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曲鬆,一個(ge) 地處江南水鄉(xiang) ,一個(ge) 位於(yu) 雪域高原,兩(liang) 地直線距離3800公裏,平均海拔相差4100餘(yu) 米。
圖為(wei) 曲鬆縣城。
2007年,兩(liang) 地在對口援藏的旗幟下相遇,從(cong) 此結下不解之緣。
光陰荏苒,黃石援藏工作已如種子般在曲鬆這片貧瘠卻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生根成林”。
一組組鮮活的數據,一個(ge) 個(ge) 動人的故事,共同勾勒出黃石援藏工作的壯麗(li) 圖景,見證著黃石曲鬆兩(liang) 地親(qin) 如手足、血濃於(yu) 水的兄弟情、民族情。
這是人生境界的刻畫。6批25名優(you) 秀幹部和100餘(yu) 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跨越千山萬(wan) 水,心向著同一個(ge) 方向,把忠誠和擔當銘刻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這是共和國曆史上一段感天動地的壯舉(ju) 。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作出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決(jue) 定,確定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助形式,拉開了全國對口支援西藏的序幕。
這是一場以民生為(wei) 本、以發展為(wei) 目標、以真情為(wei) 紐帶的“山海之盟”。
2007年,黃石光榮接過對口支援西藏曲鬆縣的接力棒。從(cong) 此,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黃石有了最親(qin) 近的“兄弟城”。
2007年7月12日,肩負著黃石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滿載著黃石人民的深情厚意,黃石第一批援藏工作隊5名援藏幹部來到曲鬆縣。
此後,從(cong) 長江之濱到雅礱大地,以3年為(wei) 期,黃石人接力奔跑了一個(ge) 又一個(ge) 3年。
曆屆黃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援藏工作,始終將其作為(wei) 一份義(yi) 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一項光榮神聖的政治任務。市委書(shu) 記和市長全麵統籌對口援藏工作,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具體(ti) 分管援藏工作,嚴(yan) 格按照中央要求、曲鬆所需、黃石所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帶著感情全心全意為(wei) 曲鬆謀發展、為(wei) 群眾(zhong) 謀幸福。
2007年以來,伴隨著雅礱大地的花開花落,以徐繼祥、柯東(dong) 海、陳荷泉、黃士華、陳罡、趙延忠為(wei) 領隊的6批25名優(you) 秀幹部和100餘(yu) 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跨越萬(wan) 水千山,奔赴雪域高原,將艱難跋涉的身影留在雪山之巔,將深淺不一的足跡留在高山峽穀的項目現場,將希望的種子埋進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心裏,讓民族團結交流合作之花在高原綻放。
他們(men) 用心、用情、用行動,向時代作答——
這是曲鬆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的一段時期。
黃石市堅持標準隻高不低、支援力度隻增不減、資金項目隻多不少,一筆又一筆援藏資金投到產(chan) 業(ye) 發展、工程項目、民生改善等領域,計劃內(nei) 累計投入援藏資金3.3億(yi) 元,計劃外捐助資金8000萬(wan) 元,全力支持曲鬆經濟社會(hui) 發展。黃石5個(ge) 縣(市、區)對口支援曲鬆5個(ge) 鄉(xiang) (鎮),每年落實對口援助資金,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
圖為(wei) 記者采訪下洛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格桑旦增。
36個(ge) 援助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在曲鬆大地破土而出,涵蓋了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等多個(ge) 領域。這些項目猶如一座座堅實的橋梁,連接起黃石與(yu) 曲鬆,將黃石的先進理念、技術、資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高原深處,為(wei) 曲鬆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這是曲鬆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的一段時期。
2023年,曲鬆縣地區生產(chan) 總值12.22億(yi) 元、固定資產(chan) 投資12.04億(yi) 元、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27億(yi) 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71萬(wan) 元,分別是2007年的6.1倍、14.3倍、18.6倍、9.8倍,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曲鬆各項事業(ye) 均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這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加深的一段時期。
