yi) 元;
——現代醫療衛生體(ti) 係逐步建立和完善,“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不斷深化,實現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400多種“中病”不出市地,常見“小病”不出縣區,“兩(liang) 降一升”態勢持續向好,包蟲病等地方性疾病得到曆史性消除和有效防治,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2.19歲;
——統籌城鄉(xiang) 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成,各類社會(hui) 保險應保盡保,基本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5%以上;
——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覆蓋城鄉(xiang) ,文藝隊伍遍布村居,優(you) 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
……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2021年11月27日,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著力推進“四個(ge) 創建”、努力做到“四個(ge) 走在前列”,其中涉及民生福祉的內(nei) 容依舊濃墨重彩。隻要我們(men) 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就一定能夠讓各族群眾(zhong) 的日子越過越興(xing) 旺、越過越有滋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