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鋼鐵運輸班”在演訓任務中駕駛車輛向目標地域挺進。徐敏傑 攝
圖為(wei) “鋼鐵運輸班”在授稱日組織“向戰旗宣誓”活動,激發官兵練兵備戰新動力。 米久江 攝
上世紀中葉,跟隨十八軍(jun) 進藏的步伐,駐藏某部一連二班開啟了征服“世界屋脊”的征程,再也沒有停息過。後來,一茬又一茬二班戰士接過先輩的方向盤,繼續紮根高原、奉獻高原、保障打贏。
聲聲汽笛響徹高原,亙(gen) 古的喜馬拉雅雪山見證滄海桑田。進軍(jun) 西藏,他們(men) 創造性地將車輛拆成零部件乘船橫渡河流,保障部隊將第一條公路修到拉薩;建設西藏,他們(men) 擔負起數十萬(wan) 噸土石方運輸任務,助力地方建起第一座水電站……英勇的汽車兵腳踩油門、以命相拚,助力古老高原換了人間。
如今,西藏通了鐵路、修了機場,但汽車仍是主要運輸工具。在如血管般密布西藏高原的運輸線上,已帶著“西藏高原鋼鐵運輸班”榮譽的一連二班仍源源不斷把各類必需物資輸送到高原,助力軍(jun) 地建設不斷跨越發展。
60年初心不改,一茬茬官兵與(yu) “天路”共舞,與(yu) 時代共進,將一片丹心永係高原雲(yun) 海之間。
薪火相傳(chuan) 寫(xie) 榮光
赤誠無畏闖天路
跟隨駐藏某部一連二班官兵的腳步,走進海拔4300多米的野外駐訓場,恰逢官兵組織“西藏高原鋼鐵運輸班”授稱60周年宣誓。風中的戰旗獵獵作響,鏗鏘的話語響徹雲(yun) 天:淬煉鋼鐵意誌,鍛造赤膽忠誠,不畏艱難險阻,時刻準備戰鬥……
在野外駐訓,二班戰士習(xi) 慣稱自己所在的隊伍為(wei) “鋼二班”,他們(men) 戰風鬥雪、晝夜不怠。去年,單位奉命遴選人員到野外駐訓,聽聞消息,班長喬(qiao) 士軍(jun) 帶領全班戰士連夜敲開連長旦增格桑的門:“讓我們(men) ‘鋼二班’上,保證完成任務!”
當先鋒、打頭陣,是“鋼二班”從(cong) 來不變的戰鬥姿態。馳騁天路,他們(men) 堅持高揚“信念像鋼鐵般堅定、團結像鋼鐵般緊密、作風像鋼鐵般頑強、技術像鋼鐵般過硬”的精神旗幟,每逢重大任務、新兵下連、幹部到任等節點,都會(hui) 組織宣誓儀(yi) 式,重溫先輩事跡、講述戰鬥故事,激勵戰士們(men) 無畏向前。
每次和二班第四任“老班長”周湖平通話,全班戰士總是豪情湧動。這位如今已80多歲“老班長”,說起“鋼二班”的故事,思維清晰、話語連貫:運輸保障任務中,戰士韓治禮不幸犧牲,彌留之際,他堅持把車拐進路邊斜坡,為(wei) 後繼車隊讓出道路,確保保障不斷線……“寧願犧牲也要保運輸線暢通。”聽周老班長講當年的故事,全班戰士無不為(wei) 之動容。
川藏公路全程共2412公裏,翻越了二郎山、色季拉山等14座冰山雪峰,跨越了怒江、大渡河等11條急流峽穀。列兵劉偉(wei) 曾跟隨班裏“老兵”走了一趟川藏公路。“天空布滿烏(wu) 雲(yun) ,大雨頃刻而下。車輪接觸地麵,就像抹了油,汽車好幾次差點衝(chong) 出路基。”回憶一路驚險,劉偉(wei) 至今記憶猶新。
歸隊後,為(wei) 消除劉偉(wei) 心裏陰影,連政治指導員唐聞天把打掃榮譽室的任務交給了劉偉(wei) 。每天觸摸曆史、凝望戰旗,感悟先輩們(men) 車行險路的無畏、深陷炮火的英勇,讓劉偉(wei) 胸中熱血沸騰,從(cong) 畏難怯戰到主動請戰,最終完成了自我蛻變。
政治上的堅定離不開頭腦上的清醒。調整改革後,麵對日益繁重的運輸任務,“鋼二班”積極開展各項學習(xi) 教育,戰士們(men) 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頭腦,學理論、強信念、固根基,始終確保“車聽我的話,我聽黨(dang) 的話”。
征途漫漫,二班戰士一路敢打敢拚,越是艱險越向前——
抗震救災中,麵對稍有不慎就會(hui) 被震下懸崖的危險,依然向險而行,將物資按時送達災區;抗洪搶險中,攜手跳下寒冷刺骨的拉薩河,築起了一道堅固的人牆堤壩……“接過先輩的‘方向盤’,不僅(jin) 是精神上的傳(chuan) 承,更要付諸行動。”連長旦增格桑說,無論什麽(me) 任務、不管何種困難,“鋼二班”戰士鐵心跟黨(dang) 走,誓死不回頭。
既要駕駛技術硬
更要打贏本領強
