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一座山,又見一座山,轉彎、轉彎、再轉彎,刹車、刹車、再刹車……每一個(ge) 開車去甲應村的司機,都要在山巔上、雲(yun) 霧中、懸崖邊經曆兩(liang) 三個(ge) 小時這樣的考驗。
這是通往甲應村的路(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關(guan) 明輝 攝
甲應村,即西藏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xiang) 龍普村嘉興(xing) 組,位於(yu) 久負盛名的梅裏雪山群峰的西側(ce) 。由於(yu) 路險、景美,近年來,甲應村名聲漸起,成為(wei) 一眾(zhong) 越野愛好者的“打卡”地。
從(cong) 空中俯瞰甲應村,一片開闊的高山草甸將甲應村一分為(wei) 二。一邊是茂密森林、秀美冰湖、巍峨雪山,宛若仙境,神秘又迷人;另一邊是嬉鬧孩童、藏式民房、犛牛牧場,如詩如畫,祥和又富足。
梅裏雪山群峰和覆蓋白雪的冰湖(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關(guan) 明輝 攝
美麗(li) 生活並非與(yu) 生俱來。“甲應村以前有12戶人家,後來有些村民嫌位置太偏遠,搬到了山下,於(yu) 是變成了4戶。這兩(liang) 年發展起來了,又變成了6戶。”龍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紮拉說。
說起偏遠,村裏75歲的老人達瓦江村依稀記得,20年前,他騎馬去一趟鄉(xiang) 裏,大約50公裏的路程,要走上一整天。
2016年,全長30多公裏、投資1100多萬(wan) 元的進村道路被打通。盡管隻有3.5米寬,但改變正悄然而至。
“以前過日子主要是靠去山上挖蟲草、鬆茸,賣了換錢,生活不太富裕。後來遊客多了,家家戶戶都搞起了民宿、餐飲。”達瓦江村說,“每年5、6月份是旅遊旺季,有時遊客多到房間都不夠住。”
達瓦江村在自己的民宿二樓眺望梅裏雪山群峰(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文博 攝
在政府的幫助下,村民擁有了溫室大棚,裏麵種著白菜、蘿卜、大蔥等。“現在好了,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蔬菜了。”達瓦江村說,為(wei) 了拓寬增收渠道,有的村民還在大棚裏試種起了羊肚菌。
另一邊,剛剛上完網課的初二學生仁增多吉告訴記者:“原來村子裏不通網,一些同學即使放假也不願意回來。現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都在附近建了信號塔,方便多了。”
富不忘本。腰包鼓起來的甲應人深知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每個(ge) 人都有責任保護這裏的環境,環境搞糟了,就沒人會(hui) 來了。”村民索朗普布說。他是村裏的一名保潔員,負責撿拾被丟(diu) 棄在樹林裏、山穀間的生活垃圾。
村民仁青在村裏開了一個(ge) 觀景驛站。走進驛站,仁青一家正圍坐在火爐邊談笑。仁青家的牆上,全國各地越野愛好者留下的話密密麻麻,有的訴說著遊客的故事,有的則是對甲應村的表白:“這裏就是世外桃源”“村民們(men) 都很淳樸熱情”“下次一定會(hui) 再來”……
梅裏雪山腳下的甲應村,雖然隻有6戶人家,但幸福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他們(men) 努力繪就著屬於(yu) 自己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山水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