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薩段。記者 次仁平措 攝
開欄的話:
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兩(liang) 路”建成通車 60 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提出弘揚“兩(liang) 路”精神10 周年。
為(wei) 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批示精神,結合當前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我們(men) 聯合四川日報、青海日報開展紀念“兩(liang) 路”建成通車 70 周年聯合采訪,走訪“兩(liang) 路”沿線,講述好“兩(liang) 路”始終成為(wei) 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的生動故事,宣傳(chuan) 好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在新時代弘揚“兩(liang) 路”精神譜寫(xie) 的信念之歌、奮鬥之歌。今日起,本報推出“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紀念‘兩(liang) 路’建成通車 70 周年聯合采訪”專(zhuan) 欄,敬請關(guan) 注。
這是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跡——70年前的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從(cong) 此,西藏結束了千百年來僅(jin) 有棧道、溜索、人背、畜馱的運輸方式。“兩(liang) 路”將雪域高原與(yu) 祖國大家庭緊緊聯係在一起。
這是用鮮血和生命鋪築的天路——10多萬(wan) 築路大軍(jun) 戰天鬥地,硬是在懸崖峭壁、高原凍土上建成全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3000多位誌士英勇捐軀。一代代建設者、養(yang) 護者用青春和生命保障著高原天路的暢通。
這是助推雪域高原發展進步的幸福大道——70年來,在黨(dang) 的領導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借助交通大動脈,勠力同心、埋頭苦幹,創造了“短短幾十年 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實現了與(yu) 全國一道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偉(wei) 大夢想。
這是熔鑄偉(wei) 大精神的豐(feng) 碑——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設和養(yang) 護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liang) 路”精神。“兩(liang) 路”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傳(chuan) 承。
2014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liang) 路”精神,養(yang) 好兩(liang) 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wei) 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兩(liang) 路”精神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奮鬥,創造一個(ge) 又一個(ge) 奇跡。新時代新征程,高原之上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寬廣。
戰天鬥地,天塹變通途
“亂(luan) 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wan) 狀,不可名態。”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紀要》中,這樣形容舊西藏的路。那時,西藏沒有一條現代公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dong) 主席在解放軍(jun) 進藏前指示:“一麵進軍(jun) ,一麵修路。”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1950年,10多萬(wan) 築路大軍(jun) 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用鐵錘、鋼釺、鐵鍬和血肉之軀,攀雪山、臥冰川、搏激流,在極其嚴(yan) 酷的自然環境和極度艱苦的勞動條件下,舍生忘死征服重重天險,讓“兩(liang) 路”不斷向拉薩延伸。1954年12月25日,西藏人民迎來大喜日子,全長4360公裏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為(wei) 西藏的發展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持,各類幹部人才奔赴高原建功立業(ye) ,各地支援西藏建設的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西藏各族人民曆經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改革開放,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70年來,“兩(liang) 路”一直是西藏的經濟命脈,至今承擔著進出藏90%以上的貨運任務。
自1953年至2023年,國家為(wei) 西藏公路交通累計投資3250.96億(yi) 元,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支持下,西藏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質和量同步飛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麥特大橋跨越易貢藏布,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
曾幾何時,川藏公路是中國最險峻的公路,一路往來的司機對“通麥”這個(ge) 名字絕不陌生。這一段處於(yu) “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泥石流、塌方等地質災害極易發生,曆史上一直有“天險”之稱。
2012年,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作為(wei) 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重點項目正式啟動,總投資近15億(yi) 元。
2015年12月,通麥特大橋正式通車,大橋為(wei) 單塔單跨鋼桁架懸索橋,橋長256米,寬12米,主塔高59.5米,結構形式在全國罕見。
2016年4月13日,以102隧道、飛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號隧道、帕隆2號隧道和通麥特大橋、迫龍溝特大橋“五隧兩(liang) 橋”為(wei) 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標誌著318國道川藏公路西藏境內(nei) 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
