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人工去雜、漂洗、彈選、碾壓、織布等一道道工序,一塊塊亞(ya) 德細褐精布製作而成……走近日喀則市仁布縣康雄鄉(xiang) 亞(ya) 德細褐羊毛織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老遠就聽見“吱呀吱呀”的織布聲。隻見一間間作坊呈一字形排開,社員們(men) 或席地紡線、或成團染色、或在織機上織布。而銷售展示間內(nei) ,細褐藏裝、圍巾、披肩、西服、僧袍等產(chan) 品分門別類,擺放整齊,精致的做工,獨特的紡織技術,讓人讚歎不已。
相傳(chuan) ,文成公主入藏後曾讚歎亞(ya) 德細褐紡織技術,將織出來的布命名為(wei) “亞(ya) 德細褐精布”,一度廣受青睞。
作為(wei) 亞(ya) 德細褐編織技術傳(chuan) 承人,從(cong) 小在母親(qin) 的影響下,南木珍對編織有著濃厚興(xing) 趣,是當地有名的編織能手。她曾用13年時間,係統學習(xi) 了細褐編織技術。在傳(chuan) 承這一技術的同時,南木珍汲取百家之長,結合現代技術,賦予亞(ya) 德細褐精布新的生命。2013年11月,康雄鄉(xiang) 組織貧困群眾(zhong) 按照自願、平等、互利原則,出資28.5萬(wan) 元成立了仁布縣康雄鄉(xiang) 亞(ya) 德細褐羊毛織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南木珍任合作社理事長。
合作社成立以來,南木珍全身心投入到合作社,嚴(yan) 把產(chan) 品質量關(guan) ,做精做細亞(ya) 德細褐精布這一品牌,帶動周邊鄉(xiang) 鎮更多群眾(zhong) 參與(yu) ,致富增收。
一門古老技藝,成就了一個(ge) 產(chan) 業(ye) ,造福了一方百姓。2021年,合作社銷售額達700萬(wan) 元,純利潤250萬(wan) 元。幾年來,合作社發放分紅28.5萬(wan) 元,受益群眾(zhong) 499戶2279人,吸納群眾(zhong) 穩定就業(ye) 166人,累計兌(dui) 現工資247.85萬(wan) 元。
如今,南木珍每天的工作就是向合作社中的30名學員傳(chuan) 授亞(ya) 德細褐編織技術。她說,以前村民織的亞(ya) 德細褐精布沒有銷路,漸漸地就沒有人再做,這項技藝就有失傳(chuan) 的危險。“但現在我們(men) 的產(chan) 品供不應求,學習(xi) 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對這項古老技藝最好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