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時5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腳下,大地震動,一場6.8級地震突襲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
國家地震應急響應,二級!國家救災應急響應,二級!
聲聲令急!有關(guan) 地方和部門反應迅速、組織有力,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解放軍(jun) 、武警部隊和央企等救援力量爭(zheng) 分奪秒,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團結奮戰……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抗震救災總體(ti) 順利。目前,抗震救災工作處在關(guan) 鍵階段,各方力量毫不鬆懈,堅決(jue) 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1月13日9時30分,西藏定日6.8級地震遇難同胞悼念儀(yi) 式在受災最嚴(yan) 重的定日縣長所鄉(xiang) 舉(ju) 行。現場,數百人默然佇(zhu) 立,草木含悲;網上,哀悼與(yu) 關(guan) 心如雪片般湧來。彼時,旭日正東(dong) 升,紅霞照亮人們(men) 的臉龐,也照亮災區的前路。
定日,定勝!
上下同欲一條心——
黨(dang) 旗在抗震一線高高飄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地震發生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shang) 人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zhong) ,做好善後等工作”“安排好群眾(zhong) 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根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和李強總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於(yu) 7日率有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趕赴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現場指導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受災群眾(zhong) 的安危冷暖,總書(shu) 記時刻牽掛在心。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災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把工作做得更細一些,堅決(jue) 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向震區進軍(jun) ,“我是黨(dang) 員,我必須去”“我是黨(dang) 員,突擊隊必須有我”……無數應戰的聲音響徹抗震動員現場,回蕩救災一線,與(yu) 受災群眾(zhong)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匯聚起抗震救災的磅礴力量。
地震發生後,定日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頓珠江村第一時間進入災區,先後成功解救被壓人員15名,轉移被困群眾(zhong) 254名,“受災群眾(zhong) 的感謝,是我的功勳章,也是我交給黨(dang) 和人民的救援答卷。”
拉孜縣曲下鎮,7日一早,德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次旺在震後立即組織行動,緊急疏散126戶600多名群眾(zhong) 。確認群眾(zhong) 安全,他才發現自己的腳被砸傷(shang) ,已經腫得老高。在隨後的安置工作中,帶傷(shang) 的他每天睡兩(liang) 三個(ge) 小時,生是熬了三天,在崗位上暈了過去。剛被送到醫院,第二天他就要求回到崗位,繼續參加工作。“我要和群眾(zhong) 在一起。”他語氣堅定。
“和群眾(zhong) 在一起”,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麵對災難時的莊嚴(yan) 承諾。大災當前,有群眾(zhong) 的地方就有黨(dang) 員,有黨(dang) 員的地方就有“戰鬥堡壘”。
震後的廢墟上,一麵麵“黨(dang) 員突擊隊”的紅旗在獵獵作響——
廢墟中,消防救援黨(dang) 員突擊隊不眠不休深挖殘垣斷壁,幫群眾(zhong) 挽救生命財產(chan) ;救災帳篷裏,移民管理警察黨(dang) 員突擊隊將自己的熱飯熱菜優(you) 先供給受災群眾(zhong) ;援藏公寓裏,緊急從(cong) 上海返崗的黨(dang) 員幹部們(men) 一邊吸著氧氣,一邊通宵調配重建物資……
再高的海拔,再冷的天氣,逆行者無畏。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shang) 人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zhong) 、確保安全溫暖過冬,是他們(men) 心中惦念。
抗震救災的每一個(ge) 日夜,黨(dang) 旗始終飄揚在最前線。
八方支援一股勁——
確保受災群眾(zhong) 溫暖過冬
眼睛血腫。上海援藏醫生狄揚星夜馳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連續為(wei) 地震中受傷(shang) 的群眾(zhong) 開展救治,滿眼充血卻堅持治療;
嗓子嘶啞。來自山東(dong) 的西部計劃誌願者鄒恒參與(yu) 物資摸排發放,這兩(liang) 天她說完了“這輩子都沒說過的話”,“喊到腦袋缺氧發暈”;
滿手血泡。武警西藏總隊日喀則支隊執勤三大隊官兵們(men) 在營救一名兒(er) 童時,為(wei) 防止使用工具造成二次坍塌,用雙手將廢墟中的磚石一塊塊刨出……
