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納西民族鄉(xiang) 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很大。
公路修到家門口,遊客絡繹不絕,村村有產(chan) 業(ye) 、戶戶有項目、人人有幹勁。
“直麵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立足職責職能,理清工作思路,有效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談起納西民族鄉(xiang) 的發展,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牛英傑說,“隨著黨(dang) 員幹部轉作風、抓落實,產(chan) 業(ye) 發展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納西民族鄉(xiang) 位於(yu) 芒康縣東(dong) 南部,南與(yu) 雲(yun) 南省德欽縣接壤,西與(yu) 昌都市左貢縣相連,東(dong) 北與(yu) 四川巴塘縣相鄰,有“西藏東(dong) 南大門”和“三省通衢鄉(xiang) ”之稱,因產(chan) 鹽又稱“鹽井”,藏語意為(wei) “擦卡洛”。
近年來,納西民族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把作風建設抓在經常、融入日常、做在平常,以優(you) 良作風抓產(chan) 業(ye) 促發展。
釀酒葡萄“甜蜜”豐(feng) 收
納西民族鄉(xiang) 政府設在納西村,毗鄰214國道,平均海拔2600米,年降水量350—450毫米,為(wei) 葡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這裏的村民幾乎戶戶種植葡萄,家家都會(hui) 釀製葡萄酒。
近年來,由於(yu) 葡萄酒消費的快速增長,給納西村葡萄酒產(chan) 業(ye)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立足這一優(you) 勢,納西村“兩(liang) 委”搶抓機遇,引導村民擴大葡萄種植麵積,把葡萄酒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進行培育,扶持3家紅酒加工企業(ye) ,在解決(jue) 群眾(zhong) 就業(ye) 、帶動增收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蒼翠的峽穀間,芒康縣藏東(dong) 珍寶酒業(ye) 有限公司的一座現代化葡萄酒廠格外引人注目。這是納西村規模最大的葡萄酒加工企業(ye) ,近年來,該公司生產(chan) 的“達美擁”品牌係列葡萄酒逐漸風靡於(yu) 百姓餐桌,成為(wei) 納西村特色產(chan) 業(ye) 的一張“閃亮名片”。
“在政府優(you) 惠政策下,近年來,公司通過‘企業(ye) +協會(hui) +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帶動群眾(zhong) 種植葡萄,目前種植戶140餘(yu) 家,戶均增收超8000餘(yu) 元。”藏東(dong) 珍寶酒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曲措說。
為(wei) 實現“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持續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造血輸送”,納西村黨(dang) 支部成員實地勘察,成立葡萄種植協會(hui) ,采用“農(nong) 戶+基地+企業(ye) +協會(hui) ”的模式,形成“產(chan) —供—銷”的良性運轉,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增強了競爭(zheng) 力。
“下一步,我們(men) 將以深入開展改進作風狠抓落實為(wei) 抓手,引進葡萄新品種,擴大種植麵積,並邀請專(zhuan) 家授課提升村民種植技術,切實做大做強葡萄產(chan) 業(ye) 。”納西村第十一批駐村工作隊隊長林波說。
“醉美”桃花引客來
覺龍村距納西鄉(xiang) 政府所在地10多公裏,是從(cong) 滇藏線進藏賞花的第一站。在這裏,家家戶戶都有種桃樹的習(xi) 俗。每年三四月份,覺龍村的桃花便會(hui) 漫山遍野地盛開,與(yu) 深幽的古道、特色的民居交相呼應。
今年4月8日,芒康縣第五屆紅酒桃花節在納西民族鄉(xiang) 覺龍村舉(ju) 辦,以桃花為(wei) 媒、以酒會(hui) 友,吸引了八方客人紛至遝來。
“近年來,我們(men) 村黨(dang) 支部把改作風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相結合,以每年舉(ju) 辦桃花節為(wei) 契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打卡。為(wei) 了給遊客提供餐飲服務,村裏還設立了三個(ge) 林卡點,桃花節期間接待遊客可為(wei) 村民帶來3000—4000元的收入。”覺龍村選派第一書(shu) 記兼隊長陳林說。
除了積極打造桃花節旅遊名片,覺龍村還充分利用毛桃發展桃酒產(chan) 業(ye) 。
深藏於(yu) 覺龍溝腹地的覺龍莊園,是覺龍村知名的紅酒企業(ye) 。
“我們(men) 公司除了葡萄酒外,還生產(chan) 桃酒。”覺龍莊園負責人羅色江措說,“每年我們(men) 都會(hui) 從(cong) 本地采購10餘(yu) 噸的毛桃用於(yu) 釀製桃酒,並雇傭(yong) 當地群眾(zhong) ,為(wei) 覺龍村183戶家庭每年增收50萬(wan) 餘(yu) 元。”
近期,覺龍村委會(hui) 還與(yu) 覺龍莊園簽訂了紅酒銷售補貼協議,當酒莊每賣出一瓶紅酒或桃酒時,就為(wei) 村委會(hui) 補貼2元,用於(yu) 本地村民保護或種植桃樹。
“未來,我們(men) 將與(yu) 覺龍莊園開發‘雲(yun) 上種植和釀酒’體(ti) 驗項目,讓更多的遊客參與(yu) 進來,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牛英傑說。
“旅遊飯”越吃越香
“你好,你好!”陽光明媚的午後,行走在距離納西民族鄉(xiang) 政府15公裏的加達村幹淨整潔的路上,兩(liang) 邊溪水潺潺、水清河暢,藏香豬、犛牛悠閑覓食,村民們(men) 笑意盈盈地與(yu) 遊客打招呼。
加達村是千年古鹽田村,也是遠近聞名的文化旅遊村落。
近年來,加達村黨(dang) 支部以改進作風為(wei) 抓手,持續推進民宿項目建設,整合古鹽田優(you) 勢資源,讓更多群眾(zhong) 吃上“旅遊飯”。
在村南邊,一棟富有藏式特色的樓房吸引了記者的眼球。
房子的主人是斯郎加措,熱情好客、開朗大方,黝黑的臉上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燦爛笑容。他和父親(qin) 旦增成來、母親(qin) 巴桑旺姆、妻子紮西央宗共同經營著農(nong) 家樂(le) 。
四月,又到了桃花盛開的時節。隨著遊客的增加,斯郎加措一家變得忙碌了。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十幾位遊客的訂單。
“好好好,給你們(men) 準備好。”電話這頭,斯郎加措樂(le) 得合不攏嘴。
他的農(nong) 家樂(le) 每年吸引大量遊客慕名而來。“加達村下轄4個(ge) 村民小組,光加達組就有十幾戶在經營農(nong) 家樂(le) 。”加達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益西土頓說。
除了打造精品民宿外,加達村還以“鹽文化”為(wei) 載體(ti) ,積極創建5A級景區,推動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達村產(chan) 鹽有1300多年曆史,現有4A級景區‘千年鹽田’,全村共有2775塊鹽田,每戶有20—25塊鹽田。除自家食用外,鹽民會(hui) 將鹽賣給遊客和周邊牧區,每塊鹽田一年有900—1000元的收入。”加達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益西土頓介紹道。
“下一步,納西民族鄉(xiang) 將持續推進作風建設走深走實,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出現的問題,形成新思路、拿出新辦法,進一步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讓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作風建設的‘硬效果’。”牛英傑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