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東西問丨印尼學者漢迪:旅遊業如何助力西藏減貧與文化傳承?

發布時間: 2023-07-21 09:34: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 漢迪(Hendy Yuniarto)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ya) 洲學院印尼籍講師

  減貧始終是全體(ti) 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目標,也是一項基本人權。當前,消除貧困已成為(wei) 世界各國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旅遊業(ye) 被視為(wei) 一種有效的減貧方法。2013年,中國開始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經過八年努力,中國實現了消除極端貧困這一重點目標。旅遊業(ye) 對中國減貧產(chan) 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西藏也通過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減貧和文化傳(chuan) 承。西藏人民的脫貧故事,為(wei) 國際社會(hui) 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借鑒。

  以2021年為(wei) 例,西藏自治區全年接待超過4100萬(wan) 遊客,旅遊收入超440億(yi) 元(人民幣,下同)。西藏因其豐(feng) 富的遺產(chan) 、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傳(chuan) 統文化而成為(wei) 國內(nei) 外遊客的熱門目的地。近年來,西藏一直努力提升遊客服務質量,推出文化產(chan) 品和獎勵措施,惠及遊客和經營者。旅遊部門關(guan) 注西藏的獨特民俗文化和自然資源,特別是在農(nong) 村地區,讓村民從(cong) 旅遊中受益。通過發展旅遊業(ye) ,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業(ye) 內(nei) 涵,鄉(xiang) 村旅遊也成為(wei) 興(xing) 農(nong) 的新興(xing) 支柱產(chan) 業(ye) ,讓更多農(nong) 牧民脫貧,成為(wei) 切實保護人權的重要力量。


位於(yu)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顯露出“日照金山”的美景。貢嘎來鬆 攝

  中國脫貧事業(ye) 的發展曆程

  貧困最初被定義(yi) 為(wei) 一種經濟現象,即個(ge) 體(ti) 家庭收入達不到基本生活水平。隨著社會(hui) 經濟發展,貧困的定義(yi) 逐漸從(cong) 經濟收入的短缺轉變為(wei) 多維衡量,包括無法獲得教育、醫療、住房等。

  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年,中國在脫貧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現行標準下農(nong) 村貧困人口減少約7.4億(yi)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每日生活費低於(yu) 1.90美元的人數已從(cong) 1990年的18億(yi) 降至2013年的7.76億(yi) ,其中中國對世界減貧貢獻超70%。

  研究表明,中國在減貧方麵的成功是過去四十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實施大規模、持久、政府主導的扶貧戰略的結果。中國經濟增長對減貧的作用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方麵。一方麵,20世紀70年代後期推行的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促進了農(nong) 業(ye) 發展,增加了農(nong) 村貧困人口的農(nong) 業(ye) 收入;另一方麵,市場改革和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使政府更有能力實施扶貧政策,幫助農(nong) 村貧困人口,這被稱為(wei) 經濟增長對扶貧的間接影響。


位於(yu) 西藏林芝的高原湖泊巴鬆措風光旖旎。貢嘎來鬆 攝

  中國扶貧戰略經曆了四個(ge) 階段:救濟式扶貧(1978-1985)、扶貧開發(1986-2006)、扶貧開發和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2007-2012)、精準扶貧(2013年起)。

  包括西藏自治區在內(nei) 的深度貧困地區,是中國脫貧攻堅的重點。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稱,以其如畫的高原景觀和豐(feng) 富的民族文化而聞名於(yu) 世。西藏也是一個(ge) 以藏族為(wei) 主的民族地區,藏族人口占西藏現有人口的85%以上。

  2016年以來,中國累計投入398.9億(yi) 元,實施2900多個(ge) 扶貧項目,幫助23.8萬(wan) 餘(yu) 名貧困人口脫貧,84萬(wan) 餘(yu) 人受益,西藏貧困人口的年均純收入已從(cong) 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不僅(jin) 清潔能源、高新技術與(yu) 數字產(chan) 業(ye) 、文化旅遊等七大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還促進了民族團結,保護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改善了村莊的條件。

  西藏實施的眾(zhong) 多扶貧政策中,高質量發展旅遊業(ye) 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鼓舞和吸引。旅遊業(ye) 的質量,是通過保護環境和當地文化來衡量的。