救援,不以山海為(wei) 遠。震後不到兩(liang) 天時間,多方救援力量共1.2萬(wan) 餘(yu) 人迅速馳援,搜救被困群眾(zhong) 407人。自此,震後救援搜救工作轉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安置和災後重建。
“用心用情保障受災群眾(zhong) 基本生活,統籌好臨(lin) 時安置和過渡期安置,確保受災群眾(zhong) 溫暖過冬”,這是黨(dang) 中央對西藏定日抗震救災工作的明確要求。
1月10日下午,在古榮村安置點,第一批群眾(zhong) 抱起被褥、床墊,入住剛剛搭建好的板房。“沒想到這麽(me) 快就能搬進板房,住著更安全也更暖和。”村民達娃次仁說。
從(cong) 災情最重的長所鄉(xiang) 古榮村、森嘎村,到措果鄉(xiang) 吉定村、曲洛鄉(xiang) ,救援人員操著天南地北不同口音,齊心協力,眾(zhong) 誌成城,幫助災區群眾(zhong) 渡過難關(guan) ,重建家園。
措果鄉(xiang) 嘎果村安置點的工地上,工人來自河北、甘肅等地,500套折疊式集裝箱是緊急從(cong) 青海格爾木調集而來。忍著頭疼搬動板材,幾步就開始喘粗氣,板房建設者陝西小夥(huo) 雷俊傑已經連續工作10多個(ge) 小時。“沒有休息,就是希望災區群眾(zhong) 盡早住進來。”他的臉上滿是堅定。
政府部門協調調度、各建設單位加緊搭建、電網和通信企業(ye) 迅速覆蓋……多方聚力,板房建設工作得以快速推進。截至12日18點,板房已累計搭建2198套,正有序安排受災群眾(zhong) 入住,到位物資被毯類16.62萬(wan) 件、火爐取暖類40737個(ge) 、服裝類11.8萬(wan) 套/件。
穿梭在震區,記者看到一車車遠道而來的救災物資,車身橫幅上寫(xie) 著兄弟省份的名字。西藏紅十字999緊急救援中心主任馬俊說:“舉(ju) 國的守望相助匯聚於(yu) 此,中華民族的眾(zhong) 誌成城匯聚於(yu) 此,不管遇到什麽(me) 災難,定日定能闖過去。”
“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推進,充分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英明領導,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守望相助的團結盛景,充分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越性和祖國大家庭的無比溫暖。”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說。
科學調度一盤棋——
救援快速有序、物資運轉高效、重建平穩細致
7日上午,9點剛過,國家應急指揮中心響起地震警報,半分鍾內(nei) ,指揮中心內(nei) 部響應機製啟動。
“目前情況如何?”“已啟動響應,震中震感比較強烈,可能會(hui) 有人員傷(shang) 亡,正在調度。”應急管理部等部門負責人與(yu) 西藏自治區當地應急指揮和救援隊伍遠程連線調度。
應急機製第一時間啟動。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組成立,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部門形成合力,全力做好救災救助工作。“一盤棋”大局分明,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ti) 製優(you) 勢盡顯無遺。
——救援快速有序。
震後10分鍾,救援飛機就已飛抵災區上空;不到半小時,地震中心區域就開始破拆救援,橄欖綠、消防橙、應急藍……各單位有序進駐受災地區,開展工作。
中國特色應急救援力量體(ti) 係作用立竿見影。不到一天,當地通信、網絡、道路、供電逐漸恢複,受災群眾(zhong) 基本住進應急帳篷,吃上熱氣騰騰的一日三餐。
——物資運轉高效。
緊急調撥中央救災物資!7日晚,財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1億(yi) 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首批中央救災物資運抵災區……
西藏缺什麽(me) ,國家撥什麽(me) 。11日晚,西藏自治區政府向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組請求增加支援板房2000套;12日一早,四川省、甘肅省應急管理廳就已開始組織裝運。
——重建平穩細致。
“我們(men) 將請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跨省協調,再增加200名房屋建築專(zhuan) 家,加快房屋應急評估工作。”10日中午,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地方需求,加強協調幫助,落實具體(ti) 安排。
截至目前,自然資源部完成3841處地質災害隱患應急排查;國家能源局完成278個(ge) 安置點的應急接電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持續對傷(shang) 員“一人一策”製定診療方案……
“抗震救災,衡量的是執政黨(dang) 領導力、檢驗的是政府執行力、評判的是國家動員力、體(ti) 現的是民族凝聚力。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很重要的一個(ge) 表現就在急難險重時。”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說。
普通人的體(ti) 驗,最能映射製度的溫度。
“共產(chan) 黨(dang) 派金珠瑪米來了!一切都好了!”看到解放軍(jun) 進入災區,群眾(zhong) 歡呼著,孩子們(men) 熱情地迎上去。
在定日縣人民醫院,紮西一家幾口都死裏逃生——消防救援人員將他們(men) 從(cong) 廢墟救出,警察將受傷(shang) 的他送到醫院,如今應急醫療隊在為(wei) 他救治。
性格開朗的紮西總愛和其他人聊天,感慨:“要不是在中國,要不是有那麽(me) 多人救援,我們(men) 一家哪有這樣幸運!”
