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上,築“天路”有多難?
青藏公路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川藏公路全線堪稱“地質災害的博物館”,低溫缺氧時刻挑戰著人類極限;
鑿通一道道險隘,跨越一條條激流,穿過茫茫戈壁荒原,翻越昆侖(lun) 山、唐古拉山,留下3000多人犧牲的悲壯凱歌……
2024年12月25日,是川藏、青藏公路通車70周年的日子。
海報製作:張龍
70餘(yu) 年前,10萬(wan) 多築路大軍(jun) 用鐵錘、鋼釺,一米一米在懸崖峭壁上鑿石通路、在雪域高原開山架橋。最終,川藏、青藏公路形成巨大的“V”字狀,創造出“世界屋脊”的發展奇跡。
1954年12月25日,這兩(liang) 條全長共4300多公裏的公路同時通車拉薩,結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曆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liang) 路”精神,成為(wei) 寶貴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之一。
1955年1月11日,康藏、青藏公路的通車典禮在拉薩舉(ju) 行。通往祖國邊疆西藏的兩(liang) 條大動脈——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已於(yu) 1954年12月25日同時通車。 新華社記者劉詩臨(lin) 、任用昭攝
以“兩(liang) 路”為(wei) 起點,“世界屋脊”上的路網密織、交通更暢——
70年前的西藏,廣袤的土地上沒有一條公路。“兩(liang) 路”修通後,由青海、四川通往拉薩的公路也僅(jin) 不到5000公裏。
如今,鋪設在西藏、青海的公路總裏程已達21.27萬(wan) 公裏。“世界屋脊”上所有縣城均已通了公路。
從(cong) 當初的砂石路,到如今的瀝青路,進藏通道越來越通暢。“過去要走將近一個(ge) 星期,現在兩(liang) 天就能到達。”長期在青藏公路運貨的司機馬福軍(jun) 說。
公路先行,鐵路、航路漸次鋪展,一張現代綜合立體(ti) 交通運輸網加速形成。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裏程最長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4年前,川藏鐵路也已開工建設,又一條鋼鐵“天路”將通向雪域高原。
自1965年3月正式通航後,西藏截至今天共開通飛機航線180條。從(cong) 拉薩出發1日之內(nei) 可暢達全國各地。
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全長525.1米,主拱跨徑430米(2021年7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以“兩(liang) 路”為(wei) 原點,青藏高原打開發展新格局——
如今,拉薩的街頭巷尾,懸掛著遼、黑、甘、浙等地車牌的越野車隨處可見。
在青藏公路國道109線路邊的拉薩城投物流園內(nei) ,一排排大貨車整齊排列。堆龍德慶區區委書(shu) 記石運本說:“京東(dong) 、伊利、德邦物流等紛紛入駐這裏,西藏的青稞、藏藥等特色產(chan) 品也加速銷往全國。”
走在格爾木的街道上,不管是口味鮮醇的潮汕海鮮,還是噴香撲鼻的東(dong) 北燉菜,亦或是鮮香麻辣的川湘菜係,都能品嚐到。
70年前,格爾木,是一處荒灘戈壁。
帶領築路大軍(jun) 修築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將軍(jun) ,把鐵鍬向地下一插,大聲告訴大家:“我們(men) 的帳篷紮在哪裏,哪裏就是格爾木!”
如今,因路而生的格爾木,匯聚八方來客,正在全力建設青海省副中心城市。1953年,格爾木僅(jin) 有0.11萬(wan) 人;2023年末,這裏的人口數量已達22.53萬(wan) 。
昔日,築路過程中,來自漢族、藏族、回族等多個(ge) 民族的10萬(wan) 多築路軍(jun) 民,攀冰臥雪,舍生忘死……
今天的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沿線,各族群眾(zhong) 在這裏建設、運營一處處補給驛站,服務著南來北往的人們(men) 。青藏公路旁,海拔4600米的“紮西超市”,常年備著氧氣瓶和緩解高反的藥物,救助了很多人,女主人紮西德吉被大家親(qin) 切地稱為(wei) “最熱情的‘阿佳拉’(藏語:姐姐)”。
一群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前往青海三江源地區(2023年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以“兩(liang) 路”為(wei) 基點,“兩(liang) 路”精神紮根開花、傳(chuan) 承發揚——
馳騁在海拔超4000米原野上的青藏列車,隻要經過護路點,就會(hui) 有護路隊員向它敬禮。
這一習(xi) 慣堅持了近20年。在這片土地上,“兩(liang) 路”見證並創造著“世界屋脊”的發展奇跡,也默默接受著人們(men) 對它的禮讚。
青藏公路最高點——唐古拉山口,這裏海拔5231米,年平均氣溫零下10攝氏度左右,一年中8級大風天氣達120多天。
有一群養(yang) 路工,始終保障路段常年暢通,他們(men) 被稱為(wei) “天下第一道班”。
不僅(jin) 如此,還有巡護“生命禁區”的可可西裏巡山隊員、在川西雪山上守護雪線公路的道班工人……
“為(wei) 了祖國的建設,把公路通到拉薩,這不是什麽(me) 奇跡,而是新中國人民沒有不可以克服的困難……”“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jun) 生前的一段話,至今回蕩在巍峨的昆侖(lun) 山間。
跨越70年,“兩(liang) 路”精神從(cong) 未走遠,繼續向未來前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