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在春天裏走向未來

發布時間: 2024-03-28 10:19:00 來源: 人民網-西藏頻道

  3月的雪域高原,沐浴著金色陽光,春風浩蕩滿目新。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昌珠鎮克鬆社區居民身著盛裝齊聚田野,在歡快的舞曲中迎來了春耕。

  65年前,偉(wei) 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廣大農(nong) 奴翹首以盼的“春天”率先在原乃東(dong) 縣克鬆村降臨(lin) 。由此,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在春天裏向著未來進發,建立起全新的社會(hui) 製度,實現了由封建農(nong) 奴製度向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曆史性飛躍。雪域高原從(cong) 此翻開了嶄新一頁,開啟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

  65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創造了彪炳千秋的曆史功績,西藏經濟社會(hui) 實現全麵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xiang) 麵貌日新月異……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艱苦奮鬥、頑強拚搏,西藏步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群眾(zhong) 得實惠最多的新時代。

  一農(nong) 一牧

  築牢民生基礎 務實篤行譜新篇

  近年來,西藏積極實施耕地改造,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不斷完善農(nong) 田水利、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產(chan) 量,實現了糧田變良田。

  抓好春耕備耕,確保糧食豐(feng) 收。作為(wei) 種植大縣,拉薩市曲水縣今年計劃總播種麵積12.4萬(wan) 畝(mu) ,其中糧食6萬(wan) 畝(mu) 、經濟作物3.5萬(wan) 畝(mu) ,飼草2.9萬(wan) 畝(mu) 。

  “家裏有15畝(mu) 地,一畝(mu) 能收700多斤。村裏有統一的機器播種、收割,很方便。”次仁是曲水縣茶巴朗村4組村民。從(cong) “二牛抬杠”到現代化農(nong) 機具的使用,60多歲的他見證了當地農(nong) 業(ye) 跨越式發展。


西藏農(nong) 業(ye) 發展已實現機械化。人民網 李海霞攝

  辣椒是林芝市朗縣的主打產(chan) 業(ye) 。2023年,該縣種植辣椒3100畝(mu) ,產(chan) 量3400噸,預計產(chan) 值1700萬(wan) 元,實現利潤1015.9萬(wan) 元,帶動1900戶實現增收,成為(wei) “致富椒”。

  新年剛過,種植大戶索朗紮西就忙碌起來了。“以前怕賣不出去,不敢種。現在政府幫我們(men) 賣,大家搶著種。”在大田種植以外,當地發展設施蔬菜,著力推行“小牛角”辣椒品種,形成反季節供應,極大地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菜籃子”。


林芝市朗縣辣椒已成為(wei) 當地主打產(chan) 業(ye) 。王闖攝

  種植業(ye) 如火如荼,畜牧業(ye) 發展更是迎頭趕上。

  拉薩市當雄縣為(wei) 純牧業(ye) 縣,近年來,該縣依托對口援藏力量,推進犛牛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探索形成“良種繁育+科學養(yang) 殖+屠宰加工+品牌營銷”四位一體(ti) 發展模式,使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層次和競爭(zheng) 力得到有效提升。如今,這裏的犛牛還有了“身份證”——通過電子耳標(芯片)記錄犛牛生長過程及健康狀況,實現犛牛養(yang) 殖科學化、製度化,並建立了當雄“有身份證”的犛牛肉追溯體(ti) 係,深受消費者青睞。

  下一步,當地計劃依托大型現代化屠宰流水線,建設一批集倉(cang) 儲(chu) 、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城際倉(cang) 儲(chu) 基地,建成後將成為(wei) 藏北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業(ye) 發展中心。

西藏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良好。人民網 李海霞攝

  2023年,西藏糧食、蔬菜、肉蛋奶產(chan) 量分別達108萬(wan) 噸、95萬(wan) 噸、93萬(wan) 噸。從(cong) 藏北草原到藏南農(nong) 區,從(cong) 65年前的“吃不飽”到現在的“吃得好”,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糧袋子”鼓了,“菜籃子”豐(feng) 富了,“肉盤子”也更香了。

