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李克強:確定加大支持基礎科學研究措施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發布時間:2018-01-04 13:42:00來源: 中國政府網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

部署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 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

確定加大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措施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確定加大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措施,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會(hui) 議指出,優(you) 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chan) 力、提高綜合競爭(zheng) 力。按照黨(dang) 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改革創新體(ti) 製機製,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取得積極進展,但仍有不少“短板”。必須針對市場和企業(ye) 反映的突出問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wei) 抓手,多推“啃硬骨頭”的舉(ju) 措。軟硬環境都重要,硬環境要繼續改善,更要在軟環境建設上不斷有新突破,讓企業(ye) 和群眾(zhong) 更多受益。一要以簡政減稅減費為(wei) 重點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對企業(ye) 開辦、納稅、施工許可、水電氣報裝、不動產(chan) 登記等事項大幅精簡審批、壓縮辦理時間。進一步清理取消經營服務性收費和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收費,降低通關(guan) 環節費用。大力推動降電價(jia) 。促進“證照分離”改革擴容提速。以“雙隨機一公開”為(wei) 原則,積極推進綜合監管和檢查信息公開。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息公示為(wei) 特點的新型監管機製,製定失信守信黑紅名單及管理辦法並向社會(hui) 公布。二要嚴(yan) 格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chan) 權,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政府要嚴(yan) 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ye) 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製企業(ye) 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準製定等方麵公平待遇,堅決(jue) 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製競爭(zheng) 的行為(wei) 。全麵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在全國推行外商投資企業(ye) 商務備案和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三要借鑒國際經驗,抓緊建立營商環境評價(jia) 機製,逐步在全國推行。會(hui) 議決(jue) 定,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對提升辦理建築許可和跨境貿易便利度開展專(zhuan) 項行動。實行規劃、消防、環保等部門並聯限時審批,簡化施工許可等手續。對跨境貿易建立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機製。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提供辦事便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深厚潛力。

會(hui) 議指出,通過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ju) 措。一要從(cong) 教育抓起,潛心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數學等重點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qing) 斜。二要促進基礎科學與(yu) 應用研究融通,既要重視原創性、顛覆性的發明創造,也要力推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現代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等重點領域應用技術創新。三要加大體(ti) 製機製創新,采取政府引導、稅收杠杆等方式,激勵企業(ye) 和社會(hui) 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以重大項目攻關(guan) 為(wei) 中心集聚創新資源,探索開展基礎研究眾(zhong) 包眾(zhong) 籌眾(zhong) 創,推動重大科研數據、設施、裝備等創新資源向社會(hui) 開放共享。四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礎研究,擴大科研人員研究選題選擇權,完善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wei) 核心的評價(jia) 機製,建立容錯機製,鼓勵自由探索、挑戰未知。五要多方引才引智。加大國際科研合作,大力培養(yang) 和引進戰略科技人才,加大中青年人才儲(chu) 備,穩定支持優(you) 秀創新團隊持續從(cong) 事基礎科學研究,支持海外專(zhuan) 家牽頭或參與(yu) 實施國家科技項目。

會(hui) 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神器”,打通生命河

    尼泊爾當地員工正在首次引入的全斷麵隧道掘進機內工作。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尼泊爾分公司供圖走進尼泊爾,本報記者看到中國企業同尼泊爾人民因水而結的一份情緣。引水之夢恒河平原最北邊緣地帶,是尼泊爾巴迪亞和蘇爾凱德地...[詳細]
  • “科學”號實現3000米深海數據實時傳輸(資訊速遞)

    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向媒體發布信息稱,正在西太平洋執行科考任務的“科學”號考察船自2017年11月26日起航以來,已對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的8套深海潛標進行了數據實時化傳輸升級,這也是中國首次實現深海3000米水深溫度、鹽度...[詳細]
  • 2018年我國宇航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

    2018年,中國航天又要幹不少大事。記者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該集團將實施長征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北鬥三號組網等重大任務,長征係列火箭全年計劃實施35次發射任務,創曆史新高。加上“快舟”火箭等,2018年我國宇航...[詳細]
  • 讓病毒變得更強,這樣的研究圖什麽

    讓病毒變得更強,這樣的研究圖什麽本報記者付麗麗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非典型肺炎(SARS)……讓這些令人恐懼的病毒變得更強,這樣的研究該做嗎?新年伊始,美國聯邦政府解除了一項禁令,允許科學家們開展相關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