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黃沙漫漫,室內(nei) 綠意盎然。走進位於(yu) 山南市紮囊縣阿紮鄉(xiang) 的西藏戈壁田園物聯網“植物工廠”,10℃恒溫下,一排排綠色株苗探出頭來。再過幾個(ge) 月,一顆顆果形飽滿、色澤鮮亮的聖女果將綴滿枝頭。
很難想象,在這座“植物工廠”建成之前,這裏都是荒涼的戈壁荒灘。地處雅魯藏布江畔的阿紮鄉(xiang) ,擁有豐(feng) 富的光熱資源和閑置的戈壁荒灘等非耕地資源。由於(yu) 缺水和土地貧瘠,這裏一直難以有效開發利用。
推進生態保護、保障糧食安全和產(chan) 業(ye) 升級,一直是山南市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yi) 。2019年,通過招商引資,西藏戈壁田園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這片戈壁灘上開疆拓土。
“不與(yu) 糧爭(zheng) 地,不與(yu) 地爭(zheng) 肥,我們(men) 充分發揮當地優(you) 勢,集成生物技術、光譜技術、數字傳(chuan) 感、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打造了這一片‘植物工廠’,在不依賴氣象環境、土壤條件等前提下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高產(chan) 量、高質量、高安全性。”
西藏戈壁田園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暘介紹說,工廠占地170畝(mu) ,擁有54項設計、建造、設備和物聯網管控等專(zhuan) 利和軟著,還和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等院校、機構建立合作關(guan) 係,開展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研究。
工廠裏,一直保留了一片“試錯田”。這裏曾小規模地種植過許多品種的蔬菜和瓜果,後來因耗資巨大和技術能力受限等原因,出現了投入和產(chan) 出不成正比的情況,讓技術團隊一度陷入迷茫。後來,經過多番試錯,技術團隊決(jue) 定以聖女果為(wei) 突破口,采用無土栽培(水培)技術,打造水培種植基地。
“我們(men) 通過水肥一體(ti) 智能灌溉係統,將高效肥料配方、用量、滴灌時間設定好,電腦係統會(hui) 自動調節植物生長需要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和營養(yang) 液等,推動果蔬專(zhuan) 業(ye) 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chan) 。”據楊暘介紹,工廠年產(chan) 2000噸高品質富硒聖女果,可以達到供港、供澳和出口標準,不僅(jin) 銷往拉薩、山南,還銷往廣州、深圳和長沙等地。
多采光、少用水,高技術、高效益——這座“植物工廠”正實現增加產(chan) 量、提升品質、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群眾(zhong) 增收等多重目標。隨著產(chan) 業(ye) 鏈的不斷延伸,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致富路也越走越穩。
拉珍是這間“植物工廠”的廠長。之前一直在外務工,建廠後,她從(cong) 最開始的小工做起,邊幹邊學,勤勞上進,2022年當上了廠長。拉珍說,基地從(cong) 阿紮鄉(xiang) 章達村流轉了170畝(mu) 土地,每年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3萬(wan) 餘(yu) 元。目前在工廠穩定務工的農(nong) 牧民有23人,全部來自周邊的章達村和阿紮村,月平均工資5000元左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