  一老一小

  增進民生福祉 凝心聚力畫新圖


祥和苑社區老幼日間照料中心。洛鬆澤成攝

  走進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祥和苑社區老幼日間照料中心,一派和樂(le) 景象。“白天,孩子們(men) 上班上學去了,我自己在家也沒事幹,來這裏一起聊聊天,還能學習(xi) 書(shu) 法,不會(hui) 覺得孤單。”年過花甲的德曲老人笑著說。該中心還接收0~3歲的幼兒(er) ,為(wei) 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托育服務。


社區誌願者為(wei) 老年人貼心服務。洛鬆澤成攝

  做優(you) 服務,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西藏昌都市卡若區積極推進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工作。“通過專(zhuan) 用終端服務,整合社會(hui) 服務資源,全方位為(wei) 老人提供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高質量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昌都市卡若區民政局局長米瑪旺堆說。

  在西藏,像這樣的養(yang) 老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有所養(yang) ,幼有所教。

  舊西藏時期沒有健全完整的教育體(ti) 係,當時文盲率高達95%。民主改革後,各類教育蓬勃發展,教育支持政策也越來越完善。從(cong)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西藏全區各類區各學段教育“三包”年生均標準將在2023年基礎上提高90元,預計惠及71.43萬(wan) 名學生。

  拉薩那曲第四高級中學有1370餘(yu) 名學生,絕大部分是農(nong) 牧民子女。該校德育副校長洛桑頓珠說:“與(yu) 西藏其他中學一樣,學校食堂供應一日三餐。工作多年,我見證了‘三包’政策標準的不斷提高,教育軟硬件快速提升,打心眼裏為(wei) 我們(men) 的孩子感到高興(xing) 。”

  一城一鄉(xiang)

  加強民生保障 奮楫揚帆啟新程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陳列館。人民網 李海霞攝

  走進“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陳列館,一組組新舊對比照片,記錄了這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小時候從(cong) 來沒吃飽過,照片裏的這些牛棚就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又髒又臭,每次看到這些照片,眼淚還是會(hui) 忍不住往下掉。我永遠記得民主改革後,大家有了地有了房子。”74歲的巴桑感歎,“現在我家6畝(mu) 地,每年種的糧食吃不完。大家住的都是樓房。我經常跟孩子們(men) 說,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巴桑在陳列館。人民網 李海霞攝

  “世界海拔最高鄉(xiang) ”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xiang) ,常年高寒缺氧。近年來,西藏住建部門推進高海拔鄉(xiang) 鎮供暖試點項目。“集中供暖已實現城鎮全覆蓋。整個(ge) 鄉(xiang) 285戶村民家裏也都安裝了供暖設備,很受老百姓歡迎。”浪卡子縣住建局局長索朗平措介紹,“目前,正在推進‘高原智慧暖房子’試點項目,讓群眾(zhong) 住進恒溫恒濕恒氧的房子。”

  房子暖了,心也暖了。該縣推瓦村村民吳金旦增說:“現在每天睡覺都香了。”

  鄉(xiang) 裏的房子好了,城裏的老舊小區也煥然一新。為(wei)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讓“老居民”切實享受“新生活”,西藏不斷推進保障性安居項目建設,完善住房保障體(ti) 係。

  拉薩市加措社區以前是棚戶區。老住戶白瑪說:“沒改造以前,道路不暢、停車不便……各種糟心事。現在啥都好了,住著很舒心。”

宜居的生活環境。人民網 李海霞攝

  安居才能樂(le) 業(ye) 。西藏自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來,已新建(改造、購買(mai) )公共租賃住房16.16萬(wan) 套、保障性租賃住房0.11萬(wan) 套,棚戶區改造24.26萬(wan) 戶,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和困難職工等群體(ti) 得到重點保障。

  從(cong) 城到鄉(xiang) ,越來越完善的交通則串聯起群眾(zhong) 的美好期盼。“聽爺爺奶奶講,他們(men) 小時候從(cong) 家到拉薩,路全部是坑坑窪窪的,像樣的交通工具也沒有,幾乎都是走路去,要好幾天。”那曲市古露鎮俄瑪村村民索朗平措說,“現在那拉高速通了,家家有車,3小時搞定!”舊西藏沒有一條正規的公路。民主改革後,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鐵路、航空為(wei) 主體(ti) 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

  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3%左右,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yu) 城鎮居民……2024年,西藏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堅持“三個(ge) 賦予一個(ge) 有利於(yu) ”總要求,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奮力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