從(cong) 此,全長14公裏的通麥天險成為(wei) 曆史,川藏公路的卡脖子路段暢通無阻,整個(ge) 通行時間由過去的2個(ge) 多小時縮短到20分鍾。
山穀間雲(yun) 霧仍厚,車輛已穿隧過橋,快速駛過通麥路段,路邊通麥村的糖心蘋果在直播間賣得正火,唯有路旁隧道外突出的標牌向過往的人們(men) 講述著這裏曾經的險峻。
道路在12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雪域高原四處延伸著,激活了“世界屋脊”的人氣和經濟活力,天塹變通途的同時有力地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全麵發展。
高原不遠,引八方來客
7月,碧波蕩漾的拉薩河蜿蜒穿過青稞苗、油菜花鋪就的墨竹工卡縣。這裏是鬆讚幹布故裏,2024墨竹工卡鬆讚文化旅遊周暨油菜花旅遊推介會(hui) 引來各地遊客。
“歡迎大家來墨竹工卡縣,欣賞墨竹油菜花海、品嚐墨竹特色美食、體(ti) 驗墨竹文化,見證墨竹工卡發展成就。”墨竹工卡縣發出一份麵向全國的“旅遊邀請函”。
厚重的曆史文化、豐(feng) 富的自然景觀,塑造出墨竹工卡獨具魅力的旅遊形象,文旅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推動當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這座距離拉薩70餘(yu) 公裏、川藏線上的重要縣域,跟隨時代步伐,旅遊產(chan) 業(ye) 正欣欣向榮。
身心愉悅的旅遊要飽眼福、有口福,有心靈上的陶冶、精神上的享受,這些都需要便利暢通的交通作為(wei) 支撐。
曾經,西藏是遙遠的雪域高原。如今,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四條“國之大道”通往拉薩,青藏鐵路巨龍盤繞,“複興(xing) 號”馳騁高原,“空中金橋”通往四方,八方賓客紛至遝來,高原美景醉倒遊人。
沿路而行,影響力不斷擴大的林芝桃花旅遊文化節、西藏首個(ge) 自然風景類國家5A級景區巴鬆措、“中國最美小鎮”魯朗……川藏公路串起一個(ge) 個(ge) 生態底色厚實、自然景觀壯美、文化遺產(chan) 豐(feng) 富的地方,旅遊產(chan) 業(ye) 為(wei) 西藏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力量。
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緊鄰318國道,因桃花節而遠近聞名,每年三四月桃花季,絡繹不絕的遊客從(cong) 全國各地奔赴至此,隻為(wei) 一睹漫山遍野的桃花盛景。
“十幾年前,我來過這裏,那時候村裏的道路還是土路,環境衛生也不好。如今煥然一新,村莊秀美、村容整潔、村民幸福。”來自四川的遊客唐西說。
嘎拉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尼瑪多吉說:“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隨著318國道不斷改造提升,特別是拉林高等級公路通車後,我們(men) 村由於(yu) 交通便利,越來越受到遊客青睞,桃花經濟愈發繁榮。”
尼瑪多吉介紹,依托桃花旅遊資源和便利交通,嘎拉村從(cong) 2002年開始舉(ju) 辦首屆桃花節,至今已經連續舉(ju) 辦21屆,旅遊收入連年增長,僅(jin) 2023年,嘎拉村桃花節門票收入就達300多萬(wan) 元。
數據顯示,2023年西藏接待遊客超5500萬(wan) 人次,實現收入650億(yi) 元,旅遊接待人次和收入均創曆史新高。2024年,西藏發揮文旅康養(yang) 等特色優(you) 勢,完善G318、G219、G349等線路旅遊配套設施,打造了10個(ge) 以上精品景區(點),改造提升15個(ge) 特色鄉(xiang) 村。
借助交通大動脈,文化旅遊正在成為(wei) 雪域高原各族群眾(zhong) 的富民產(chan) 業(ye) 。
物暢其流,助好貨出山
每年7月至9月,林芝鬆茸集中上市。菌肉潔白若雪,質地綿密,滑潤鮮爽,被譽為(wei) “菌中之王”。
整個(ge) 林芝,適宜鬆茸生長的有工布江達、米林和波密3個(ge) 縣,當地群眾(zhong) 通過采集鬆茸增收致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地群眾(zhong) 直接受益。
為(wei) 了保鮮,讓鬆茸第一時間端上食客的餐桌,幫助當地群眾(zhong) 解決(jue) 寄遞難等問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依靠網點和物流優(you) 勢,打造集“網絡零售+平台批銷+農(nong) 產(chan) 品返城+公共服務+普惠金融+物流配送”為(wei) 一體(ti) 的郵政農(nong) 村電子商務服務體(ti) 係,為(wei) 農(nong) 特產(chan) 品提供高品質寄遞服務,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以前路不好,我家的牛羊肉從(cong) 村裏運到縣裏要走五六天,時間一長,肉就不新鮮了。”紮西旺堆說。
紮西旺堆的家在日喀則市措布西鄉(xiang) 。這是一個(ge) 高海拔牧區,距離謝通門縣城120多公裏。以前出行一趟十分不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要翻越座座大山、穿過羊腸小道。
曆經3年建設,2019年,一條寬敞平整的公路穿越措布西鄉(xiang) 夏木村,不僅(jin) 方便了村民們(men) 出行,也有力推動了當地畜牧業(ye) 發展。
“公路修到家門口那天,全村人都笑得合不攏嘴。我家買(mai) 了車,牛羊肉兩(liang) 個(ge) 小時就能運到縣裏,一天就能運到拉薩。”紮西旺堆說,得益於(yu) 農(nong) 村公路建設,他家的牛羊肉銷量大幅增加,收入顯著提高。
措布西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洛桑格旦說,當地依托便利的交通和物流,著力發展牛羊肉、野生貝母茶與(yu) 羊毛加工等特色產(chan) 業(ye) ,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打造產(chan) 業(ye) 品牌,群眾(zhong) 增收的勁頭更足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願景在慢慢變為(wei) 現實。
沒有暢通無阻的道路,這些山貨、好物隻能“藏在深閨人未識”。
截至2023年底,全區農(nong) 村公路通車裏程達到9.3萬(wan) 公裏,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wei) 100%,通暢率分別達到95.55%和82.6%;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行政村全部通客車,鄉(xiang) 鎮、行政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1.43%、71.55%,累計吸納農(nong) 牧民就業(ye) 7.5萬(wan) 餘(yu) 人次,創收21億(yi) 元。
“全藏公路四通八達,經濟文化繁盛,城鄉(xiang) 麵貌改觀。新西藏前程似錦,各族人民攜手向前。”矗立在拉薩河畔的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見證著“兩(liang) 路”通車為(wei) 西藏人民帶來的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