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全媒+丨高原寒夜,鐵路“敞篷車”為“複興號”護航

發布時間: 2023-01-14 08:50:00 來源: 新華網


羅布(左)和同事在進行鋼軌探傷(shang) 作業(ye) (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與(yu) 雅魯藏布江相伴而行的拉林鐵路,是西藏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白天,被稱為(wei) 高原“綠巨人”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在其上馳騁;晚上,一群鐵路工作者則駕駛著“敞篷車”,在高原寒夜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裏,用超聲波儀(yi) 器探查鋼軌受損情況。這就是保障鐵路安全運營的“鋼軌探傷(shang) ”。

  羅布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基礎設施段鋼軌探傷(shang) 隊的工長,今年34歲,已經從(cong) 事鋼軌探傷(shang) 工作13年。他和隊員們(men) 負責拉林鐵路鋼軌探傷(shang) 工作,為(wei) 一年逾百萬(wan) 人次旅客的平安出行護航。

  “鋼軌探傷(shang) 的過程需要高度專(zhuan) 注,可疑的波形會(hui) 一閃而過,必須時刻緊盯屏幕。”羅布和隊員們(men) 使用的“敞篷車”,學名叫做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shang) 儀(yi) 。鋼軌經過車輪日積月累地碾軋後會(hui) 產(chan) 生疲勞損傷(shang) ,若不及時發現細小裂紋並采取措施,就可能出現鋼軌折斷,影響列車行駛安全。

  2021年6月,拉林鐵路開通,有著豐(feng) 富鋼軌探傷(shang) 經驗的羅布被抽調到拉林鐵路。由於(yu) 拉林鐵路鋼軌探傷(shang) 作業(ye) 隻能在夜間進行,羅布和隊員們(men) 晝伏夜出,夏夜要忍受燈光吸引來的蚊蟲叮咬,冬夜更要接受低溫缺氧帶來的艱巨挑戰。

  不過,能在冬夜的寒風裏坐著“敞篷車”完成探傷(shang) 工作,對羅布來說已是“很輕鬆的事情”。為(wei) 了提高探傷(shang) 精度,他們(men) 還經常使用手推式鋼軌探傷(shang) 儀(yi) ,在漆黑的夜色裏一口氣徒步八、九公裏。從(cong) 拉林鐵路開通到現在的一年半時間裏,羅布已經徒步探傷(shang) 鋼軌1200餘(yu) 公裏,雙腳常常是磨起水泡又挑破,如今已布滿老繭。

  “我做的是幕後工作,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還有一個(ge) 叫鋼軌探傷(shang) 的工作。”羅布說,“但我自己心裏清楚,鐵路安全運行離不開我們(men) 。”


羅布和同事進行鋼軌探傷(shang) 前的準備工作(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布和同事駕車駛出拉林鐵路紮囊工電綜合工區,趕往鋼軌探傷(shang) 作業(ye) 點(1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布和同事在拉林鐵路路軌上組裝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shang) 儀(yi) (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布在拉林鐵路路軌上組裝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shang) 儀(yi) (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布(中)和同事調試超聲波探頭(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鋼軌探傷(shang) 隊員在拉林鐵路進行鋼軌探傷(shang) 作業(ye) (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布(左)和同事對鋼軌的疑似傷(shang) 損波形進行確認(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羅布(左二)在班前會(hui) 上給鋼軌探傷(shang) 隊員進行任務部署和安全警示(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林鐵路紮囊工電綜合工區的宿舍裏,羅布在進行業(ye) 務學習(xi) (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林鐵路紮囊工電綜合工區,羅布在打飯(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林鐵路紮囊工電綜合工區,羅布(左二)和同事一起吃晚飯(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林鐵路紮囊工電綜合工區的宿舍裏,羅布給膝蓋貼膏藥。常年徒步進行鋼軌探傷(shang) ,羅布落下了膝關(guan) 節半月板損傷(shang) 的病症(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