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yun) 下的西藏山南哲古草原,牛羊悠閑地吃草,牧人騎著馬,在清波蕩漾的河邊高唱“打奶歌”……這油畫般的景致,正通過紮雜村90後小夥(huo) 子赤來加措的手機直播出去。
“看我們(men) 紮雜村的牛羊!喝的是高山雪水、吃的是無汙染牧草,肉質好、味道美,絕對健康。家人們(men) ,趕緊下單吧!”他撕下一塊風幹牛肉,抵近手機鏡頭來了個(ge) 大特寫(xie) 。
兩(liang) 小時的直播結束了。赤來加措興(xing) 奮地向記者展示:“訂出去200單!”
“年輕人,腦子活絡!”在一旁觀摩學習(xi) 的歐珠仁增連聲誇讚。
加措趕忙介紹:“仁增大哥可是我們(men) 村三十年前第一批走出去經商的,在拉薩有兩(liang) 套房、兩(liang) 輛車、五家店麵呢!”
“我們(men) 那會(hui) 兒(er) 不走出去,日子真沒奔頭。”歐珠仁增回憶——
那時的紮雜村,“牛羊跟著水草走、牧民跟著牛羊走”,天天圍著牛羊轉,每家的畜產(chan) 品也隻夠勉強果腹。想賺錢,騰不出手。
怎麽(me) 辦?改!
村裏建起合作組,全村草場和牛羊由16個(ge) 村民小組統一分配管理。人不再被牛羊“拴”著了,歐珠仁增們(men) 開始“闖世界”,“背著風幹牛肉、酥油,直奔拉薩”。幾年下來,生意做大了、生活滋潤了,還帶動越來越多村民一起跑市場。
今天,紮雜村的“牧民商戶”已超過全村人口三分之一,很多牧戶派不出輪流放牧的人手,村兩(liang) 委又出了新點子——雇人放牧。
“這樣一來,在家務牧的村民也掙得多了,日工資最高180元,比鄰村放牧收入高了三倍呐。”歐珠仁增說。
和歐珠仁增相比,加措是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
一次,加措隨手把村民牧牛的視頻發到社交平台上,轉眼就收獲了幾千個(ge) “讚”,讓他欣喜不已。
“老一輩能肩挑背扛把貨賣到拉薩,年輕人有了網絡,為(wei) 啥不把草原上的‘寶貝’銷到更遠的地方?”
說幹就幹!
沒想到,第一次直播帶貨,不到五分鍾就以失敗告終。“太緊張了,一開口,臉通紅通紅的,腦子裏一片空白!”
不服輸的他開始下苦功:研究“網紅”博主的直播特點;苦練語言和發音;精選產(chan) 品……終於(yu) ,有了“帶貨達人”的範兒(er) 了!
2021年,加措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把全村3000多斤風幹牛肉賣到了全國各地,純利潤達十幾萬(wan) 元。村裏跟著他做電商的牧民越來越多。
“5G網通到了田間地頭,手機成了新‘農(nong) 具’,直播成了新‘農(nong) 活’嘍。”加措笑得合不攏嘴,“經商的牧民多了,眼界也開闊了,大家逐漸意識到,紮雜村的自然風光才是吸引網友的關(guan) 鍵所在。”
現在,村裏家家戶戶整潔有序、窗明幾淨,“髒亂(luan) 差”變成了“潔淨美”,文明觀念也在村民心中紮了根。
接下來,加措還準備搞搞創作,和村裏年輕人一起,拍拍紮雜村的致富故事。“把美麗(li) 的村子宣傳(chuan) 出去,也把遠方的客人吸引過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