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拉薩市拉日寧布山間海拔4498米處,生長著兩(liang) 棵樹齡百年的光核桃樹。2019年冬天,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研究員曾秀麗(li) 和她的團隊初次發現它們(men) 時,兩(liang) 棵樹仍處於(yu) 休眠期,枝條上殘存著少許被凍住的樹葉和果實。
這是位於(yu) 拉日寧布山間海拔4498米處的光核桃樹。(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供圖)
由於(yu) 拉日寧布山海拔較高,當三月末藏東(dong) 南的桃花成片綻放時,這兩(liang) 棵細痩的桃樹還在沉睡。今年四月,它們(men) 漸漸蘇醒,枝條上冒出花蕾,很快,屬於(yu) 它們(men) 的花期就會(hui) 到來,直徑近兩(liang) 米的樹冠將綻放出淺粉色的桃花。雖然冠幅不及林芝低海拔桃樹那般壯大,但它們(men) 卻讓曾秀麗(li) 團隊的光核桃研究有了新進展。
2019年冬天,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和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收集喜馬拉雅地區光核桃資源材料時,意外發現了這兩(liang) 棵生長於(yu) 海拔4498米的光核桃樹。“它們(men) 是所有樣本中生長海拔最高的。光核桃基因組是質量最高的李屬植物基因組,它們(men) 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men) 進一步研究西藏李屬植物對喜馬拉雅高原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參與(yu) 研究的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徐強說。
光核桃指的是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桃核核紋光滑的桃類,俗稱“西藏桃”。曾秀麗(li) 告訴記者,西藏分布著超過30萬(wan) 棵野生光核桃樹,有的樹齡甚至超過千年。2007年3月,時年37歲的曾秀麗(li) 來到西藏,投身於(yu) 高原桃樹的研究,她說:“踏上高原,每一步都有驚喜。”
曾秀麗(li) 在林芝市米林農(nong) 場的溫室裏記錄果實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2010年,經過幾個(ge) 月的調查和取樣,她在拉薩的一片河灘地種植水蜜桃新品種,試種、改良土壤、選擇肥料……一切從(cong) 零開始。但大部分的水蜜桃越冬性差,冬天過後,300多棵桃樹存活不足三分之一。2012年,曾秀麗(li) 開始把水蜜桃嫁接到試種出的野生光核桃幼樹上,利用光核桃對高海拔環境的適應性,讓水蜜桃撐過冬天。
“當樹苗長大,花落葉凋,我們(men) 無法預測是否會(hui) 結出果實,是否要繼續做下去。”經過不斷嚐試,她種植的水蜜桃終於(yu) 在2013年夏天結果。
觀測記錄第一批桃子的色澤、糖度、重量等數據,並進行果實品質鑒定後,曾秀麗(li) 發現試種的桃子風味濃鬱,既可以帶來經濟效益,成片種植起來也具有一定的觀賞價(jia) 值。
林芝市相對海拔較低、氣候適宜,是西藏野生桃樹的主要生長地,曾秀麗(li) 說:“我也想在昌都、阿裏、那曲等地市看到桃花盛開。”2014年,她開始將適應性較強的桃樹苗試種在西藏各地市海拔高度不同的區域。
2018年,位於(yu) 雪線之上、海拔4300米的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協格爾鎮林薩村迎來了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的團隊,在專(zhuan) 家的指導下,當地搭建了半地下室玻璃溫室鮮食桃基地,種下10畝(mu) 抗寒抗旱蜜桃品種。2021年,鮮食桃基地迎來了首次豐(feng) 收。村民紮西羅布說:“農(nong) 科院送來的桃樹讓我們(men) 春天有桃花看,夏天有桃子吃。桃子口感脆嫩,一斤能賣25元。”
遊客在林芝市索鬆村的桃花林間遊玩(4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薑帆攝
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是林芝桃花季重要的“賞花”景點,這裏有大片的桃花林,有些桃樹樹齡超過百年,部分存在衰老、花開少的問題,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計劃在未來五年對村民進行光核桃更新複壯和養(yang) 護技術培訓,讓村裏的桃花更長久地盛放,從(cong) 而吸引更多的遊客。
曾秀麗(li) 說:“在一片片荒地栽下的樹苗開花結果,能讓高原群眾(zhong) 吃上家門口的水果,我感到非常自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