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年援藏醫生的“生死時速”

發布時間: 2023-11-05 09:08: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快,馬上準備手術!”2022年一個(ge) 冬夜,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一位藏族老人格桑(化名)突發腦出血,被家人緊急送往那曲市人民醫院。在家接到急診電話,援藏醫生、那曲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印生火速趕往醫院。

  手術從(cong) 淩晨兩(liang) 點半持續到5點半,經過努力,格桑脫離了生命危險。趙印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神經外科是危重症科室,像格桑這樣的急診患者不少,“時間就是患者的生命,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可能就救不回來了”。

  2022年7月,趙印生作為(wei) 第六批遼寧“組團式”援藏醫生的一員,從(cong)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來到那曲市人民醫院。像趙印生這樣,為(wei) 那曲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貢獻智慧、付出心血的援藏醫生還有很多。為(wei) 加快西藏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自2015年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以來,遼寧先後選派6批135人次優(you) 秀骨幹專(zhuan) 家,對口支援那曲市人民醫院。

  援藏醫生、那曲市人民醫院院長賈祝強介紹,援藏隊員中,有的克服家庭困難,帶著年幼孩子來援藏;有的在那曲市11個(ge) 縣間輾轉數小時,為(wei) 藏族同胞上門送醫送藥;有的與(yu) 當地醫護人員同吃同住、共同奮戰在醫療第一線,遇到棘手的病例通宵不眠;有的援藏期滿後,選擇繼續堅守在那曲。

  “從(cong) 事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醫生平時走路、說話都比較快,搶救也快。”在平均海拔超4500米、高寒缺氧的那曲市,85後趙印生一次次爭(zheng) 分奪秒與(yu) 死神博弈。

  疫情期間,一名患者顱內(nei) 大血管破裂被送至那曲市人民醫院搶救。開顱手術時,這名患者出現大動脈破裂造成的大出血,若5分鍾內(nei) 不及時止血,會(hui) 因失血過多而死亡。手術室裏彌漫著緊張氣氛,已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連續做了好幾台手術的趙印生出現了胸悶氣短等高原反應,但他還是堅持參與(yu) 搶救,“當時患者命懸一線,所幸兩(liang) 分鍾內(nei) 止住血了”。

  “那曲市高寒缺氧,我們(men) 很多隊員初來乍到非常不適應,但為(wei) 了藏族同胞的健康福祉,有的隊員吸著氧出診查房,有的邊吸氧邊堅持做數小時手術。”賈祝強說。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在趙印生看來,援藏就是一種選擇、一種熱愛。

  如今,遼寧援藏醫療隊將先進的醫療技術、管理製度、工作流程等“移栽”到雪域高原,相繼開展了250餘(yu) 項新技術新項目,陸續建立了那曲市第一個(ge) 重症醫學科、兒(er) 科重症監護病房、危重孕產(chan) 婦救治中心、危重兒(er) 童與(yu) 新生兒(er) 救治中心等。同時利用10餘(yu) 套先進的信息係統,遠程診斷1.4萬(wan) 病例,極大提升了那曲當地的醫療科研水平。

  “針對我們(men) 組團援藏,國家每年投入2000萬(wan) 元左右資金,支持我們(men) 采購設備和做科研項目。”賈祝強說,援藏目標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同時把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深入學校、社區、鄉(xiang) 村等開展送醫送藥義(yi) 診活動,至今援藏醫療隊已對7000餘(yu) 名患者進行了義(yi) 診。

  除了缺氧,罕見病對援藏醫生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趙印生告訴記者,在那曲見過很多沒見過的病例。初來時,他遇到了長期頭痛的60多歲藏族患者紮西(化名),做CT發現其右腦有腦包蟲。包蟲病是困擾西藏居民的一種疾病,人畜感染棘球絛蟲的幼蟲所導致,是我國西藏、青海、甘肅等西部牧區常見的寄生蟲病,但腦包蟲並不常見。

  “手術特別複雜,但經過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切除,居然把腦包蟲完全切掉了。”趙印生說,術後經治療恢複,紮西的頭痛症狀完全消失。這是那曲市人民醫院第一例腦包蟲手術治療,開創了那曲市腦包蟲切除術的先河。

  通過先進技術,幫助當地居民解決(jue) 困難,一種自豪感在趙印生內(nei) 心油然而生。不懂藏語的趙印生,平時在本地藏族醫生幫助下,與(yu) 說藏語的患者交流。他將最新治療方案教授給本地醫生,並分享自己學醫的小技巧。

  如今,遼寧援藏醫療隊充分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已累計帶教本地醫護人員200餘(yu) 人次。為(wei) 提高縣鄉(xiang) 醫護人員持證上崗率,他們(men) 利用休息時間對無證人員開展考前培訓。

  “初到西藏時恰逢冬季,寒風刺骨雪花飄,多次出現腳底踩棉花般的高反症狀。”2021年年初,同為(wei) 85後的鄭皖亓作為(wei) 第五批遼寧“組團式”援藏醫生來到那曲市人民醫院。直到現在,工作中說話太久或活動太快,鄭皖亓還會(hui) 出現手麻、呼吸困難等高反症狀,但這些阻攔不了鄭皖亓援藏的決(jue) 心。

  2022年6月,鄭皖亓的援藏期結束,但她主動請纓,選擇繼續援藏。如今,鄭皖亓帶領兒(er) 科建成了那曲市市級危重新生兒(er) 救治中心,並獲批藏北地區首個(ge) 國家級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建設項目,實現那曲市在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方麵零的突破。

  一次救治過程中,僅(jin) 兩(liang) 月大的中毒性腦病患兒(er) 病情緊急,心跳呼吸一度驟停,通過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心肺複蘇及4次的反複腎上腺素應用等急救措施,才把孩子從(cong) 死亡的邊緣線拉回來。

  “孩子搶救成功後,家長很感激我們(men) ,沒有華麗(li) 的辭藻,但滿含熱淚的眼神,獻上潔白哈達,一句句‘紮西德勒’都讓我備受感動。”鄭皖亓告訴記者,後期回訪時,家長一直都稱她是恩人,把她視為(wei) 親(qin) 人。她認為(wei) ,這是對自己工作最大的肯定。

  醫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11年,鄭皖亓體(ti) 會(hui) 到兒(er) 科醫生要具備愛心、耐心、細心。近3年的援藏經曆,讓她感受到援藏醫生肩負的責任使命感,她希望和其他援藏醫生集結微小力量,為(wei) 當地醫療衛生帶來真正的變化和發展。

  “能救治更多的生命,是援藏最大的意義(yi) ,哪怕再微小的生命也值得敬畏。很辛苦,但在這兒(er) 工作也能實現我們(men) 的人生價(jia) 值。”鄭皖亓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年輕血液注入援藏工作,讓西藏的醫療衛生、交通、教育等方麵的發展更完善。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