2023年阿依舍·中國漂流聯賽(西藏工布江達縣站)的比賽在此間舉(ju) 行。貢嘎來鬆 攝

  可持續旅遊業(ye) 發展與(yu) 扶貧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旅遊業(ye) 被認為(wei) 是一種有效、迅速且效益極高的減貧方法。旅遊業(ye) 發展不僅(jin) 被視為(wei) 經濟增長的引擎,且被一些學者視為(wei) 減貧和促進糧食安全的工具。可持續旅遊業(ye) 確保了經濟發展的穩定收入來源,特別是對於(yu) 嚴(yan) 重依賴旅遊業(ye) 的經濟體(ti) ,其在減貧方麵的作用,也得到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的廣泛支持。


遊客在西藏林芝色季拉山觀景台拋灑“隆達”(風馬旗,藏族民眾(zhong) 的一種祈福方式)。李林 攝

  世界貿易組織將可持續旅遊業(ye) 定義(yi) 為(wei) 滿足當前遊客和接待地區需求,同時保護和增加未來機會(hui) 的發展。它被設想為(wei) 這樣一種管理資源方式,即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支持係統的同時,滿足經濟、社會(hui) 和審美需求。


西藏那曲羌塘草原藏羚羊群在水源地附近覓食。江飛波 攝

  實現可持續旅遊需要幾個(ge) 目標:自然、曆史、文化和其他旅遊資源得到保護,以便在未來繼續使用,同時仍然為(wei) 當前社會(hui) 帶來利益;旅遊發展得到規劃和管理,因此不會(hui) 在旅遊區產(chan) 生嚴(yan) 重的環境或社會(hui) 文化問題;旅遊區的整體(ti) 生態質量得到維護,並在需要時得到改善;保持高水平的遊客滿意度,以便旅遊目的地保持其市場性和知名度;旅遊業(ye) 的好處在整個(ge) 社會(hui) 廣泛傳(chuan) 播。

  汽車駛向西藏阿裏劄達土林。劄達土林位於(yu) 西藏阿裏地區劄達縣境內(nei) ,土林千溝萬(wan) 壑,形態奇絕,景色迷人。李林 攝

  旅遊業(ye) 相較其他生產(chan) 部門,具有四個(ge) 有利於(yu) 低收入人群的潛在優(you) 勢:第一,由於(yu) 消費者來到目的地,它與(yu) 當地企業(ye) 的聯係潛力更大;第二,相對屬於(yu) 勞動密集型,旅遊業(ye) 雇傭(yong) 了很多當地居民,尤其是女性;第三,在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出口產(chan) 品缺乏競爭(zheng) 力的地區具有潛力;第四,旅遊產(chan) 品可建立在一些低收入人群擁有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之上。


2015年,第二屆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hui) 在拉薩開幕。圖為(wei) 開幕式上的藏戲表演。李林 攝

  西藏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為(wei) 實現脫貧,西藏多個(ge) 縣區以旅遊方式進行治理和引導。對旅遊資源豐(feng) 富的貧困縣,政府支持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改善旅遊環境,鼓勵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引導當地居民參與(yu) 從(cong) 事旅遊項目開發和旅遊服務。

  旅遊業(ye) 發展擴大了就業(ye) ,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稅收和居民收入增加。對隻能依靠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發展的貧困縣,加大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大力提高支農(nong) 資金投入效率,鼓勵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這些農(nong) 作物產(chan) 地也因美麗(li) 風景而成為(wei) 旅遊目的地,讓更多西藏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

  2021年3月16日,藏曆鐵牛年二月初三,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村的上百位村民身著盛裝舉(ju) 行傳(chuan) 統春耕儀(yi) 式。貢嘎來鬆 攝

  例如拉薩以西的班公湖。依托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旅遊資源,日土縣打造了以班公湖風景區為(wei) 核心、班公湖鳥島為(wei) 靈魂的生態旅遊精品。自2011年起,日土縣投入1220萬(wan) 餘(yu) 元,完善班公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每年6月,日土縣境內(nei) 旅遊人數達6萬(wan) 多人次。全縣旅遊收入達9739萬(wan) 元,旅遊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達652人,群眾(zhong) 增收192萬(wan) 元,充分發揮旅遊景區對脫貧的帶動作用。

  遊客在班公湖邊拍攝棕頭鷗。班公湖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日土縣西北部,平均海拔4242米。這裏景色優(you) 美,水草豐(feng) 茂,有眾(zhong) 多鳥類棲居於(yu) 此。冉文娟 攝

