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2022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發布時間: 2023-06-05 09:43:00 來源: 西藏日報

  監測表明,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ti) 保持穩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水環境:2022年,全區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整體(ti) 保持優(you) 良,達到國家規定相應水域的環境質量標準。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怒江幹流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流經重要城鎮的河流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發源於(yu) 珠穆朗瑪峰的絨布河水質達到Ⅰ類標準。色林錯、班公錯、普莫雍錯、羊卓雍錯、納木錯和佩枯錯湖泊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標準。全區七地(市)行署(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鎮19個(ge)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

  大氣環境:2022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整體(ti) 保持優(you) 良,平均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99.5%,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年均濃度達到一級標準,臭氧年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拉薩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99.7%,在全國168個(ge) 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位。日喀則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市和阿裏地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在全國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分別為(wei) 第10名、第8名、第1名、第4名、第40名、第5名。珠穆朗瑪峰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在優(you) 良狀態,達到一級標準。

  土壤環境:2022年,全區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重點風險監控點位各汙染物濃度均低於(yu) 《土壤環境質量 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風險管製值。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處於(yu) 安全水平。

  聲環境:2022年,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開展了聲環境質量監測,聲環境質量總體(ti) 穩定。拉薩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wei) 87.5%,夜間達標率為(wei) 93.8%。日喀則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wei) 100%,夜間達標率為(wei) 100%。山南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wei) 87.5%,夜間達標率為(wei) 75%。林芝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wei) 100%,夜間達標率為(wei) 100%。昌都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wei) 100%,夜間達標率為(wei) 100%。那曲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wei) 100%,夜間達標率為(wei) 100%。

  輻射環境:2022年全區輻射環境質量總體(ti) 情況良好。9個(ge) 自動站空氣γ輻射監測值維持在天然本底漲落範圍之內(nei) 。水中總α、總β監測值均低於(yu)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江河水及地下水中鈾、釷、鐳維持在天然本底漲落範圍之內(nei) 。氣溶膠γ核素維持在天然水平範圍之內(nei) ,空氣中的碘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均未檢出。土壤中鉀-40、鈾-238、釷-232、鐳-226、銫-137均維持在天然本底漲落範圍之內(nei) 。電磁輻射監測值未超過《電磁環境控製限值》標準規定限值。

  二、工作開展情況

  2022年,全區生態環境係統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麵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和區黨(dang) 委十屆三次全會(hui) 決(jue) 策部署,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為(wei) 開啟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美麗(li) 西藏新征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堅持政治引領,生態文明高地創建開局良好

  高地建設當主力。嚴(yan) 格落實《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印發實施《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年)》,製定出台高地創建5年實施意見和年度工作方案,“條例為(wei) 保障、規劃為(wei) 藍本、意見為(wei) 指導、方案為(wei) 路徑”的高地創建“四梁八柱”基本形成。組建自治區高地辦,統籌推進十大行動、53項年度重點任務、14個(ge) 重點支撐項目、4個(ge) 標誌性工程。

  生態創建見成效。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兩(liang) 級創建,新增3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個(ge) 國家“兩(liang) 山”基地,完成5個(ge) 地(市)、11個(ge) 縣(區)、91個(ge) 鄉(xiang) (鎮)、879個(ge) 村(居)的第一批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命名授牌,審核通過12個(ge) 縣(區)、190個(ge) 鄉(xiang) (鎮)、1439個(ge) 村(居)第二批創建申報資料。

  推動發展顯作為(wei) 。精準執行生態環境領域穩經濟大盤係列政策措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支持清單,動態更新“三本台賬”,實現“兩(liang) 高”企業(ye) 項目零審批、零引進。推動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配合製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推動能源、工業(ye) 、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和行業(ye) 碳達峰行動。

  強化督察樹權威。雪域高原時隔五年再次迎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1115件群眾(zhong) 信訪案件已辦結或階段性辦結1099件,立案查處87家,罰款1173萬(wan) 元,有效解決(jue) 了一大批群眾(zhong) 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累計約談109人次、問責9人,公開曝光3起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違規行為(wei) 。製定出台督察整改工作方案,全麵壓實各地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二)堅持係統施治,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深入推進

  精準管控保藍天。編製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十四五”保持空氣質量良好行動方案,進一步深入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編碼,完成381個(ge) 加油站雙層罐改造和油氣回收治理,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專(zhuan) 項排查整治行動。完成阿裏臭氧、拉薩揮發性有機物溯源調查。全區無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

  係統治理護碧水。出台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五河兩(liang) 湖”為(wei) 重點的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嚴(yan) 把飲水安全源頭關(guan) ,持續加強入河排汙口監督管理,全麵啟動江河源範圍劃定工作。開展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常態化監管,縣級以上城鎮汙水處理率提升到86.55%,全區無黑臭水體(ti) 。

  源頭防治守淨土。開展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涉重金屬企業(ye) 、重點尾礦庫“三本名錄”,全區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群眾(zhong) “吃的放心”“住的安心”。深入實施農(nong) 村環境整治,累計完成農(nong) 村廁所改造3.7萬(wan) 座,597個(ge) 行政村完成農(nong) 村汙水治理,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從(cong) 5.7%提升至10.8%。

  分類治廢淨環境。持續加強“白色汙染”治理,全麵推廣使用可降解經幡。啟動新汙染物治理,開展廢棄危險化學品等集中治理。出台新冠疫情醫療廢物和廢水處置技術指南,實現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縣城及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21%。拉薩、日喀則、山南成功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生態保護添綠色。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資金7.6億(yi) 元,統籌實施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完成重要大江大河(雅魯藏布江、拉薩河)源頭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成效評估工作。“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不斷深化,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外來入侵物種普查。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37億(yi) 元,落實生態崗位44.7萬(wan) 個(ge) ,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全麵推進。

  (三)堅持改革引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突出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修正《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建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工作規則,立案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案件27件,不斷健全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成立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持續深化“兩(liang) 監”垂管和行政綜合執法隊伍改革。

  嚴(yan) 格執法監管。強化環境應急管理,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活動,製定出台舉(ju) 報獎勵等5項製度。嚴(yan) 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wei) ,全年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39起,罰款4077.27萬(wan) 元,群眾(zhong) 環境信訪舉(ju) 報案件辦結率達100%。加強核與(yu) 輻射安全監管,完成核技術利用單位、伴生放射性礦隱患排查,安全收貯放射源。

  加強監測保障。持續實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規劃,不斷提升各級環境監測機構能力。優(you) 化調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布局,啟動地下水監測點位布設,全麵完成地表水、環境空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常規檢測和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水生態、水生境、生物多樣性監測。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域遙感監測和輻射環境質量監測。

  注重宣傳(chuan) 引導。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舉(ju) 辦六五環境日、“西藏這十年”主題係列、疫情環境安全3場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環保人之歌》《羌塘生靈》《雪域精靈——黑頸鶴》等環保主題宣傳(chuan) 片廣受群眾(zhong) 好評。主動公開生態環境保護政府信息7500餘(yu) 條,29個(ge) 環保設施累計接待1600人次,生態環境保護全民共創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