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十年暢行 一路美好——寫在拉日鐵路通車十周年之際

發布時間: 2024-08-19 08:53:00 來源: 西藏日報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高原大地上,拉日鐵路猶如一條金色的絲(si) 帶,在雪域高原上緩緩延伸。

  8月16日早上8時10分,由拉薩開往日喀則的C885次動車組列車緩緩駛出拉薩站。列車開動不久後,慶祝拉日鐵路通車十周年的文藝活動拉開帷幕。車廂內(nei) ,乘務員載歌載舞,旅客們(men) 紛紛揮舞起國旗,來紀念這個(ge) 喜慶的日子。

  十年前,隨著一聲汽笛聲,一條嶄新的鐵路,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正式通車。從(cong) 此,西藏西南地區擺脫了單一依靠公路運輸的曆史,正式邁進“鐵軌經濟”時代。

  作為(wei) 高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拉日鐵路建成通車,不僅(jin) 縮短了拉薩和日喀則之間的時空距離,還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西部地區的路網布局,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族團結。

  鐵路讓出行越來越便捷

  美景持續刷屏、景區商圈人流如織、街頭巷尾熙熙攘攘……今年拉薩的旅遊熱,比往年來得更早、更熱烈。

  伴隨著城市熱度持續上升的還有熱情和誠意。記者在拉薩火車站看見,為(wei) 保障旅客平安出行,拉薩火車站在安檢通道、檢票口等關(guan) 鍵位置,安排專(zhuan) 人引導旅客有序排隊進站,為(wei) 旅客提拿行李、指引檢票方向及幫扶重點旅客等便捷服務。火車站還為(wei) 旅客提供免費手機充電、行李存放等便民服務。

  十年後的今天,拉薩火車站已步入智能化的全新紀元。以往工作人員要同時“對票”“對證”“對人”,繁瑣的工作降低了驗票的準確性,還會(hui) 耽誤乘客的時間。如今“票、證、人”三驗合一的智能實名製驗證係統,使出行體(ti) 驗更加便捷、高效。來自廣西桂林的張大媽一家,剛從(cong) 火車站出來,她告訴記者:“現在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進站,這對我們(men) 年長的遊客來說,十分方便。”

  作為(wei) 2012年就入職的老員工,拉薩車站客運運轉車間副主任央金拉姆告訴記者,如今大部分乘客已經學會(hui) 了如何在12306等平台線上買(mai) 票。以前很多人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隻知道在火車站購買(mai) ,有時候僅(jin) 僅(jin) 隻為(wei) 了買(mai) 一張票就需要專(zhuan) 門跑到火車站,如今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了。

  2014年,拉日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拉薩到日喀則兩(liang) 地之間從(cong) 6小時的大巴車程,縮短為(wei) 不到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火車車程。央金拉姆告訴記者,她愛人是日喀則人,作為(wei) 日喀則的媳婦,以前經常坐大巴車往返拉薩和日喀則,路途非常顛簸,到日喀則基本就是晚上了。

  花費少了,時間縮短了,旅程變舒服了。十年光陰帶來的變化不隻是智能化的全麵應用,安全保障也是其中之一。

  拉薩站派出所民警尼瑪紮西見證了拉日鐵路的發展與(yu) 變化。“每一次列車的安全駛過,都讓我感到無比自豪。”尼瑪紮西告訴記者,“十年時間裏,我的工作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從(cong) 最初的站區巡邏、安全檢查,到後來隨著客流量的增加,更加注重旅客的安全教育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這些拉日鐵路十年發展曆程中一個(ge) 個(ge) 生動的縮影,讓記者看到高原鐵路線上那些默默奉獻、守護平安的可愛身影,他們(men) 和拉日鐵路一同見證了西藏的十年變化。

  鐵路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wei) 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這是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色瑪村的村民閑暇時喜歡哼唱的歌曲。正如歌中所唱,穿村而過的青藏鐵路為(wei) 他們(men) 帶來了幸福生活。

  走進色瑪村,藍天白雲(yun) 下,一棟棟二層獨棟小院,院落前鮮花綻放,幹淨整潔的道路四通八達,健身器材、衛生室、幼兒(er) 園、老年食堂等設施一應俱全,讓人眼前一亮。

  鐵路未開通前,這還是一個(ge) 不起眼的小村子。30歲的鐵路職工旦增江久在這裏成長,親(qin) 眼見證了村子的變化。

  2006年3月1日,拉薩西站貨場開通運營,旦增江久的父親(qin) 積極響應村委會(hui) 的號召,購買(mai) 了貨車,也是從(cong) 那時起,他成為(wei) 父親(qin) 的副手,跟著父親(qin) 穿梭於(yu) 拉薩西站貨場。從(cong) 此,旦增江久的心裏種下了要成為(wei) 一名鐵路職工的種子。

