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保護青藏高原 築牢生態屏障

發布時間: 2023-11-22 08:56:00 來源: 新華網

  青藏高原位於(yu) 中國西南部,被譽為(wei) “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碳固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是我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guan) 鍵區域。


資料圖片:青藏高原

  截至2021年,青藏高原建有自然保護地與(yu) 自然公園兩(liang) 大類共407處自然保護地,總麵積約90.3×104平方千米,約占青藏高原麵積35.5%。自然保護地中,各級自然保護區共計171個(ge) (其中國家級52個(ge) 、省級61個(ge) ),占自然保護地總麵積的91.8%。羌塘、可可西裏國家級保護區等的建立和保護,使得青藏高原旗艦物種藏羚羊近5年實現恢複性增長,其野外種群數量由1995年約6萬(wan) 隻上升到目前的20萬(wan) 隻左右。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以來,藏原羚、藏野驢、白唇鹿和野犛牛等有蹄類物種數量恢複成效顯著,雪豹、棕熊等食肉動物數量增長;旗艦物種雪豹等野生動物瀕危程度同樣降低。作為(wei) 全世界15種鶴類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黑頸鶴,數量由2000餘(yu) 隻上升到現在8000餘(yu) 隻。


資料圖片:青藏高原

  自然保護地對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藏和保護發揮關(guan) 鍵作用,生態保護建設工程顯著促進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升。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全麵加強自然生態係統保護,持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還草、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祁連山生態保護與(yu) 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青藏高原生態係統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製工程區生態質量逐步改善。約47%的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明顯增加,32%以上的草原淨初級生產(chan) 力明顯增加。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分別提高到 2310.74 萬(wan) 公頃和 24.40億(yi) 立方米。綜合評價(jia) 達優(you) 、良等級的森林、灌叢(cong) 和草原麵積比例分別提高了 3.9%、1.5%。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修複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jin) 有效促進了當地生產(chan) 生活環境逐步改善,各項生態保護補償(chang) 、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也為(wei) 群眾(zhong) 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同時,廣大群眾(zhong) 參與(yu) 生態保護修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在不斷增強,為(wei) 進一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修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會(hui) 基礎。

  審核專(zhuan) 家:楊汝榮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yu) 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發現全球最早羊蹄甲屬化石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在日喀則市拉孜縣柳鄉發現了大量羊蹄甲屬葉片化石,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最早的羊蹄甲屬化石。 [詳細]
  • 守護好青藏高原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要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詳細]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階段性成果展”開展

    11月3日,由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牽頭,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自治區第二次青藏科考辦共同主辦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階段性成果展‘青藏與科考’”臨展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 [詳細]
  • 保護亞洲水塔 建設生態高地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確定了由國家建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協調機製,進一步明確了各地區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職責,有助於協調跨地區、跨部門解決江河源保護重大問題。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