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cong) 3日舉(ju) 行的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眾(zhong) 分享報告會(hui) 上獲悉,2022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國內(nei) 多個(ge) 考古研究機構在西藏拉薩、山南、那曲、阿裏等地市開展係列考古發掘與(yu) 專(zhuan) 項調查,收獲重大發現,為(wei) 西藏考古學文化序列與(yu) 時空框架的構建增添了新的考古實物資料。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李林輝說,2022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專(zhuan) 家,開展了7項主動性考古發掘、3項搶救性考古發掘、7項專(zhuan) 項調查與(yu) 調研、16項基建考古調查評估工作及4項古建保護勘察設計和修繕工作。此外,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還使用數據采集技術,對阿裏地區劄達縣帕爾宗石窟、夏溝石窟、熱尼拉康寺以及拉薩、山南、林芝、昌都和那曲五市中小型寺廟壁畫進行了數字化保護。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永憲教授說:“從(cong) 研究高原史前時期早期人類活動的西藏梅龍達普和各聽遺址、瑪不錯遺址,到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吐蕃早期的西藏山南結桑墓地,再到研究吐蕃政權時期曆史文化的西藏曲水溫江多遺址,多項考古工作對於(yu) 認知西藏吐蕃時期之前的古代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堅守田野一線,持續推進青藏高原文物考古工作,不斷通過新的考古和曆史研究成果向受眾(zhong) 展示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更好地發揮文物考古育人的作用。”李林輝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