  2018年,旦增江久成功通過青藏集團公司招聘,成為(wei) 了一名鐵路職工。“現在的貨運員休息室,過去是家人收割麥子、打麥子的地方。”旦增江久回憶說,看著一列列滿載著貨物的列車從(cong) 拉薩西站駛出,發往全國各地,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yi) 。

  “沒有鐵路,沒有鐵路的建設,就沒有我們(men) 今天的好生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色瑪村村民阿旺激動地說。

  過上好日子的還有來自日喀則31歲的加央,隻有小學文化的他在拉薩西站貨場當裝卸工。通過刻苦學習(xi) ,加央成功取得了叉車操作資格證。現在,他每月有一萬(wan) 多元的穩定收入。在加央的影響和帶動下,他的舅舅、弟弟如今都在日喀則貨場從(cong) 事貨物裝卸工作。

  “以前交通不便,家人很長時間才能來看望我一次,自從(cong) 拉日鐵路開通後,家人經常坐火車到拉薩看我,還能逛一逛拉薩後再坐火車回家。”拉日鐵路帶來的同城化讓像加央一樣在拉薩打工的人能在藏曆新年和收青稞的時節回家,農(nong) 忙和打工兩(liang) 不誤,現在像加央一樣在拉薩西站貨場從(cong) 事裝卸工作的日喀則群眾(zhong) 有一百多人。

  “今年我還買(mai) 了一輛小汽車。”加央高興(xing) 地說。

  科技讓鐵路越來越智能

  智能化不隻體(ti) 現在乘車方麵,後勤也是其中一部分。十年來,拉日鐵路為(wei) 外界了解西藏民生改善、體(ti) 會(hui) 地理人文變遷、解讀創新發展密碼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同時也為(wei) 推動自身創新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8月15日20時許,在青藏集團公司格爾木機務段拉薩機輛整備中心,動集車間主任戰都正在組織當班職工,運用動車組智能檢測機器人對剛剛入庫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開展入庫整備作業(ye) 。半個(ge) 小時後,戰都收到動車組智能檢測機器人出具的檢測數據報告後,組織檢修人員“對症下藥”。

  “拉日鐵路開通時,由內(nei) 燃機車承擔列車牽引工作,機車入庫整備作業(ye) 也主要依靠人工檢查,機車整備作業(ye) 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依賴作業(ye) 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經驗。2021年6月,高原複興(xing) 號動車組駛上拉日鐵路。青藏集團公司適時引入動車組智能檢測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在有效提升機車整備作業(ye) 質量和作業(ye) 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確保了動車運行安全。”望著眼前熟悉的工作環境,十年來一直堅守機車管理工作一線的戰都感慨萬(wan) 千。

  據悉,傳(chuan) 統的檢修作業(ye) 主要依靠人工目視方式完成走行部的檢查,效率偏低,且存在一定漏檢、漏修風險。裝備了最新的高速高分辨率圖像處理係統的動車組智能檢測機器人作業(ye) 時,無論是效率還是精確度都比人工檢測要高。它能實現對車底部件的全景快速掃描和智能分析,大大提升了檢修效率,降低了車輛運行風險、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

  十年來,拉日鐵路開通首發列車司機紮西彭措也實現了從(cong) 一名火車司機到機務行車管理工作者的華麗(li) 轉身。

  紮西彭措見證了拉日鐵路開通前行路難到開通後“同城化”,見證了拉薩——日喀則乘汽車6個(ge) 小時到複興(xing) 號動車的2小時20分,見證了從(cong) 開通初期日開行1對普速列車到目前日開行最高峰開通5對複興(xing) 號動車的快速發展變化。作為(wei) 一名來自西藏阿裏的鐵路職工,紮西彭措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開著火車回家鄉(xiang) 。

  從(cong) 內(nei) 燃機車到複興(xing) 號動車、從(cong) 人工檢修到智能檢測,反映的是拉日鐵路通車運營十年快速發展的時代縮影。

  十年崢嶸歲月稠,新程再續新華章。十年來,拉日鐵路讓西藏城域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各族人民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讓“流動”的西藏生機勃勃。伴隨著西藏鐵路網的不斷完善,鐵路必將與(yu) 其他交通方式一道,繪就雪域高原“人享其行、貨暢其流”的美好畫卷,為(wei) 富民興(xing) 藏注入新的動能。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