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科學夢召喚 想象力歸來

韓 鬆 發布時間:2018-02-28 15:27:00來源: 人民日報

科幻興(xing) 盛是世界現代化浪潮副產(chan) 品,是經濟全球化伴生現象,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映射。新時代中國“兩(liang) 步走”強國戰略,尤其是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科技事業(ye) 跨越式發展以及文化自信確立,為(wei) 科幻創作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間,科幻作者隊伍不斷壯大,有實力有水準的作品不斷湧現,中國科幻將在提升民族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其自身也將實現獨有審美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

2018年是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lan) 肯斯坦》誕生200周年。曆經兩(liang) 個(ge) 世紀,科幻魅力依舊,並隨著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興(xing) 起,繼續拓展其影響。尤其在中國,科幻越來越受到人們(men) 關(guan) 注,不斷獲得新資源和新能量。近年來,西方一些學者也把目光投向中國,想要了解科幻在這片土地上的態勢,甚至試圖通過科幻來一窺中國崛起的原因和趨勢,以洞悉中國未來走向。

傳(chuan) 統奠定基石

事實上,中國科幻已走過很長路程。如果從(cong) 1904年第一部本土科幻小說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說》算起,截至2018年,中國科幻已有114歲。在我看來,它大致經曆了4個(ge) 高潮期。清末民初是第一次,其時魯迅、梁啟超等人把科幻小說譯介入中國,呼籲“導中國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但這個(ge) 過程旋即被戰爭(zheng) 動蕩打斷;1949年後,新中國要建立自己的現代工業(ye) 體(ti) 係,國家趕英超美,科幻隨之再度興(xing) 盛,但十年浩劫又將其打斷;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向現代化進軍(jun) ,科幻重新蔚然成風,但在80年代初期出現波折,跌入低穀,人民日報亦曾發文《“灰姑娘”為(wei) 何隱退》,呼喚科幻歸來;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現代化展現新的活力,科幻亦出現第四次高潮。

進入21世紀後,尤其是最近10年以來,中國科幻愈發呈現繁榮圖景。首先,《三體(ti) 》等一批優(you) 秀作品問世。劉慈欣的《三體(ti) 》於(yu) 2006年在《科幻世界》上連載,2010年成書(shu) 出版,2015年獲雨果獎,是亞(ya) 洲人第一部獲該獎作品,目前已被譯成十幾種語言。據科幻研究者三豐(feng) 統計,2017年中國出版230多種科幻圖書(shu) ,其中本土原創圖書(shu) 110餘(yu) 種,引進120多種,數據再創新高。可以說,中國已堪稱世界科幻大國。其次,作者隊伍形成梯隊。“60後”“70後”為(wei) 主的“新生代”,加之“80後”“90後”為(wei) 主的“更新代”,是一支比較穩定的創作隊伍,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年輕作者表現不俗,逐漸成為(wei) 創作主力。第三,科幻開始成為(wei) 一種全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的現象,受到重視和支持。2014年3月27日,習(xi) 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hui) 上講到,“讀凡爾納的科幻小說,讓我的頭腦充滿了無盡的想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2016年中國科幻大會(hui) 並致辭,稱“科普科幻工作者肩負著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使命”。2017年10月,九三學社中央組織科幻專(zhuan) 場論壇,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出席並講話,與(yu) 會(hui) 者討論了科幻激發民族想象力、促進社會(hui) 創新的作用。中國一些科技部門和大型企業(ye) 亦邀請科幻作家作智囊,為(wei) 科技和經濟發展出謀獻策。一批互聯網企業(ye) 也通過各種方式對科幻活動進行讚助。科幻已經成為(wei) 中國年輕人的一種主要閱讀方式,影響著他們(men) 的思想行為(wei) ,很多大學都建立了科幻社團。中國科幻研究如火如荼,以南方科技大學吳岩教授為(wei) 首,全國形成多個(ge) 研究基地。科幻國際交流熱烈,版權交易活躍,美英法意日等國競相翻譯中國科幻小說,並在大學開設中國科幻研究課程。

