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甘肅科技館開館5天迎客15000人 提醒:最好網上預約

何燕 發布時間:2018-01-02 11:03:00來源: 蘭州晚報

館內(nei) 工作人員為(wei) 參觀市民進行講解(甘肅科技館供圖)

排隊等候(甘肅科技館供圖)

2017年12月28日開館試運行的甘肅科技館,為(wei) 市民的元旦假期提供了團體(ti) 和親(qin) 子共享“科普盛宴”的絕佳去處。截至1月1日下午4時,入館參觀體(ti) 驗人數已達15000人,盛況空前。本報提醒想去甘肅科技館參觀的讀者朋友,科技館開館不久,參觀者眾(zhong) 多,為(wei) 了大家都得到最佳的參觀體(ti) 驗,最好提前一周在網上預約再出行。

常設展廳和特效影院天天爆滿

連日來,市民參觀熱情不減,館內(nei) 常設展廳和特效影院天天爆滿。因為(wei) 參觀人數太多,每天入口處都排起了4排長隊檢票進場;在館內(nei) 各展廳,一些趣味性互動項目也都排隊體(ti) 驗。同時,每天還有許多沒有提前預約就帶著孩子前往參觀的市民。甘肅科技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科技館平均每天觀眾(zhong) 約4000人次,容納量已到極限。

這位負責人想借助晚報提醒讀者朋友們(men) ,甘肅科技館將長期免費開放,最好不要“紮堆”前往參觀:走進科技館就走進了一座科學殿堂,需要感受和體(ti) 驗,是一種快樂(le) 學習(xi) 的過程,“逛街”式的體(ti) 驗不會(hui) 帶給青少年多深刻的印象,也不會(hui) 獲得多少知識和科學體(ti) 驗。進入這個(ge) 微縮版“大千世界”,可以觀看機器人“玩魔方”、“下棋”,可以與(yu) 機器人“術術”對話,也可以了解聲音的傳(chuan) 播原理,更能進入宇宙空間站體(ti) 驗宇航員的生活。家長在參觀前應先了解自己孩子正處於(yu) 哪個(ge) 成長階段、思維特點是什麽(me) 、感興(xing) 趣的科學點有哪些。應通過甘肅科技館官網和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甘肅科技館每一層都有哪些展品展項、有哪些重點,這樣便於(yu) 更好地帶領孩子進館學習(xi) 。有序的參觀才能有更多的時間聽科普講解員講展品背後的科學故事,多看一些科學實驗演示。

互動體(ti) 驗時請文明禮讓愛惜展品

甘肅科技館是省委、省政府全麵提升公眾(zhong) 科學文化素質,實施科教興(xing) 省戰略重大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成果,項目概算總投資8.66億(yi) 元,用地總麵積56.57畝(mu) ,建築麵積50075平方米,曆時5年建成。場館設有常設和臨(lin) 時展廳、特效影院、青少年科學實踐和體(ti) 驗中心、科普報告廳。展教麵積30000平方米,設有“智慧樂(le) 園、甘肅科技、科技與(yu) 生活、啟迪探索、探索與(yu) 發現”等主題展廳,擁有常設展品展項340餘(yu) 件(套)。每一件展品都來之不易,從(cong) 設計到陳列在您的麵前不知道傾(qing) 注了多少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這位負責人同時提醒大家,參觀之前應先在網上約票,錯峰前往參觀,以免參觀者太多而影響大家的體(ti) 驗度。考慮到館內(nei) 相當一部分展品具有互動性,大家應在參觀體(ti) 驗時先認真閱讀相關(guan) 科普展品說明和參觀指南,以免損壞科普展品。互動體(ti) 驗過程中,請文明禮讓愛惜展品,按正確的操作程序有序排隊體(ti) 驗。畢竟,甘肅科技館初長成,是大家共同的科學殿堂,每個(ge) 人都應該愛護她。

-特別提醒

●甘肅科技館開放時間為(wei) 每周三至周日的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法定節假日則相應調整)。需要提醒的是,今明兩(liang) 日(2018年1月2日、3日)閉館,請市民不要前往。

●社會(hui) 公眾(zhong) 預約參觀有兩(liang) 種方式:1、提前在甘肅科技館網站(www.gsstm.org)或微信公眾(zhong) 平台預約後,到甘肅科技館一層大廳自助取票機憑身份證免費換取參觀券入場參觀,1名成人可帶2名兒(er) 童入館,每天限額暫定為(wei) 1000張;2、直接到甘肅科技館一層大廳自助取票機憑身份證免費取券入場參觀,每天限額暫定為(wei) 1000張,1名成人可帶2名兒(er) 童入館,適用於(yu) 居住較近的公眾(zhong) 。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我國最大乳酸菌種資源庫建成

    腸道微生物被稱為“人類第二基因組”,中科院正式啟動了“微生物組計劃”項目來深入研究。益生菌正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內蒙古農業大學已建成了我國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乳酸菌菌種資源庫。益生菌的稱呼源於希臘語,意為“...[詳細]
  • 中國極地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

    12月28日上午,中國極地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原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出任中國極地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指出,為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響應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建設海洋...[詳細]
  • “老經驗”+“新科技”讓古籍新生

    從2013年下半年至今,將近4年的時間,一冊接一冊的“天祿琳琅”藏書,陸續擺到國家圖書館古籍修複師朱振彬的修複台上。這些昔日的皇家藏書,經曆歲月的磨礪,有不少已經糟朽、絮化、粘連,無法展閱。朱振彬和他的同事們小心翼翼...[詳細]
  • 青海海南州首家博士科研工作站落戶貴德

    12月26日,農業部蜂產業技術體係揚州綜合實驗站、揚州大學蜜蜂產業研究所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青藏蜜蜂良種養殖場合作建立的海南州首家博士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在貴德縣文化旅遊產業園區舉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