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大白鯨”的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14日在西藏雙湖完成了22天來的第8次科學觀測。
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在西藏雙湖升空觀測(無人機照片,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作為(wei) 今年8月啟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liang) 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的一部分,這個(ge) 我國自主研發的原位高空科學觀測平台,地麵起飛高度為(wei) 4920米,8次飛行升空高度均達到海拔6300米,搭載的各型科學探測儀(yi) 器取得了豐(feng) 富觀測數據。
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完成的8次科學觀測,是第二次青藏科考極目一號係列浮空艇首探藏北無人區,也是曆次觀測任務中搭載科學探測儀(yi) 器最多的一次。
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在西藏雙湖升空觀測(無人機照片,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liang) 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8月啟動以來,聚焦普若崗日冰原(一原)、色林錯—納木錯(兩(liang) 湖)和長江源—怒江源—雅江源(三江)等關(guan) 鍵區域,通過多任務、多學科、多手段開展亞(ya) 洲水塔變化與(yu) 影響、生態係統與(yu) 碳循環、高山環境與(yu) 健康等地球係統科學綜合考察研究。
部分科考隊員合影(無人機照片,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記者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高晶和副研究員汪宜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張泰華、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副教授葉春翔等組成的浮空艇大氣組分多來源交換過程觀測科考小組,利用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等觀測平台,在雙湖縣城以南實施普若崗日冰原區地表至海拔6300米高空大氣水汽同位素、黑碳、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氮氧化物等多指標高空和地麵同期時空變化觀測,揭示季風期大氣水汽傳(chuan) 輸垂直變化過程和流域水汽傳(chuan) 輸的地-氣-冰川作用過程。
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在西藏雙湖升空觀測(無人機照片,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在西藏雙湖升空觀測(無人機照片,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極目一號Ⅰ型浮空艇已在魯朗地區、慕士塔格地區、納木錯等地開展科考觀測任務。
“因為(wei) 本次科考飛行地點位於(yu) 我國海拔最高縣級行政區——西藏雙湖縣,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為(wei) 適應在超高海拔地區飛行,浮空艇在極目一號Ⅰ型基礎上進行了高原型環境適應、精準環境探測等針對性優(you) 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何澤青說,此次觀測任務將持續到9月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