堅定信心一條路——
重建家園奔向美好未來
“黨(dang) 和政府修了這條水泥村道,成了我們(men) 的‘救命路’。”古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次仁平措說。
通往古榮村,必須走一條自西向東(dong) 的單行水泥村道。正是順著這條村道,7日9點45分定日縣消防救援大隊抵達;16時18分,政府發放的首批救災帳篷送達;18時左右,應急電源車開進村內(nei) 。
連日來,通過這條村道,一批批救災物資運到受災群眾(zhong) 手中,確保他們(men) 溫暖過冬。
抗震救災的“中國速度”“中國溫度”靠什麽(me) 支撐?
從(cong) 拉薩至日喀則的高等級公路,到日喀則至定日縣的國道,再到定日縣各鄉(xiang) 鎮村落之間彼此互通的村道……各類救援車輛不分晝夜地奔流不息,讓救援人員速達、救援物資速遞、救援力量速聯、受傷(shang) 群眾(zhong) 速治,鋪就一條條生命通“路”。
中鐵二十一局救援隊負責人呂劍動情地說,“道路暢通能節約多少時間,能多挽救多少生命?投入大收不回成本又怎樣,值啊!”
地震發生當天下午,運—20就到達日喀則定日機場。除了運—20大顯身手,還有“翼龍”無人機、遙感衛星等大顯神通。
高科技設備展現硬核實力,我國防災治災能力不斷提升,生動詮釋強大的國家力量。
充足物資供應保證受災群眾(zhong) 的衣食冷暖,通達每一間板房的電力線路帶來光明溫暖,覆蓋災區的通信網絡向災區傳(chuan) 遞全國人民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都得益於(yu) 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
“經曆了40多年改革開放,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為(wei) 此次抗震救災提供了堅實物質保障和社會(hui) 基礎,成就了‘中國速度’‘中國溫度’,也彰顯著‘中國力量’背後的道路和製度優(you) 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宏偉(wei) 說。
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謀篇布局、把舵定向下,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取得曆史性成就,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團結一心、感恩奮進,不斷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長所鄉(xiang) 通來村村民普赤說,這些年來,黨(dang) 和政府給我們(men) 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公路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手工製品走出去,大家錢包越來越鼓。“雖然這次受了災,但隻要路在,我們(men) 就對重建家園充滿信心。”
地震震不毀希望的力量,困難難不住信心的步伐。
在長所鄉(xiang) 雜村安置點,73歲的達瓦忍不住唱起當地一首民歌:“如果走在‘一根手指橋’上,你會(hui) 東(dong) 倒西歪,同誌們(men) ,如果走在‘黃金橋’上,就能團結一心,安安穩穩。”
“這個(ge) ‘黃金橋’,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共產(chan) 黨(dang) 讓高山變成了路,隻有在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我們(men) 才會(hui) 有更好的未來。”達瓦說。(記者袁泉、薑贇、徐馭堯、史鵬飛、宋豪新、劉溫馨、倪弋、瓊達卓嘎、黃福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