時勢造就繁榮

中國現代化進入新階段為(wei) 中國科幻奠定環境基礎。一般認為(wei) ,科幻是世界現代化浪潮副產(chan) 品,也是經濟全球化伴生現象。它與(yu) 實驗科學、工業(ye) 製造、電子信息等密切相關(guan) ,不僅(jin) 反映科學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預示人類發展未來可能性。從(cong) 科幻的全球發展來看,它與(yu) 大國崛起進程是一致的。英法美日俄等國進入現代化過程中,都伴隨科幻熱潮,中國如今也在經曆這個(ge) 過程。中國在2010年後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製造業(ye) 增加值超過美國,中國城鎮人口超過農(nong) 村人口,中國出國旅行人數超過一億(yi) 等,這一係列“現代化指標”與(yu) 中國科幻的熱潮是呈正相關(guan) 的。

新人群出現為(wei) 中國科幻找到新受眾(zhong) 。1978年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一代人,成為(wei) 科幻愛好者主力軍(jun) ,很大程度上,是“80後”支撐起了當今中國科幻的繁榮。他們(men) 可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代真正融入經濟全球化、分享到現代化成果、親(qin) 身體(ti) 驗以互聯網等為(wei) 代表的科技革命為(wei) 生活帶來重大影響的人群,自身知識結構、視野、興(xing) 趣也與(yu) 前人有很大不同。科幻這種反映科技、變革和未來的文學,很對他們(men) 的口味。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為(wei) 中國科幻提供豐(feng) 厚土壤。中國曆史上不乏幻想精神,《天問》《莊子》《山海經》《封神演義(yi) 》《西遊記》《聊齋誌異》等古典文學作品展現了中華民族對於(yu) 宇宙和世界的豐(feng) 富想象力。隨著中國進入一個(ge) 開放、穩定、創新和繁榮的新時代,想象力歸來也是必然。

因此,中國科幻是曆史發展產(chan) 物,也是現實變遷一麵鏡子,可以說,它就是中國夢的一個(ge) 映射。如同中國現代化是全球現代化一個(ge) 組成,中國科幻也是世界科幻一個(ge) 部分,同時它又具有鮮明中國現代化時代特征,並從(cong) 中國源遠流長的優(you) 秀曆史文化中吸取營養(yang) ,使它在世界科幻版圖上異軍(jun) 突起、獨樹一幟,並進一步與(yu) 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緊密相連。

新時代大有可為(wei)

根據吳岩教授2016年抽樣調查研究,進入新時代之後,中國科幻的創意創新熱點,主要集中在5個(ge) 方麵:一是“繁榮的中國、崛起的中國、追夢的中國”。該類作品創意主要集中在展現中國整體(ti) 實力提高後,科技發展多方麵巨大進步。這些進步會(hui) 為(wei) 民族和國家未來、世界美好明天創造基礎。二是“互聯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此類創意特別關(guan) 注在互聯網和虛擬現實豐(feng) 富的環境狀態下,人類對現實的依存和關(guan) 注度。雖然虛擬世界存在,但科幻作家更多關(guan) 心被虛擬所對抗的真實世界發展。三是“生物、醫學與(yu) 後人類的未來”。該主題特別肯定基礎醫學和臨(lin) 床醫學在未來生活中的作用,對相關(guan) 領域作出許多有價(jia) 值的預想。特別是生物醫學在產(chan) 業(ye) 方麵的升級換代。作家們(men) 認為(wei) ,後人類狀況的出現,可能是下一個(ge) 必須麵對的個(ge) 體(ti) 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難題。四是“航天和航宇技術的未來”。科幻作家特別呼籲要重視非傳(chuan) 統航天器的發展,關(guan) 注航天醫學的創新思路,要從(cong) 長遠方麵啟動“天體(ti) 工程”,要在近期特別關(guan) 注新太空政策規範下的自主航天活動。五是“未來的戰爭(zheng) 和武器”。集中於(yu) 該熱點的作品尤其關(guan) 注信息時代的所謂海陸空天之外的“第五戰場”,關(guan) 注顛覆性武器的可能出現。此外,要對未來戰爭(zheng) 的形態和戰略思想作更多創新性反思。