從(cong) 海拔1000多米的濕熱森林到5000多米的萬(wan) 年冰川,“鋼二班”走千裏天路,戰風雪邊關(guan) ,行車途中經常遇到“絕望坡”,隨處可見“彈簧路”,“回頭彎”更是數不勝數。
“多練一種駕駛技能,遇突發情況時就多一種避險手段,生命安全就多一份保障。”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連隊認為(wei) 漂移、飛越等特種駕駛課目組織難度大、耗費時間長、危險係數高,未將其列入日常訓練計劃。2018年,時任“鋼二班”班長楊芸向連隊建議,讓戰士們(men) 掌握特種駕駛技術有助於(yu) 執行運輸任務途中規避突發險情,在戰時能更好應對戰場環境。
隨後,全班擰成“一股繩”,觀看網上視頻鑽研操作要領,拜師擅長特種駕駛訓練的老兵傳(chuan) 授駕駛本領。終於(yu) ,5名駕駛員全部練就了過硬的“飛車”技術:時任副班長的張洪偉(wei) 駕車行駛在峽穀內(nei) ,一塊錐形石頭從(cong) 天而降,在通過刹車、加速都無法規避時,他換擋提速,一腳油門,快速踩離合、拉製動、踩腳刹,一個(ge) 漂亮的漂移完美避開了險情;救災路上,橋梁被震毀,大家架起鐵軌通行,節省了救援時間……
在執行任務中摔打磨礪,在實戰演練中檢驗提升,“鋼二班”的練兵步伐從(cong) 未放緩。
為(wei) 提升保障力、戰鬥力,他們(men) 研究出多種戰法訓法,在近似實戰環境下經受住了考驗。
戰友勝似親(qin) 兄弟
危難時刻情相依
作為(wei) “鋼二班”第34任班長,喬(qiao) 士軍(jun) 牢記曆任“鋼班長”的叮囑:把全班戰士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當年,愛吃包子的戰士韓治禮光榮犧牲。幾十年過去,每逢清明、烈士忌日時,連隊都會(hui) 組織祭奠,韓治禮的老班長周湖平總會(hui) 打來電話,反複叮囑“鋼二班”戰士,一定要帶上韓治禮最喜歡吃的包子。
進入新時代,隨著祖國的繁榮富強,西藏的道路越來越通暢,但由於(yu) 特殊的地理環境,雪崩、塌方、泥石流等險情仍時有發生。每次執行危險任務前,“鋼二班”的同誌都會(hui) 留下“交代”信,一份份生死重托,構築起了全班戰士生死相依的戰友情。
時光流轉。一次,連隊奉命執行特殊運輸任務。沿途路況極差,有些路段太窄,路麵不足車寬,行進難度大、危險性高。
“鋼二班”副班長張洪偉(wei) 主動請纓打頭陣。出於(yu) 安全考慮,他硬生生將擔任副駕駛的列兵曹李明趕到了後麵車上,獨自一人駕車在前麵開路。大家沿著他的車轍慢速前行,最終成功將物資安全送到點位。
“進了二班門、都是親(qin) 兄弟、就是一家人。一聲‘老兵’,不僅(jin) 僅(jin) 是一句尊稱,還是一份責任,把他帶出來了,就要把他安全帶回去!”堅持讓曹李明換車,張洪偉(wei) 展現了自己的擔當。
左側(ce) 緊挨崖壁、右邊萬(wan) 丈深淵,眼前雲(yun) 霧繚繞、頭頂飛石漫天,車奔跑在路上、路仿佛在雲(yun) 端。“鋼二班”披星點兵、再次出發,任務保障點在數百裏之外的邊防一線,途中需要越高山、行險路、過林海。
喬(qiao) 士軍(jun) 駕駛頭車,一邊謹慎駕駛,一邊向後方車輛通報情況。雖然路況危險,但在他的理念中,卻充滿了豪情。他說:“為(wei) 了邊疆安寧,勇者不懼。”
“00後”上等兵黃磊打小癡迷舞槍弄刀,結果卻當上汽車兵,一度讓他情緒低落。這次執行任務,喬(qiao) 士軍(jun) 特地讓他坐在副駕駛。
途經某村莊時,路邊一名正在玩耍的藏族小朋友站定,對著軍(jun) 車敬了標準的少先隊隊禮。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形,黃磊深受觸動。
“軍(jun) 愛民,民擁軍(jun) ,軍(jun) 民團結一家親(qin) 。”喬(qiao) 士軍(jun) 告訴黃磊,“在西藏高原上,‘鋼二班’的前輩們(men) 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的稱頌和愛戴,我們(men) 這一代絕不能‘掉鏈子’。”
春秋更替、日月輪回。60年來,在這萬(wan) 千忠魂鋪就的鋼鐵運輸線上,一茬又一茬“鋼二班”戰士用輪跡寫(xie) 下了傳(chuan) 奇,成為(wei) 雪域高原上一道最美的風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