高山牧場、田間地頭,援藏幹部和當地幹部一起走村進戶,訪貧問苦、認親(qin) 交友,幫助解決(jue) 實際困難。曲鬆大地,到處可見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群眾(zhong) 的安全感、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這是兄弟般的情意。一筆筆援藏資金、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一項項民生工程,猶如金秋碩果,掛遍了雪域高原,加快了曲鬆經濟社會(hui) 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步伐
曲鬆的秋天,從(cong) 青稞地變成金黃色開始,然後漸漸染紅樹林,疊彩萬(wan) 重,在高原湛藍澄澈的天空下,給人以濃烈的視覺享受。
漫步在曲鬆街頭,隨處可見黃石元素。幼兒(er) 園、教學樓、福利院、醫院……一個(ge) 個(ge) 黃石援建項目,如今已成曲鬆地標性建築。它們(men) 聳立在雪域高原,象征著希望與(yu) 奮鬥、奉獻與(yu) 擔當,講述著黃石援藏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見證著黃石曲鬆團結攜手的深厚情誼。
曲鬆鎮小學2022年投入使用的綜合樓,是黃石對口援建的項目之一,總投資2900萬(wan) 元。樓房外觀漂亮,在壯麗(li) 的群山中格外耀眼。樓內(nei) 除了明亮寬敞的教室,還有圖書(shu) 閱覽室、音樂(le) 室、藏語書(shu) 法室、漢語書(shu) 法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模擬法庭、心理谘詢室等。就連學生就餐的食堂,也設置成了開放式圖片館。
圖為(wei) 高原上新建的曲鬆小學。
學校將這棟樓命名為(wei) “思源樓”。校長吾金次仁說:“飲水思源,我們(men) 要教育學生,永遠不要忘記黃石人民的恩情。”
“民生是第一要務,保障民生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根本目的。”曲鬆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縣政府常務副縣長、黃石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隊長趙延忠說,“2007年以來,黃石堅持援藏項目和資金向基層傾(qing) 斜,著力優(you) 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奔流不息的曲鬆河見證——
2007年以來,凡曲鬆百姓所需,就是黃石所援。
支持建設曲鬆縣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大樓、曲鬆縣人民醫院醫技樓、曲鬆村生態小康示範村、下江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居示範工程、曲鬆縣社會(hui) 福利院、縣城城鎮整體(ti) 功能提升、曲鬆中小學軟硬件水平及教育功能提升、文旅產(chan) 業(ye) 園和拉加裏古城展館等一批打基礎、惠民生、強產(chan) 業(ye) 、利長遠的援藏項目,曲鬆城市建設舊貌換新顏,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2007年以來,黃石教育援藏力度不斷加大。
從(cong) “十二五”投資300萬(wan) 元新建曲鬆縣雙語幼兒(er) 園,到“十三五”投資4650萬(wan) 元實施曲鬆縣堆隨鄉(xiang) 小學功能提升建設項目、曲鬆縣中學規範化建設項目、曲鬆縣曲鬆鎮小學功能提升項目,再到“十四五”投資700萬(wan) 元,建設曲鬆鎮小學澡堂及設施建設項目、曲鬆縣中學維修改造建設項目,學校辦學條件和師生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在黃石的對口支援下,曲鬆縣義(yi) 務教育實現從(cong) “基本均衡”到“優(you) 質均衡”的轉變。
2007年以來,黃石醫療援藏內(nei) 容不斷充實。
累計投入資金7000餘(yu) 萬(wan) 元,提升曲鬆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選派80多名醫療衛生人才支援曲鬆衛生事業(ye) ,幫助曲鬆縣人民醫院建成“二乙”綜合醫院。黃石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幫助建設慢病管理中心,實現與(yu) 黃石市中心醫院在線遠程培訓和會(hui) 診;協調黃石市中醫院建立藏(中)醫康複理療中心,為(wei) 藏(中)醫傳(chuan) 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援藏醫療人才幫助開設麻醉、胃腸鏡等新技術3項,完善診療方案9種,主持指導開展各類手術150餘(yu) 台,填補了曲鬆多項區域醫療技術空白,為(wei) 曲鬆培養(yang) 了一支“帶不走”的優(you) 秀醫療隊伍。
這是家庭般的關(guan) 愛。把曲鬆當作故鄉(xiang) ,把曲鬆人民視為(wei) 親(qin) 人。黃石探索實踐就業(ye) 援藏模式,幫助一個(ge) 個(ge) 高原驕子飛向更廣闊天地
西藏百姓所需,就是黃石所援。這是黃石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地處曲鬆縣東(dong) 南部的邱多江鄉(xiang) ,是全縣最偏遠的地方。2020年,援藏幹部在當地調研時發現了困擾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症結——本地適配崗位少、競爭(zheng) 壓力大,就業(ye) 質量低於(yu) 預期。畢業(ye) 生有意到區外工作,但有畏難心理,遠離親(qin) 人朋友、飲食習(xi) 慣不同、孤單。
“那如果10個(ge) 人、100個(ge) 人一塊出去呢?”
