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發表文章稱,歐洲科學家根據生物庫的數據分析表明,死亡引起的不同組織的基因表達變化,將可用於(yu) 估計死者的死亡時間。該消息引發公眾(zhong) 廣泛關(guan) 注。
在刑偵(zhen) 領域,死亡時間的確定是破案最重要的線索之一,圍繞它展開的相關(guan) 研究一直沒有停止。但是,現實沒有我們(men) 想得那麽(me) 樂(le) 觀。專(zhuan) 家表示,現在業(ye) 內(nei) 還是用傳(chuan) 統方法居多,而以基因表達確定死亡時間,盡管法醫專(zhuan) 家已經研究了很多年,但仍停留在實驗室,離真正應用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一直沒有完美方法
到目前為(wei) 止,法醫學領域推斷死亡時間的技術手段,主要是依據屍體(ti) 現象,如屍僵、屍斑、屍溫等,胃內(nei) 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屍體(ti) 周圍、植物的生長變化規律等。“準確推斷死亡時間是法醫學界公認的難題,目前尚未有不受個(ge) 體(ti) 差異和死後變化影響的‘金指標’可用於(yu) 實際案件。”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法醫病理損傷(shang) 技術處副處長何光龍說。
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角度講,根據屍體(ti) 現象推斷死亡時間的方法多與(yu) 統計學有關(guan) ,也有相關(guan) 的公式。但正如何光龍所說,環境的溫濕度、死者的體(ti) 格、死亡原因等各種因素都會(hui) 造成死後變化的個(ge) 體(ti) 差異性,從(cong) 而影響死亡時間推斷的準確性。比如,通過屍溫變化來推斷早期死亡時間在目前案件中應用較廣,但屍溫的變化受死者的胖瘦、衣著狀態、周圍環境的溫度變化等多因素幹擾。相同環境下胖子的屍溫比瘦子的屍溫降低得慢;溫暖室內(nei) 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要慢。因此,現在法醫學對死亡時間的鑒定是一個(ge) 相對粗略的時間區間段判斷。
“基因表達法”為(wei) 什麽(me) 目前不靠譜
大概從(cong) 十幾年前開始,中國法醫學界開始探討是否可以通過監測人死後基因表達的變化獲得更精確的死亡時間,其中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劉良和他的團隊為(wei) 代表。《小鼠骨骼肌細胞核DNA降解與(yu) 死亡時間的關(guan) 係》《運用RNA降解規律構建數學模型推斷死亡時間》《人體(ti) 死後肝細胞DNA含量與(yu) 死亡時間關(guan) 係的研究》等研究成果都發表在權威雜誌上。
但是,這些研究大多已停滯。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項研究後來進展不大,有些關(guan) 鍵問題始終無法突破,個(ge) 體(ti) 差異和現實幹擾因素等老問題無法解決(jue) ,更重要的是成果始終無法從(cong) 實驗室走向應用。
因為(wei) 實驗室環境是穩定單一的,而真正發生的案件是非常複雜的,每一個(ge) 細微的差別都會(hui) 影響鑒定。何光龍認為(wei) ,用人死後基因表達的變化來確定死亡時間的離真正應用還很遠。
我國法醫專(zhuan) 家在研究啥
實際上,不管是法醫學家還是生物學家們(men) ,一直都在探索讓死亡時間更精確的方法。
比如最近一些年,專(zhuan) 家們(men) 發現屍體(ti) 眼玻璃體(ti) 液鉀、鋇離子濃度與(yu) 死亡時間存在關(guan) 係,我國專(zhuan) 家做了大量研究。因為(wei) 玻璃體(ti) 液受外界影響較小,很少受到汙染和腐敗的影響,各種成分的變化相對穩定,所以測得的死亡時間比較精確。但學界對這一方法的模型和演算方法仍有一定爭(zheng) 議。
另一個(ge) 被專(zhuan) 業(ye) 人士關(guan) 注的方法是法醫昆蟲學。美劇《犯罪現場調查》中,曾用昆蟲行為(wei) 判斷死亡時間正是這一方法的應用。但由於(yu) 不同種屬的蠅類其蟲卵孵化、幼蟲生長周期及化蛹時間各不相同,因此,不僅(jin) 要判別屍體(ti) 上蠅的類型,而且還要判斷不同蠅類的生長周期,更有不同地域昆蟲種類和生長周期不同的問題。
何光龍表示,在鑒定領域創新是常態——既要研究新方法,也要注重對舊方法創新。他看好法醫昆蟲學的應用前景,但我國如果要推進這一研究,法醫學界還得與(yu) 農(nong) 學家、昆蟲學家們(men) 共同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征十一號火箭今年上演海上首秀
記者2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一院研製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今年將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據一院長征十一號火箭總指揮楊毅強介紹,實施海上發射任務意味著我國運載火箭向新的服務領域進軍,將進一步滿足低軌道...[詳細] -
兩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
2月27日,設在北京梅地亞中心的2018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將分別於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為方便中外記者對兩會的采訪,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設有境內記者組、港澳台...[詳細] -
共享單車取消月卡優惠 燒錢時代正式結束
日前,摩拜、ofo正式取消了月卡優惠,月卡價格恢複到20元/月。在摩拜客戶端上,月卡的價格已從此前的每月2元、每3個月5元的優惠價恢複到20元/月的原價,包年12個月的月卡價格為240元;ofo的客戶端也顯示,包月卡的價格為20元。而...[詳細] -
人機共舞秀出中國智造
24麵冰屏,24台智能機器人操作,與輪滑演員精準互動,舞姿曼妙靈巧流暢,鳥巢、國家大劇院等中國景象一一在屏幕呈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人工智能實現完美融合……2月25日晚8時,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鍾”表演中,沈...[詳細]
- 對話閻姝:美國為何管製天然止疼藥"卡痛"?
- 腦內再殖小膠質細胞起源之謎破解
- 自動駕駛與5G並進 中國無人車2018年或將量產
- 水下監聽係統 永不休息的海底觸角
- 地球最幹沙漠發現微生物
- (企業家的新年期待)毛冰花:堅守實體經濟,堅持綠色循環發展
- 評論: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也應有"價值觀"
- 被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 蘋果金色iphonessX概念圖曝光:這個配色你還愛嗎
- 愛奇藝遞交IPO申請:擬融資15億美元 納斯達克上市
- 到本世紀末,70%的王企鵝可能消失
- 機器學習能重建量子係統首次證明
- 基因表達尚"表達"不了死者死亡時間
- 肝癌肺轉移早期預警網絡信號破譯
- 深層土壤對氣候變化響應或存滯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