  近年來,日土縣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做夯實基礎、造福長遠的工作。日土縣累計投資4961萬(wan) 元,在班公湖及周邊地區開展圍護沼澤1186公頃,植被恢複140公頃,造林64.2公頃,植草10畝(mu) ,清掃濕地垃圾1000萬(wan) 米,修建水渠湖泊1000公頃;同時配備排水、電器,以及宣傳(chuan) 教育、科研、巡邏、消防、監測等配套設備,進一步加大班公湖的生態保護力度。

  又如勒布溝景區。“勒布”在藏語中是“好地方”的意思,勒布溝是山南市錯那縣著名風景區。在勒布河穀,有勒門巴民族鄉(xiang) ,村民開設農(nong) 家樂(le) 、飯店、茶館、民族特產(chan) 銷售點,發展了適合當地氣候的茶葉產(chan) 業(ye) 。旅遊業(ye) 和茶業(ye) 已成為(wei) 拉動區域經濟發展馬車的“兩(liang) 大引擎”。


勒布溝內(nei) 高山杜鵑盛開。江飛波 攝

  2015年,勒門巴民族鄉(xiang) 下轄的勒村被自治區列為(wei) 首批20個(ge) 新型特色小鎮。村民自籌30萬(wan) 元,建成一棟四層樓,總麵積217平方米,三、四層改建為(wei) 酒店。靠采茶、經營旅館、打零工,加上各種政策補貼,當地人年收入已達10萬(wan) 餘(yu) 元。2019年,勒鄉(xiang) 幹茶總產(chan) 量達16910公斤,茶葉合作社收入達254萬(wan) 元。其中,兌(dui) 現農(nong) 民工補助資金55萬(wan) 元,落實茶田租金及分紅、大學生獎勵資金104.15萬(wan) 元;困難群眾(zhong) 慰問福利總額9.8萬(wan) 餘(yu) 元。截至2020年,勒門巴民族鄉(xiang) 共接待遊客3萬(wan) 餘(yu) 人次,年均實現旅遊收入60萬(wan) 餘(yu) 元。

  再如西藏的林芝市,平均海拔約3000米。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林芝市做好了接納遊客的準備。如今,從(cong) 西藏首府拉薩到林芝435公裏,乘坐動車僅(jin) 需三個(ge) 半小時。到2020年,林芝人均年收入增加到34000多元。與(yu) 此同時,林芝擁有中國保護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覆蓋率為(wei) 53.6%,這裏有美麗(li) 的湖泊、白雪皚皚的山脈、森林和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也是重要旅遊景點。2020年,林芝在其主要旅遊景點的基礎設施投資超1.1億(yi) 元。官方數據顯示,林芝有大約700家屬於(yu) 農(nong) 村居民的家庭旅館,2020年接待了400萬(wan) 人次,其中農(nong) 村接待了約138萬(wan) 人次的遊客,2.7萬(wan) 名農(nong) 村居民通過旅遊就業(ye) ,同比增長4%。

  2021年6月25日,川藏鐵路拉林段(拉林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民眾(zhong) 在拉薩火車站複興(xing) 號車頭前自拍留念。江飛波 攝

  西藏的發展飛躍,充分表明民主改革順應了時代潮流和西藏各族人民的願望,順應了人民群眾(zhong) 對社會(hui) 進步的要求。政府出台許多優(you) 惠區域政策,涵蓋稅收、金融、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教育、衛生、文化保護和環境保護等,助力西藏取得輝煌發展成就,使減貧事業(ye) 進步巨大,人權得到切實保護。

  從(cong) 班公湖、勒布溝、林芝三地來看,西藏旅遊業(ye) 對減貧的積極作用顯著,體(ti) 現了旅遊扶貧的巨大價(jia) 值。結構優(you) 化、社區賦能、高質量旅遊產(chan) 業(ye) 、可持續旅遊戰略、規模發展與(yu) 質量適度相協調,在這些條件下,旅遊業(ye) 作為(wei) 發展和扶貧的有效工具,起到重要作用。

  專(zhuan) 家簡介:

  Hendy Yuniarto (漢迪),印度尼西亞(ya) 籍,畢業(ye) 於(yu) 印尼加查馬達大學語言學係,現為(wei) 北京外國語大學印度尼西亞(ya) 文化講師。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