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兩會視角】政府支持海外上市互聯網企業回歸A股 互聯網在西藏“不缺氧”

楊悅笙 發布時間:2018-03-22 11:15:00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閉幕。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wei) 攝

新利平台訊 3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閉幕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習(xi) 近平說,新時代屬於(yu) 每一個(ge) 人,每一個(ge) 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隻要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新舊動能能否順利轉換,我們(men) 能否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些問題受到國內(nei) 外的持續關(guan) 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上述問題給出了有效解答。自2015年“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要求以來,三年行動,從(cong) 廟堂到草野,都見證了我們(men) 國家成功進入新一輪的創新創業(ye) 高潮。

3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如果說中國經濟這艘巨輪這幾年能夠行穩致遠,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新一輪浪潮中成功掛上了“互聯網+”這個(ge) 風帆,它催生了新動能,這幾年我們(men) 還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成為(wei) 發展主動力,使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革,這些都是相互關(guan) 聯的,從(cong) 而有效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大家知道,前幾年“硬著陸”的聲音是不絕於(yu) 耳的。現在經濟穩中向好,新動能等上述這些方麵都起了重要作用。

圖為(wei) 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韓正、孫春蘭(lan) 、胡春華、劉鶴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與(yu) 中外記者見麵,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李克強指出, “互聯網+”作為(wei) 新事物,它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men) 關(guan) 鍵是要趨利避害,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對於(yu) “互聯網+”,不能怕惹事、圖省事,出現了某些問題就一巴掌打死;也不允許利用“互聯網+”搞坑蒙拐騙,敗壞“互聯網+”的聲譽,搞抹黑。我們(men) 應該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細心嗬護這一新動能。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網易創始人兼CEO丁磊等來自互聯網界的代表、委員們(men) 共同表達了一個(ge) 願望:期待回歸A股。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此作出明確回應:“下一步我們(men) 還要采取推動‘互聯網+’的許多新舉(ju) 措,比如說過去一些‘互聯網+’的企業(ye) 總是到海外上市,現在我們(men) 已經要求有關(guan) 部門完善境內(nei) 上市的製度措施,歡迎他們(men) 回歸A股,同時要為(wei) 境內(nei) 的創新創業(ye) 企業(ye) 上市創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我們(men) 還要推進‘互聯網+’來拓展‘智能+’,把它和醫療、教育、政務服務等結合起來,推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向前發展,既快又健康。當然,對如何推動發展,既要符合發展規律,又盡量不要讓傳(chuan) 統思維限製我們(men) 的想象力。”

在內(nei) 地“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之際,西藏也乘上了“互聯網+”的東(dong) 風,借此培育脫貧攻堅、增加就業(ye) 、培育新的增長點。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自治區主席齊紮拉表示,目前,西藏的行政村移動互聯網實現了全覆蓋,寬帶通達率達85%。互聯網給西藏帶來的影響尤為(wei) 深刻,“120萬(wan) 平方公裏,地域遼闊,人口分散,山高穀深,到處是天塹和無人區。在這樣的地方,靠傳(chuan) 統方式進行信息交流是很難的。但是,互聯網是‘不缺氧’的,是可以穿越和適應西藏地區的生態環境。”齊紮拉介紹,西藏邊境一線的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地理位置偏遠,即使到縣城也要翻越五座雪山,而在這樣的地方,都可以用移動支付了,這表明了西藏的巨大變化。(新利平台 綜合/楊悅笙)

圖為(wei) 西藏林芝首個(ge) 創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魯朗創客空間產(chan) 業(ye) 園。圖片來自人民網。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未來戰機將帶給國人更多驚喜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楊偉(左)、肖偉(中)、李書福(右)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本報記者周維海攝兩會直播·代表通道“殲20的研製實現了既定的四大目標:一是打造...[詳細]
  • 先進適用技術創新:科技扶貧的關鍵

    更好發揮科技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是兩會代表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大致說來,科技推動精準扶貧脫貧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提供貧困人口需要的、買得起的產品和技術,改善他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質量;另一種是將先進適用的技術傳授給...[詳細]
  • 西藏農牧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掃描

    近年來,西藏堅持把保障科技支撐作為農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動能。隨著農牧業科技發展活力的不斷提升,西藏農牧民科技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昨日,“靠天吃飯”是農業的無奈寫照;今朝,農業為鄉村振興繪就繾綣畫卷。豐...[詳細]
  • 科技“引擎”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推廣新技術、新品種,農產品在網上銷售……近年來,依靠科技元素,催生了“三農”一波波巨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