“那不怕!”
“區外組團式市場化就業(ye) ”模式由此誕生。
2020年11月,黃石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隊帶著35名山南籍高校畢業(ye) 生,赴黃石市開啟就業(ye) 之旅。這是西藏自治區首批區外組團市場化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黃石企業(ye) 和市民像迎接親(qin) 人一樣,熱情擁抱從(cong) 雪域高原來的青年。
由此發端,區外組團市場化就業(ye) 模式如格桑花般,在西藏各地競相綻放。
2021年12月2日,西藏自治區就業(ye) 援藏暨區外組團化就業(ye) 工作現場推進會(hui) 在黃石召開。全國17個(ge) 省市援藏工作隊、西藏6個(ge) 地級市、1個(ge) 地區以及湖北省武漢、宜昌、襄陽、黃石等人社局、援藏辦主要負責人相聚磁湖湖畔,交流就業(ye) 援藏工作。
“總結經驗,積極推動!”“更望秋實,感謝湖北!”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主要領導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就業(ye) 援藏“黃石模式”。
目前,各援藏省市已建立自治區外就業(ye) 崗位超2萬(wan) 個(ge) ,幫助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出得去、留得住、幹得好、融得進、紮得下”。其中,湖北省累計為(wei) 西藏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就業(ye) 崗位6200多個(ge) 。
“一批又一批高原學子,走出高原,奔赴全新的工作崗位,見證了祖國的發展,堅定了就業(ye) 信心,開闊了個(ge) 人視野,增強了自我認知,提高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質量。”曲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輝平表示,就業(ye) 援藏“黃石模式”,減輕了西藏就業(ye) 壓力,增強了西藏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書(shu) 寫(xie) 了漢藏兩(liang) 地民族團結的新篇章。
如今,得益這一模式,許多從(cong) 高原走出去的大學生,可以在更廣闊的天空展翅高翔。
在黃石,藏族女孩格珍不僅(jin) 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還找到了心愛的另一半。2023年,她與(yu) 大冶青年柯常山的婚姻,受到全國的關(guan) 注和祝福。
在東(dong) 楚投資集團工作的蘇鑫,獲得了“新黃石人”榮譽稱號;山南市瓊結縣青年巴珠,在黃石創業(ye) 開辦了黃石第一家藏餐館;在黃石公交集團擔任安全員的旦增羅布,開始規劃帶著父母長居黃石……
9月4日,在曲鬆縣下洛村,60歲的藏族阿媽群宗得知記者來自黃石,拿著潔白的哈達從(cong) 家裏追出來,高舉(ju) 與(yu) 肩平,為(wei) 記者一一圍上。群宗早年喪(sang) 夫,一個(ge) 人拉扯著兩(liang) 個(ge) 孩子長大,是村裏最苦的人家。女兒(er) 次仁受益於(yu) 區外組團市場化就業(ye) 模式,目前在黃石工作,收入不錯。去年,次仁回家,用上班攢來的錢,幫媽媽裝修了新居,家裏家外煥然一新,生活越來越紅火。
談到這些時,群宗眼角濕潤。母女倆(lia) 視頻通話時,遠在黃石的次仁說,自己最大的心願是在黃石成家、定居,“我喜歡這裏”。掛斷電話,群宗告訴記者,她的心願是到黃石去,和女兒(er) 一塊生活。過去兩(liang) 年,在黃石援藏工作隊幹部的安排下,她兩(liang) 次到黃石做客,對黃石印象深刻。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也是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保證。”黃石第五批援藏工作隊領隊,現下陸區委副書(shu) 記、政法委書(shu) 記陳罡表示。
