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祖國邊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在西藏的成功實踐

發布時間: 2023-07-25 09:47: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圖為(wei) 隆子縣紮日鄉(xiang) 珞瓦新村。(資料圖片)楊力 記者 劉楓 攝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視察時強調,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族群眾(zhong) 紮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xiang) 。

  西藏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和自治區黨(dang) 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hui) 的工作部署,深入實施“七大工程”,堅持“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精心組織,工作上狠抓落實,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創建縱深推進,強邊大事落實有力、成效明顯。

  雪域高原新的經濟增長帶

  雪山腳下,綠草如茵,羊群正在悠然自得地吃草。日喀則市崗巴縣崗巴鎮門德村,占地36畝(mu) 的綿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集羊圈、獸(shou) 醫室、試驗室、飼草庫房、飼料加工間於(yu) 一體(ti) 。“崗巴羊的品質遠近聞名,我們(men) 采取舍飼、半舍飼養(yang) 殖模式,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綿羊出欄率。”合作社負責人旺堆紮布說,“目前,全村78戶303人加入合作社,2021年主營業(ye) 務收入達137萬(wan) 多元。”

  定日縣陳塘村依托旅遊業(ye) 發展民宿和餐飲業(ye) ;米林縣瓊林村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超過500萬(wan) 元;隆子縣珞瓦新村因地製宜發展旅遊、高山茶、靈芝種植等特色產(chan) 業(ye) ;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2022年農(nong) 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wan) 元……

  近年來,西藏製定實施支持邊境縣鄉(xiang)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chan) ,一批試點示範工程取得積極成效,邊境地區內(nei) 生發展動力持續增強,不斷帶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近就地增收致富,21個(ge) 邊境縣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普蘭(lan) 縣普蘭(lan) 鎮科迦村18歲的米久拉姆,從(cong) 小學到高三,都享受著國家教育“三包”政策,家裏沒有花過一分錢學費。後來,米久拉姆考到廣東(dong) 上高中,從(cong) 此走出大山,走進沿海發達地區,見識了祖國的遼闊與(yu) 繁華。

  “要不是國家給了我這麽(me) 好的學習(xi) 和生活條件,可能我現在還在山上放羊呢。”活潑的米久拉姆笑嘻嘻地說。

  噶爾縣典角村實現從(cong) “石頭房”到“獨家獨院”的嬗變;劄達縣薩讓鄉(xiang) 冬季大雪封山封路成為(wei) 曆史;洛紮縣傑羅布村水、電、路、訊、網應有盡有;隆子縣珞瓦新村藏式“山居別墅”鱗次櫛比;察隅縣塔瑪村村醫尼瑪通過遠程連線實現胸痛患者線上醫療問診……

  科學規範設置邊境分類、邊民補助;啟動4個(ge) 興(xing) 邊富民中心城鎮建設;建成邊境小康村624個(ge) ,邊境戶籍人口增長10.5%,邊防公路通車裏程增長3.7倍……

  此外,21個(ge) 邊境縣市全部通油路,所有的邊境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都通了公路;持續推進主電網延伸覆蓋,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裏4條“電力天路”,所有邊境市地、邊境縣市和邊境鄉(xiang) 鎮實現主電網供電;邊境市地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逐步健全,全部實現縣有初級中學、鄉(xiang) 鎮有中心小學和幼兒(er) 園。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帶

  群山環抱中的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仁青崗村,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二層藏式樓房上,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一條山間小道,從(cong) 村口蜿蜒穿越原始森林、亂(luan) 石峭壁,道路盡頭是“雲(yun) 中哨所”——詹娘舍。

  仁青崗村達吉、次仁曲珍和普赤3名藏族老阿媽沿著這條崎嶇的小路,風雪無阻為(wei) 部隊官兵們(men) 送菜、送信的事跡,在西藏傳(chuan) 為(wei) 佳話。

  邊防戰士守護祖國,邊民群眾(zhong) 守護戰士。魚水情深四十載,綿綿不絕譜新篇。如今,仁青崗村為(wei) 邊防哨所送菜的村民越來越多。父子接力、夫妻搭檔、兄妹攜手……拳拳家國情懷在雪域邊關(guan) 傳(chuan) 了一代又一代。

  林芝邊境管理支隊羌納邊境派出所專(zhuan) 門騰出一間辦公室,成立了“留守兒(er) 童之家”。在這裏,民警們(men) 輔導孩子們(men) 做作業(ye) ,民警李冬雪成了孩子們(men) 的“專(zhuan) 屬警察媽媽”。民警孫彪、陳永勝等與(yu) 當地聯防隊員、民兵經常聯合巡邏防控。民警牛小亞(ya) 把每位村民的事都放在心上,一件一件妥善處理,還經常為(wei) 村民們(men) 義(yi) 務勞動,讓村民們(men) 直讚“牛警官可真牛”。

  近年來,日喀則、阿裏、林芝、山南等市地大力實施美麗(li) 邊疆同心守護行動,強化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守邊,有力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營造了邊境地區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濃厚氛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的覆蓋麵和縱深度不斷拓展。

  鞏固邊防的鋼鐵長城

  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yu) 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是國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線,在國家總體(ti) 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近年來,西藏大力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在大幅提升邊境地區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水平的同時,邊民群眾(zhong) 的愛國守邊意識也不斷增強。

  尼瑪頓珠一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普蘭(lan) 縣普蘭(lan) 鎮科迦村斜爾瓦組。從(cong) 記事起,身為(wei) 民兵的父親(qin) 邊巴次仁隔三差五前往邊境線巡邏的身影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

  “小時候,父親(qin) 經常對我講,這裏是中國的邊境第一線,我們(men) 一定要為(wei) 祖國守好國門,看好國土。”尼瑪頓珠說,“將來父親(qin) 老了,守邊的責任就交給我了。我老了之後,這個(ge) 責任就要傳(chuan) 給我的孩子,就這樣一直傳(chuan) 下去。”

  在父親(qin) 言傳(chuan) 身教下長大的尼瑪頓珠,從(cong) 18歲起就參加了村裏的民兵隊,在科迦村邊境線上和重要卡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尼瑪頓珠告訴記者,斜爾瓦組往上翻過一座山就是中尼邊境線,他們(men) 每次都要在兩(liang) 座界碑之間來回走上4個(ge) 多小時,才算完成一次巡邏。此外,村裏還有幾處通外卡點,也需要民兵常年駐守。

  一晃十年過去了,今天的尼瑪頓珠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ge) 看著父親(qin) 離家的背影而略顯懵懂的少年了,他不僅(jin) 有了自己的家庭,還當上了村裏的團支部書(shu) 記和民兵隊負責人,管理著全村20多名民兵,循著父親(qin) 的足跡,實現著兒(er) 時的夢想。

  卓嘎、央宗數十年如一日以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著玉麥數千平方公裏的國土;普蘭(lan) 縣赤德村一代代民兵以無畏的勇氣、堅韌的毅力為(wei) 祖國巡邊守邊;薩嘎縣昌果鄉(xiang) 摩托車巡邏隊冒著風雪巡邏一百多公裏的邊境線;劄達縣巴卡村群眾(zhong) 爭(zheng) 當巡邏放牧的守邊人……

  如今,西藏已全麵開啟邊境地區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雪域兒(er) 女傳(chuan) 承愛國守邊精神,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邊民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守邊有動力、發展有支撐的邊境地區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