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阿傑吉美的診所位於(yu)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瑪鄉(xiang) 三村,是建在公路旁的一幢平房,很好辨認。四周建築不多,遠處的山巒在晴天顯現出清晰的輪廓。
來到他的診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麵牆的錦旗,患者對他的感謝寫(xie) 在密密的藏文裏。對麵的牆上則擺放著各種瓶瓶罐罐,都是藥材。學醫、行醫、傳(chuan) 播藏醫藥文化,這些事情占據了他的大部分生活。
阿傑吉美是附近最有名的年輕醫生,那曲市級非遺、安多傳(chuan) 統藏醫藥“木布色炯”的第五代傳(chuan) 承人。他平時總是在忙——白天在診所上班,為(wei) 前來就醫的村民治療;傍晚又要去村民家裏看病。地廣人稀,路途遙遠,回家時往往已是深夜。
在特殊的自然環境裏,藏族人民積累了大量治療疾病的經驗,形成了獨到的醫學見解和治療方法。藏醫藥學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公元8世紀,涵蓋了藏醫精髓的典籍《四部醫典》問世,標誌著藏醫藥學的成熟。此後,這門獨特的醫藥學在一代代人的傳(chuan) 承和探索下不斷發展。
藏醫藥重視自然規律和人體(ti) 整體(ti) 的調節,許多藥材都來源於(yu) 大自然。現在,阿傑吉美仍然會(hui) 自己去山上采藥,配製藥品。從(cong) 19世紀末傳(chuan) 承至今的“木布色炯”,也由多種植物、礦物等材料調配而成。
現在,許多年輕人也走在傳(chuan) 承藏醫藥學的道路上。當地政府、藏醫院等每年組織相關(guan) 培訓,傳(chuan) 授藏醫藥的藥理、曆史與(yu) 實踐教學等,提升本地村醫的藏醫藥技術水平。
在診所,我們(men) 見到一位身穿僧服的青年,他是附近寺院裏的醫生多吉旺紮,平時隻要有空,他就來到診所,跟著阿傑吉美學習(xi) ,給人看病。“他在醫術上有造詣,醫德也特別好。”多吉旺紮很崇敬這位老師。
抱著濟世的情懷,阿傑吉美等人不僅(jin) 盡心盡力完成診所的工作,還長期為(wei) 當地養(yang) 老院的老人們(men) 免費治療,不定期去村裏義(yi) 務巡診。2024年,他成為(wei) 全國衛生健康係統先進工作者推薦對象。
今天,傳(chuan) 統藏醫藥已經與(yu) 時代接軌,與(yu) 其他多種先進的醫療體(ti) 係結合,教學、研究、生產(chan) 等環節都越發係統和專(zhuan) 業(ye) 。同時,作為(wei) 獨特的文化遺產(chan) ,藏醫藥於(yu)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不同地區的非遺名錄裏也逐年出現越來越多藏醫藥技術或藥品。
能夠將傳(chuan) 統藏醫藥傳(chuan) 播到更多更遠的地方,讓傳(chuan) 統藏醫藥在當代煥發新活力,為(wei) 更多人的健康服務,正是村醫阿傑吉美的、也是無數藏醫的心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