從(cong) 項目援藏到組團式醫療教育援藏,再到就業(ye) 援藏,新時代黃石援藏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一批又一批黃石援藏幹部秉承和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把曲鬆當作故鄉(xiang) ,把曲鬆人民視為(wei) 親(qin) 人,千方百計為(wei) 曲鬆人民謀幸福,助推曲鬆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這是民族團結和諧共進的樂(le) 章。黃曲兩(liang) 地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越鑄越牢,凝聚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
進入9月後,青藏公路沿線漸漸告別雨季。在大雪來臨(lin) 之前的窗口期,黃石監獄退休民警、中國好人黃益生又開始張羅新一年的赴藏“探親(qin) ”之旅。
黃石退休民警數次進藏向曲鬆學生送棉鞋。
2014年底,在黃石援藏工作隊開展的“情係曲鬆·愛心雙百”活動中,100多個(ge) 黃石家庭結對幫扶100多名曲鬆孩子。黃益生和妻子從(cong) 此多了一個(ge) 女兒(er) ——旦增白瑪,一位正在上大二的曲鬆農(nong) 牧民孩子。
旦增白瑪離開黃石時,黃益生與(yu) 老伴胡月梅給孩子送去了衣服、毛毯和黃石港餅,還塞給旦增白瑪1000元現金,承諾一定到曲鬆去看她。
一句承諾,千鈞之重。2015年秋季開學前,61歲的黃益生獨自駕車4000多公裏,來到曲鬆探望旦增白瑪,還為(wei) 曲鬆縣的孩子們(men) 帶去200件衣服、10床毛毯和5000元現金。
這次進藏,黃益生看到了更多與(yu) 旦增白瑪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心裏很不是滋味,也堅定了“一定要多去看看、幫幫他們(men) ”的決(jue) 心。
2015年至今,黃益生先後8次駕車奔赴西藏,將愛心送上雪域高原,成為(wei) 黃石曲鬆手足情深的一段佳話。
在曲鬆縣人民醫院,一批又一批的黃石“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來到高原,從(cong) 日常診療到義(yi) 診下鄉(xiang) ,從(cong) 學術交流到科普宣教,他們(men) 的足跡遍布西藏的城鄉(xiang) 之間;一例例新技術落地、一次次危重症搶救,用心用情守護曲鬆百姓健康。
工作之餘(yu) ,是親(qin) 情與(yu) 愛心的聯結。在曲鬆,援藏幹部與(yu) 當地同事、群眾(zhong) 情同手足。
院長索朗巴珠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已經有了130多位黃石好朋友,都是曾經的援藏醫療隊員,“因為(wei) 他們(men) ,曲鬆農(nong) 牧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黃石三甲醫院專(zhuan) 家的服務。”
在曲鬆中學,黃石首支援藏支教團——湖北師範大學銅草花誌願服務隊6名大學生已經圓滿完成任務返回黃石,第二批支教人員又接踵而至,成為(wei) 學生們(men) 的良師益友。
圖為(wei) 高原支教的銅草花誌願者。
趙延忠說,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2007年以來,280萬(wan) 黃石人民與(yu) 曲鬆各族兒(er) 女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處、相親(qin) 相愛,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結下了相隔千裏、心心相印的山海情誼。
