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wei) 夜幕降臨(lin) 、拉薩城區華燈初上。江飛波 攝
“我老家是昌都類烏(wu) 齊縣的,小時候用過油燈,讀小學、初中時是電燈,但不時停電。現在西藏肯定不缺電了,幾年前我們(men) 拉薩電力搶修,還實現了帶電作業(ye)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拉薩供電公司城區供電服務中心帶電作業(ye) 保電班副班長紮西尼瑪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介紹,高原老百姓逐漸實現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
他回憶,1990年,自己第一次離家到拉薩就讀當時的西藏自治區水電技工學校。“那時拉薩市區主要靠納金水電站發電,一到冬天用電高峰,包括學校在內(nei) ,一個(ge) 片區一個(ge) 片區輪流供電。”
紮西尼瑪1993年畢業(ye) 後被分配到納金水電站工作,負責發電機組的運行維護。
圖為(wei) 紮西尼瑪進行電力搶修作業(ye) 。受訪者供圖
“我的工作就是對四台水輪機組進行值守,拉薩河夏天水流量大,4台水輪機都能運行,冬天水流減少,隻能滿足2台運行。”紮西尼瑪說,印象中,拉薩市區大概到上世紀90年代末才逐漸擺脫缺電狀態。
此後,紮西尼瑪工作崗位調整至變電站,2005年,他再次調整至城區配電搶修隊工作,負責居民用電故障的搶修作業(ye) 等。
此後,西藏電力事業(ye) 發展走上“高速路”:2011年底,總投資162.86億(yi) 元(人民幣,下同)的青藏聯網工程竣工投運;2014年11月20日,將西藏昌都電網與(yu) 四川電網接通的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投運;2018年11月23日,打破電網工程建設運行多項紀錄的藏中電力聯網工程竣工並投入運行;2020年12月,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西藏正式邁入主電網覆蓋全區7市地、74縣(區)的統一電網時代。
全國人大代表紮西尼瑪。江飛波 攝
“不缺電了,我們(men) 就要想辦法讓百姓‘用好電’。”紮西尼瑪說,以前拉薩老城區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和各種其它管線交織,故障率高、搶修時難以下手。
“比如八廓街一個(ge) 大院報修說跳閘沒電了,我們(men) 去現場隻能一個(ge) 人爬到電線杆上,讓另外一位同事在大院附近找到那根對應的故障線扯動一下,這樣才能找到具體(ti) 的線,重新接線、搭電。”他回憶,此後八廓古城區改造,所有管線入地,蜘蛛網一樣的電線也告別曆史。
為(wei) 進一步提升居民用電體(ti) 驗,2016年拉薩供電公司選派包括紮西尼瑪在內(nei) 的4人到其它省區學習(xi) 帶電作業(ye) 搶修。2017年,拉薩城區供電服務中心帶電作業(ye) 保電班正式成立。
資料圖為(wei) 2020年6月23日,西藏阿裏聯網工程施工人員在日喀則希夏邦馬雪山附近走線作業(ye) 。江飛波 攝
“現在有一些故障我們(men) 帶電作業(ye) 悄悄就修好了,這個(ge) 過程不用停電,老百姓其實是不知道的。”紮西尼瑪說,這是一種進步,說明西藏百姓的用電體(ti) 驗越來越好了。
西藏自治區官方2022年10月發布的信息稱,近十年以來,西藏電網累計完成建設投資近700億(yi) 元,超過了過去60年電網建設投入總和。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介紹,西藏全社會(hui) 用電量連續多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從(cong) 2012年的27.7億(yi) 千瓦時增長到2022年的118.6億(yi) 千瓦時。在滿足電力內(nei) 需的基礎上,西藏電網逐步打通電力外送通道。
紮西尼瑪說,自己見證了西藏電力事業(ye) 跨越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