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其實就是“出艙活動”,指航天員穿上宇航服走出太空艙活動。太空行走屬於(yu) 載人航天的一項關(guan) 鍵技術,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安裝大型設備、進行科學實驗、施放衛星、檢查和維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例如,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多年,外國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被認為(wei) 是家常便飯,尤其國際空間站經常需要航天員出艙從(cong) 事檢修活動。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誌剛出艙進行了太空“行走”,這是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眾(zhong) 所周知,宇宙空間的環境極其惡劣:真空、低溫、輻射,還有高能粒子和飛來飛去的碎片等。這些對於(yu) 人類來說都是致命的。為(wei) 了應對這些問題,執行航天任務之前,科學家和工程師們(men) 會(hui) 絞盡腦汁地不斷完善宇航服,航天員也要充分接受如何使用宇航服和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訓練。
除了太空環境方麵帶來的直接危害,還有哪些危險需要航天員們(men) 注意呢?
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間的異物打中宇航服。這種“打”可不是被路過的流星打中,這裏指的是微流星體(ti) 以及細小的金屬碎片。微流星體(ti) 又稱為(wei) 微隕星、微流星或流星塵,非常小,隻是塵埃類的岩石小顆粒;金屬碎片同樣隻是小碎片,可能是從(cong) 航天器等掉落下來的。這些異物盡管隻有米粒甚至是塵土大小,但在高速運動下,仍有可能擊穿宇航服,造成漏氣。宇航員在太空行走的過程中,必須定時檢查套裝和手套有沒有漏氣。
第二是減壓病。減壓病又叫潛水病,以前潛水艇的船員容易得這種疾病。走出太空艙,由於(yu) 是從(cong) 氣壓正常的太空艙到真空環境的過程,因此需要減壓。如果減壓不當,在航天員血管內(nei) 外及組織中就會(hui) 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如果航天員穿宇航服穿得太快,然後直接從(cong) 事出艙活動,空氣壓力的迅速變化會(hui) 導致氮氣氣泡在血管中擴張,引起劇烈疼痛、抽筋甚至癱瘓或死亡。
還有一個(ge) 危險來自宇航服本身。盡管宇航服帶有空調係統,但航天員穿上衣服活動時真的是又悶又熱,特別是連續的太空行走通常持續好幾個(ge) 小時。因此,地麵控製人員會(hui) 隨時監視航天員的生命體(ti) 征,確保他們(men) 有規律地呼吸,不要過熱和昏倒。而且也要謹防宇航服本身發生故障,在意大利航天員的某次太空行走中,宇航服頭盔竟然開始充水,地麵控製人員立即終止了他的太空行走。當回到氣閘艙,取下頭盔時,發現頭盔已經注入了多達0.5升的水。
此外,意外“飄走”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即太空的“走失事件”。航天員處於(yu) 失重狀態,宇宙廣闊無際,盡管宇航服是有繩子連在空間站或者其他航天器上,但航天員還是有意外飄走的可能。為(wei) 了以防萬(wan) 一,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wei) 宇航員配置的每件宇航服都有一個(ge) 小型噴氣包,當發生意外時,航天員可以用它飛回艙體(t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研發試驗進入第三階段 5G技術邁入商用前關鍵一步
1月17日,愛立信推出一款無線小蜂窩產品——5G無線點係統。這款產品支持新的5G中頻頻段(3-5GHz),速率更高達2Gbps。愛立信東北亞區首席市場官張至偉坦言,新產品優先選擇支持中頻頻段正是因為中國5G市場目前的主攻方向是中頻,...[詳細] -
尊崇科研倫理不能隻是"嘴上說說"——來自我國科研倫理現狀的調查(一)
“‘換頭術’的癡迷者,請遵守倫理。”“如果沒有在倫理方麵做好準備,人類將來創造出來的就可能是怪物。”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倫理”也逐漸成為科研領域高頻詞。[詳細] -
警惕以自然體驗為名“消費”雪豹
警惕以自然體驗為名“消費”雪豹瞿劍新華社日前報道,“專家指出,瀾滄江源正成為全球最佳雪豹自然體驗點”。看這標題,不免心底一驚:以自然體驗、生態旅遊等名義,該不會引發一波對於這一珍稀易危物種的公眾消費潮流吧?細看得...[詳細] -
2018,會有哪些新發明改變你的生活
回顧2017年,中國科技史上出現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新詞“新四大發明”——來自“一帶一路”相關20國留學青年評選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分別是高鐵、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這些新發明,無一例外,都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詳細]
- 厲害了!氫銣原子鍾指標居國際先進水平 導航更精準
- 記王澤山:他為什麽被稱為中國"火炸藥大王"
- 宇宙空間的異物、減壓病、宇航服故障…… 太空行走避開這些危險
- IEEFA:中國是世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領軍者
- 2017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4.2%
- 複旦大學研製出世界上首個全矽激光器
- 科學巨匠歸來顯榜樣力量 強磁場召喚人才海歸
- 朱諾號探測器拍攝到木星雲帶絢麗震撼
- 氫銣原子鍾,導航更精準(厲害了,中國科技)
- 膠帶"偷梁換柱":指紋支付還安全嗎?
- 粉壟讓農業綠色高效(關注)
- 中科院植物所等揭示北美巨杉極端幹旱響應機製
- 大數據需要"深加工"(科技雜談)
- 加拿大約克大學研究證實:遊戲與暴力行為無關
- 無人機"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