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最新評估顯示: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發布時間: 2024-08-01 09:0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yu) 環境研究所(成都山地所)王小丹研究員透露,該所西藏生態環境與(yu) 發展研究團隊最新完成的“西藏自治區生態狀況變化評估(2000-2020)”顯示,這20年間,西藏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效益,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中國科學院近日組織開展“科技支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主題采訪活動,王小丹代表研究團隊介紹相關(guan) 情況時作上述表示。


王小丹研究員介紹“科技支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相關(guan) 情況。中新網記者孫自法攝

  他說,西藏生態保護效益顯著,主要體(ti) 現為(wei) 氣候暖濕化和生態工程正向促進效應互相疊加(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西藏生態係統結構整體(ti) 穩定,主要表現為(wei) 自然生態係統占比達到90%以上,保持生態係統原真性;生態格局變化率低於(yu) 1%,遠低於(yu) 全國其他地區。

  同時,西藏生態係統服務穩中有增。固碳、水源涵養(yang) 、土壤保持和防風固沙等關(guan) 鍵功能維持穩定或提升2%至5%,野生動植物種群恢複性增長,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有效維持。

  王小丹還通過10方麵具體(ti) 指標介紹科技支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的積極進展:

  森林方麵,西藏全區森林覆蓋率12.31%,森林蓄積量22.8億(yi) 立方米,實現森林麵積和蓄積量雙增。

  草地方麵,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7%;超過61%草地的淨初級生產(chan) 力增加趨勢。

  濕地方麵,66%的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桑耶核心區),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員現場查看並交流。中新網記者孫自法攝

  沙化治理方麵,沙化麵積較2010年減少3.5萬(wan) 公頃,雅魯藏布江(雅江)河穀典型觀測區災害性沙塵天氣顯著減少。

  國土空間管控方麵,50%以上的國土麵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

  自然保護區方麵,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麵積41.23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三分之一以上,21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8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空氣質量方麵,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you) 良率保持在95%以上,2020年達到99%以上。PM10、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分別降低28.1%、37.5%,沙塵天氣大幅減少。

  水質方麵,主要河流、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國家Ⅲ類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土壤方麵,土壤環境總體(ti) 處於(yu) 自然本底狀態,大部分耕地土壤重金屬元素含量優(you) 於(yu) 國家一級土壤標準。

  生態富民方麵,通過參與(yu) 生態工程和生態補償(chang) 等渠道,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

  中國科學院申紮高寒草原與(yu) 濕地生態係統觀測試驗站(申紮站)高寒濕地觀測試驗場,科研人員采集相關(guan) 觀測數據。中新網記者孫自法攝

  王小丹指出,作為(wei) “地球第三極”和“亞(ya) 洲水塔”,青藏高原對中國乃至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影響巨大且深遠,同時,其高寒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是一項係統複雜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特點,因此,通過科技創新支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這方麵的科研工作要持續推進。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