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便聽見“咚”的一聲悶響。循聲望去,原來是幾位老人正在樹蔭底下玩骰子。不遠處,有老人在吃著水果聊著天,還有的在涼亭下散步……
這樣的畫麵,令記者恍惚間,有種老人們(men) 在“過林卡”的感覺。
“老人們(men) 早上剛跳完鍋莊,現在是休息時間,他們(men) 可以按照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自由活動。”護工次仁卓瑪說,“目前,集中供養(yang) 中心有18名工作人員,負責照顧57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還沒介紹完,身後的老人打斷了我們(men) 的談話。原來是老人的手機出現故障,次仁卓瑪耐心幫老人將手機恢複至正常。接著又一位老人過來,向次仁卓瑪問買(mai) 藥的事情,她一邊細語回答問題,一邊叮囑老人要謹遵醫囑,不能亂(luan) 吃藥……
“老人們(men) 有時候很像小孩,我把他們(men) 當自己父母般對待,他們(men) 卻會(hui) 把我們(men) 當家長。”忙活完,次仁卓瑪歉意地解釋說,“麵對這種情況,我們(men) 會(hui) 用真心和親(qin) 情服務他們(men) ,就像對待自己的親(qin) 人一樣。”
次仁卓瑪還介紹,為(wei) 提高護理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水平,中心每年都組織養(yang) 老護理員職業(ye) 技能培訓,針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常見疾病、營養(yang) 需求、生活照料等方麵進行學習(xi) 交流。
走過寬敞明亮的陽光休閑活動室、演出室、康複室,再到宿舍,多啦大爺邀請記者到他的房間裏,一廳一衛,藏式裝修幹淨整潔。
多啦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在11年前因為(wei) 中風落下了殘疾,之後便在集中供養(yang) 中心安頓了下來,也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次白。“沒有想到在這裏還能遇見自己的另一半,我感覺特別幸福!”多啦老人一邊說著,一邊打開鎖住的櫃子,將裏三層外三層包裹著的結婚證拿出來,輕輕用手摩挲一下,笑著說:“這個(ge) 一定要保存好。”
臨(lin) 近午飯,69歲的李祖順才慢慢向涼亭走去。
“‘波李啦(藏語:李大爺)’回來啦,上午幹什麽(me) 去了?”休息的老人們(men) 紛紛笑著跟他打起招呼。
李祖順來自重慶,已經在西藏生活了30多年,背井離鄉(xiang) 又無子女,身體(ti) 也不是很好,就來到了這裏。“早上吃完糌粑,我去了一趟康複室。”他樂(le) 嗬嗬地向大家招了招手,用一口地道又流利的藏語回答。
午後的陽光溫暖又燦爛,望著在院子裏曬太陽的老人們(men) ,記者問:“你們(men) 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麽(me) ?”
“今天骰子沒玩好,我明天一定要贏了他們(men) !”短暫沉默後,一位老人突然開口,惹得周圍一陣大笑。
2013年啟動“五保”供養(yang) 以來,桑珠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為(wei) 符合條件的供養(yang) 對象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五項生活保障措施,充分保障老人們(men) 的衣食住行,營造了“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le) ”的環境,讓孤寡老人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溫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