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在曲鬆縣下洛村,村支部書(shu) 記格桑旦增自編自導自演西藏傳(chuan) 統說唱藝術折嘎《頌黨(dang) 恩》《禮讚新時代》等多個(ge) 節目,運用折嘎頌詞歌頌黨(dang) 的恩情:“啦加羅,共產(chan) 黨(dang) 的恩情在全國人民心中,啦加羅,北京有我們(men) 的核心……”
這是共同的家園、共同的夢想。黃石與(yu) 曲鬆同朝夕、共澎湃、情交融,一個(ge) 充滿希望的新曲鬆將更加壯美富饒
曲鬆位於(yu) 喜馬拉雅山北側(ce) ,居雅魯藏布江中遊穀地,四麵高山環繞,布當拉山和亞(ya) 堆紮拉山由北向南延伸,像兩(liang) 堵巨牆把曲鬆縣與(yu) 東(dong) 、西鄰縣隔開。
色曲阿瑪河奔流而下,流經曲鬆縣城後,開始變得溫婉起來,像一位長袖輕舞的工布少女,含煙凝碧,一路嫋嫋婷婷地流淌著,然後在城外的下洛濕地分出一支,化成一條條小溪、一汪汪沼澤,或蜿蜒或平鋪在草地上。河水清澈見底,沿岸的樹木倒映其中,畫麵令人陶醉。
濕地兩(liang) 側(ce) 的東(dong) 嘎布塘山、嘎布塘山,曆經千年風雨洗滌,蝕化出千姿百態的土林地質奇觀。南側(ce) 高台地北緣,矗立著一座“有故事的宮殿”——拉加裏王宮,曾是吐蕃王朝後裔居住的地方,珍藏著寶貴的記憶。
援藏,是為(wei) 了變“輸血”為(wei) “造血”。圍繞這些珍貴的自然和曆史資源,黃石市第六批援藏幹部正在開展一項係統的“造血工程”——打造曲鬆文旅綜合體(ti) ,賦能曲鬆新時代發展。
趙延忠介紹,曲鬆縣擁有“雪山、土林、峽穀、森林、河流、湖泊、溫泉、高原濕地、草原、遺跡、王宮、古寺、村寨”等自然文化資源。吐蕃王室後裔於(yu) 公元12世紀建立的拉加裏王朝王宮所在地,就位於(yu) 今天的曲鬆縣城,王朝延續了900多年的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縣域擁有大規模的遺址遺跡,拉加裏王宮、夏宮、井嘎塘古墓群、日果曲德寺、噶丹林卡等曆史文化資源,共同組成了拉加裏古城的框架,開發潛力極大。
自2022年7月以來,黃石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通過大力推行“蒲公英飛揚計劃”、黃石就業(ye) 模式持續深化、創建就業(ye) 後期跟蹤服務機製,著力為(wei) 區外就業(ye) “賦能”;通過招商引資強引擎、“走出去”宣傳(chuan) 曲鬆激發活力、“引進來”發展曲鬆,著力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強基”;通過深化組團式醫療援藏、持續提升教育援藏,著力為(wei) 教育醫療“固本”;通過以黨(dang) 政交往為(wei) 示範促進黃石曲鬆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深入基層送溫暖、統籌安全和穩定,著力為(wei) 服務民生“滴灌”,為(wei) 曲鬆的新一輪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2023年,黃石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籌集計劃外資金170萬(wan) 元,成功實施拉加裏王宮晚期建築夏宮修繕保護工程項目;投資5800萬(wan) 元的曲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在傳(chuan) 承和創新中講好曲鬆故事,發展曲鬆文旅產(chan) 業(ye) ,趙延忠說:“曲鬆未來,一定會(hui) 更美好!”
巍巍聳立的喜馬拉雅山,見證曲鬆跨越式發展。
奔流不息的雅魯藏布江,訴說著民族團結和諧並進的動人詩篇。
在這片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夢想的種子已經生根成林,一個(ge) 美麗(li) 、和諧、充滿希望的曲鬆正疾步走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