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時代畫卷】西藏實施第二批大規模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發布時間: 2022-11-08 10:41:00 來源: 人民日報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小學,孩子們(men) 在操場上嬉戲。


從(cong) 那曲市雙湖縣出發的搬遷車隊前往森布日安置點。


果園工作人員在采摘蘋果。


遠眺森布日安置點。


那曲市安多縣幫愛鄉(xiang) 群眾(zhong) 將家具裝車。


搬遷前,幫愛鄉(xiang) 曲日下瑪村,邊巴和外孫古如旺加在一起。


數據來源:西藏自治區林草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西藏自治區堅持促進生態保護同民生改善相結合,努力打造共建良好生態、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長效機製。

  2018年,西藏自治區決(jue) 定開展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經過前期試點,第一批大規模搬遷於(yu) 2019年12月實施,來自那曲市雙湖縣、安多縣、尼瑪縣的4000多名群眾(zhong) 搬遷至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一期安置點。從(cong) 高海拔、氣候惡劣的山區來到宜居的新址,生態搬遷,搬出了新生活,彰顯了新理念。

  今年7月起,西藏啟動第二批大規模極高海拔生態搬遷,上述三縣海拔超過4800米的鄉(xiang) 鎮超過1.3萬(wan) 人開展集中搬遷。居民們(men) 將在海拔3600米的森布日二期安置點開啟新生活。

  搬遷那天早上,安多縣氣溫不到10攝氏度。晨光熹微中,遠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集中起來,依次登上駛向新生活的大巴。

  幾天前,多輛卡車已經滿載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行李先期出發。“所有家具運到鄉(xiang) 政府,統一運輸。”安多縣幫愛鄉(xiang) 曲日下瑪村村民邊巴介紹。

  這是一次遠行。從(cong) 幫愛鄉(xiang) 到距離拉薩不遠的森布日安置點,路程超過500公裏。剛出幫愛鄉(xiang) ,因為(wei) 凍土凍融,路麵顛簸。開出三四個(ge) 小時後,車輛駛入去年剛通車的高速公路,路途平坦舒適起來。

  邊巴有些不舍:茫茫草原,是生他養(yang) 他的地方。“咱家牧場,是附近最好的一塊,這才能養(yang) 活家裏的牛羊嘞。”他家裏的100多頭犛牛、近300頭綿羊是幾十年來慢慢積累起來的。牛羊數量漸增,邊巴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ang) 殖能手。

  即使不舍,邊巴老人心裏明白:這片土地是動物們(men) 的棲息地;這裏海拔高,草場承載力有限,家裏牛羊的數量很難再增加了。

  在極高海拔地區居住多年,高血壓、關(guan) 節炎、痛風等疾病困擾著邊巴和親(qin) 友。“之前,很多老人在拉薩等地租房,每年過去居住一段時間,既是看病,也是休養(yang) 。”邊巴說。

  近年來,羌塘草原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種群慢慢恢複,他在放牧時常能遇到,“這些年,草原上狼群多了,有時還能看到棕熊這樣的大動物。”

  讓老人欣慰的是,今後,村裏會(hui) 成立養(yang) 殖合作社幫他蓄養(yang) 現有的牛羊,他依舊能從(cong) 銷售中獲益。

  年輕人似乎沒有太多鄉(xiang) 愁,心中滿是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邊巴的外孫古如旺加自小在安多長大,上學之餘(yu) 就是放牧。他愛好打籃球,但是幫愛鄉(xiang) 不僅(jin) 缺少場地,自然環境也讓他無法高強度訓練。“聽說,到了新家我一年四季都可以打球。冬天也不會(hui) 這麽(me) 寒冷。”談起新家,孩子有些興(xing) 奮。

  行駛了大半天,終於(yu) 抵達目的地,人們(men) 下車奔向新家。

  毗鄰高速公路,河對岸就是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森布日是西藏為(wei) 極高海拔搬遷群眾(zhong) 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安置點。嶄新的排樓,熙攘的街道,邊巴祖孫倆(lia) 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站在森布日二期工程的街道上,記者想起兩(liang) 年多前造訪時,這裏還是忙碌的工地。

  邊巴入住的新居共兩(liang) 層,磚混結構,水電網一應俱全,“再也不用打井水喝了。”邊巴高興(xing) 地說。

  新居不遠處,是古如旺加即將就讀的森布日小學,森布日搬遷點的適齡兒(er) 童都將在此就讀。塑膠跑道和綠茵操場讓古如旺加最感興(xing) 趣——他經常在電視裏看足球比賽,自己卻從(cong) 沒有在真正的球場上一展身手。“以後我也想學踢足球。”他說。

  邊巴還是有些擔心:“放了一輩子牧,咱在這裏怎麽(me) 生活呢?”

  1997年出生的索朗央金能告訴邊巴答案。作為(wei) 2019年森布日安置點的第一批搬遷戶,她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生活。邊巴的新家對麵有一片茂密的矮化蘋果林,這是搬遷配套產(chan) 業(ye) 。

  2020年,果園尚在建設,索朗央金已經參與(yu) 其中。為(wei) 農(nong) 田拉滴灌設備、種植新培育的樹苗,搬遷戶是主力。現在,果園基本成形,第一批種植的果樹將在明年迎來豐(feng) 產(chan) 期。

  “這裏的土壤適合蘋果生長,此前小批量出產(chan) 的蘋果銷路很好,在一線城市商超上架,很快銷售一空。”企業(ye) 負責人張岱介紹,“大家對來自西藏的農(nong) 產(chan) 品有很高認可度。”

  為(wei) 了讓搬遷群眾(zhong) 無後顧之憂,政府為(wei) 他們(men) 配套了許多產(chan) 業(ye) ,希望他們(men) 不但能在新家安居,也能在此樂(le) 業(ye) 。

  忙碌了一天,傍晚的森布日安置點顯得格外熱鬧。第二批搬遷群眾(zhong) 逐步搬入,和兩(liang) 年多前搬遷至此的人們(men) 一起,讓這座年輕的小鎮生機勃勃。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