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拉薩,沐浴著明燦清澈的陽光。南山公園綠樹成行,遊人或悠然徜徉,或端起相機,將對麵的布達拉宮收入鏡頭。
“能想到嗎,十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山禿嶺?”與(yu) 記者同行的西藏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胡誌廣說,“現在你看到的樹,全是咱當地人一棵棵種出來的!”
雪域高原,給樹木生長帶來嚴(yan) 峻考驗。環抱拉薩城的南北山,常年草木不生。
推窗見綠的日子,誰不愛呢?拉薩人“遍植青綠,成就青山”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並化為(wei) 行動。
2012年,高海拔植樹造林試點在南山啟動;2015年,“綠色圍城”工程逐步開展;2018年,與(yu) 南山遙遙相對的北山也開始綠化行動……
“南山植樹的成功,為(wei) 荒山披上綠衣,實現了海拔3900米以上半幹旱地區人工造林‘零的突破’,儲(chu) 備了技術、經驗,給了我們(men) 很大信心。”胡誌廣介紹,10年來,林業(ye) 部門已篩選出高山柳、油鬆、樟子鬆等30多種適宜栽種的樹種,並取得了山地造林環境調控、耐寒樹種篩選等科研突破。
2021年,西藏有史以來最大的營造林建設工程——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正式啟動。按照總體(ti) 規劃,到2030年,拉薩河流域的9個(ge) 縣(區)、35個(ge) 鄉(xiang) 鎮(街道),將完成營造林206.72萬(wan) 畝(mu) 。
胡誌廣難抑激動:“5年增綠山川、10年綠滿拉薩,為(wei) 了這個(ge) 目標,全拉薩都行動起來了。”
下午,當我們(men) 來到位於(yu) 北山的植樹現場,方知此言不虛。
重岩疊壘的山坡上,滿是正在奮戰的“植樹大軍(jun) ”。揮鍬挖坑、栽植樹苗、平整踩實、提水澆灌……一棵棵綠色的希望,在他們(men) 手中紮根大地。他們(men) 中有勞務工人,有各單位幹部職工,也有不少“為(wei) 扮綠家園而來”的誌願者。
人群身後,一支馬隊馱著樹苗、工具,踩著悅耳的鈴鐺聲向山上走來。
“這是我們(men) 的‘特殊工作隊’——馬幫!遇到山高坡陡、車開不到跟前的路段,就靠馬馱人扛把物資送上山。”胡誌廣介紹。
“水隨林走、電隨水走”。高山植樹,水電供應是必須攻克的難關(guan) 。
灌溉荒山,光靠地表水還不夠,需要提取地下水。在達孜區白納片區一級泵站施工現場,我們(men) 看到,幾台挖掘機正揮動長臂,修建綠化提水配套工程;在納金山一號片區,工人們(men) 爭(zheng) 分奪秒提前完成供電保障工程,為(wei) 澆灌樹苗提供充足電力……
看著眼前的漫山翠色,剛栽好一棵小苗的市民拉姆擦了把汗,滿臉喜色地說:“看著拉薩越來越綠,心裏感到特別滋潤!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才叫幸福。”
“等到南北山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後,拉薩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相當於(yu) 多了600個(ge) 南山公園!”胡誌廣充滿信心地說。
一陣滿含喜悅與(yu) 希望的笑聲,從(cong) 綠意盎然的林間飛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