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加強濕地保護 共享生態之美

當雄縣持續推動阿熱濕地保護工作見行見效

發布時間: 2024-05-31 09:09: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濕地保護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li) 中國的重要內(nei) 容,事關(guan) 國家生態安全、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是綿延至子孫後代的生態福祉。近年來,拉薩市當雄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濕地保護修複,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濕地總體(ti) 麵積和水域麵積不斷擴大,生物多樣性日益豐(feng) 富。

  構建濕地保護體(ti) 係

  當雄阿熱濕地位於(yu) 當雄縣城東(dong) 北側(ce) ,麵積約為(wei) 9668.42公頃,屬於(yu) 典型的高原草甸濕地類型。2016年,當雄縣成立濕地管理站,健全管護機構和體(ti) 製機製,阿熱濕地建設和管護進入全新階段;2019年,當雄縣成立自然資源局,統籌負責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濕地管護職能職責得到進一步整合和優(you) 化。

  如今,隨著當雄縣生態建設、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阿熱濕地生態功能凸顯,在為(wei) 周邊區域補充氧氣、增加濕度、涵養(yang) 水源、淨化環境和維持生態係統平衡等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阿熱濕地已然成為(wei) 當雄的“天然綠肺”。同時,因其特別的生態環境孕育著眾(zhong) 多珍稀水禽鳥獸(shou) 和濕地植物,吸引了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棕頭鷗等鳥類,香柏、薔薇、高山嵩草、鳳毛菊、龍膽等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濕地保護水平全麵提升

  濕地保護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無論機構如何改革變遷、人員如何調整變動,當雄縣委、縣政府和濕地主管部門始終樹牢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幹、一代接著一代幹”的做法,堅定不移開好“頂風船”、傳(chuan) 好“接力棒”,持續推進濕地建設和保護取得實效。

  當雄縣充分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集中宣傳(chuan) 、語音播報、入戶宣講等方式,多途徑、常態化宣傳(chuan) 普及濕地保護措施和法律法規,全麵提升幹部群眾(zhong) 濕地保護意識。持續加大破壞濕地資源違法行為(wei) 查處打擊力度,主動公開投訴舉(ju) 報電話,暢通監督舉(ju) 報渠道,動員引導廣大幹部群眾(zhong) 主動投身到濕地保護工作中來,營造了濕地保護人人有責、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的良好氛圍,形成了濕地保護工作強大合力。

  當雄縣自然資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當雄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率先在拉薩市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和‘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兩(liang) 塊金字招牌充分體(ti) 現了當雄的生態底色。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全縣草原生態保護中重點突出阿熱濕地保護,探索濕地黑頸鶴、斑頭雁等珍稀野生動物活動的特點規律,促進濕地保護管理與(yu) 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有機融合,確保探索形成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的‘兩(liang) 山’轉化模式。”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每年春季,黑頸鶴都會(hui) 結束在拉薩的越冬生活,返回遙遠的藏北草原“生兒(er) 育女”。這段遷徙路途通常需要飛行3至5天,而阿熱濕地則是大部分“返航”黑頸鶴的歇腳地和中轉站。

  阿熱濕地備受青睞的原因除了優(you) 美的環境和豐(feng) 富的食物外,也與(yu) 附近牧民群眾(zhong) 、專(zhuan) 業(ye) 人士的悉心守護息息相關(guan) 。近年來,通過持續不斷的宣傳(chuan) 引導和科學合理的管護措施,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濕地管護和野生動物保護,2016年以來,阿熱濕地周邊群眾(zhong) 自發組織開展濕地周邊垃圾清掃、網圍欄修複、遊客勸導、野生動物救助等工作120餘(yu) 次,群眾(zhong) 的積極參與(yu) 為(wei) 濕地保護工作注入了強大活力。據不完全統計,隨著濕地環境持續改善,在阿熱濕地中轉覓食和棲息的黑頸鶴從(cong) 原來的不足百隻增長到現在最多的時候超過500隻,還時常能看到赤狐、藏狐、藏馬鹿、高山禿鷲等高原特有野生動物的身影。

  當雄縣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聚焦保護和豐(feng) 富生物多樣性目標,繼續實行限量式放牧管理政策,妥善協調處理好濕地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矛盾,加大濕地管護力度,在宣傳(chuan) 引導、巡護巡查、執法監督等方麵持續發力,切實保護好、利用好濕地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好濕地在生態、社會(hui) 、經濟等方麵的各項效益和功能。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