在這些主題之下,當代中國科幻作家對科技與(yu) 社會(hui) 、科技與(yu) 人性的關(guan) 係,進行更多探索性思考,展望科技革命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帶來的深遠影響。這使得當代中國科幻進一步超越早期單純“科普型”及“少兒(er) 型”模式。

新時代中國科幻發展仍麵臨(lin) 一些突出問題。科幻創作自身還缺精品。從(cong) 2017年本土原創作品來看,力作不多。10年過去了,沒有出現像《三體(ti) 》那樣有廣泛社會(hui) 影響力的作品。科幻作者以業(ye) 餘(yu) 創作為(wei) 主,缺乏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打磨精品。他們(men) 的科學素質和文化修養(yang) 也需要提高,尤其是如何做到讓科幻作品更能反映國家社會(hui) 發展的火熱現實方麵,需要下更大功夫。社會(hui) 對它的了解還不夠。對於(yu) 一個(ge) 發展中大國而言,科幻反映的主題和內(nei) 容仍是超前的,公眾(zhong) 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文學品種蘊含的巨大潛力,對科技革命帶來的多方麵影響也認知不足。這是造成科幻仍在邊緣和小眾(zhong) 徘徊的一個(ge) 主要原因。科幻產(chan) 業(ye) 尚未形成規模,與(yu) 國外相比差距甚大。目前中國還沒有一部真正達標的科幻電影,遊戲產(chan) 業(ye) 還在起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ye) 雄心勃勃欲進軍(jun) 科幻領域,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缺乏科學和專(zhuan) 業(ye) 論證規劃,一些掛名“科幻產(chan) 業(ye) 園”的項目有名無實。

總的來看,中國新時代“兩(liang) 步走”強國戰略,尤其是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科技事業(ye) 跨越式發展,以及文化自信的確立,為(wei) 科幻創作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間,科幻作者隊伍在壯大,有實力有水準的作品不斷湧現,如能得到社會(hui) 更多的關(guan) 注和支持,科幻將會(hui) 在提升民族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它自身也將實現獨有的審美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

(作者為(wei) 科幻文學作家、中國科普作協常務理事)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探訪我國境內最北科研台站

    2015年11月5日,NASA發布為藝術家所繪的概念圖,圖片顯示了太陽風暴擊中火星,並使火星上層大氣分子或原子電離,產生極光的場景。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中國,漠河,零下30攝氏度。52歲的李來順脫下外套,把帶有拉鏈、紐扣等...[詳細]
  • 德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簽訂40周年 科技創新為中德合作裝上大功率“引擎”

    在電動汽車、生命科學、清潔水、半導體照明、未來城市等多個領域,中德搭建了11個創新合作平台。在搭平台、促對接、助落地的同時,中德兩國的科技合作收獲了雙贏,230多家德資企業落戶江蘇省太倉市,形成了精密機械製造、汽車零...[詳細]
  • 西藏自治區古籍修複中心珍貴古籍修複和數字化進展順利

    記者從自治區圖書館了解到,自2015年7月在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設立自治區古籍修複中心以來,我區先後舉辦三期古籍修複培訓班。完成了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芒熱寺破損古籍的修複工作任務,所修複古籍文獻一共有248葉,拍攝建檔496幅圖片...[詳細]
  • 農行日喀則分行“刷臉取款”業務正式上線

    7427eae50cd5167f430715.jpg
    日前,首批具備“刷臉取款”功能的銀行自動櫃員機啟用,為日喀則市有提現需求的群眾提供了新選擇。在農行日喀則分行“刷臉取款”產品發布會上,銀行負責人就“刷臉取款”業務相關內容做了詳細介紹,首批受邀的市民現場體驗了“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