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將微觀世界看通透

吳月輝 發布時間:2018-03-27 13:29: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日前,建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的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台、世界第四台脈衝(chong) 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補了國內(nei) 脈衝(chong) 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wei) 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麵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像一台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DNA等物質的微觀結構

中國散裂中子源於(yu) 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總投資約23億(yi) 元。其主要建設內(nei) 容包括一台直線加速器、一台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ge) 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中子散射實驗用的中子譜儀(yi) ,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整體(ti) 。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人們(men) 開始認識到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中子的發現及應用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由於(yu) 中子不帶電,具有磁矩,且穿透性強,能分辨輕元素、同位素和近鄰元素,具有非破壞性,這些特性使得中子散射成為(wei) 研究物質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理想探針之一,和X射線一樣,是多學科研究中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原子運動的強有力手段。

那麽(me) ,什麽(me) 是中子散射?它又是怎麽(me) 探測到物質微觀結構和原子運動的?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工程經理、中科院院士陳和生介紹:“當一束中子入射到研究樣品上時,與(yu) 它的原子核或磁矩發生相互作用,產(chan) 生散射。通過測量散射的中子能量和動量的變化,就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種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規律,告訴人們(men) 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運動狀態。”

陳和生進一步解釋說:“打個(ge) 比方,假設麵前有一張看不見的網,我們(men) 不斷地扔出很多玻璃彈珠,彈珠有的穿網而過,有的則打在網上,彈向不同的角度。如果把這些彈珠的運動軌跡記錄下來,就能大致推測出網的形狀;如果彈珠發得夠多、夠密、夠強,就能把這張網精確地描繪出來,甚至推斷其材質。”

然而,進行中子散射的研究,需要用中子做探針,就必須有一個(ge) 適當的中子源,先進的中子源是中子科學研究的基礎。散裂中子源正好符合需求。

“散裂中子源是用來自大型加速器的高能質子轟擊重金屬靶,引起金屬原子的散裂反應,釋放出大量的中子。這些中子形成非常強的中子束流,中子慢化(中子與(yu) 介質原子核碰撞,引起中子能量減少而減速的現象)後與(yu) 樣品發生散射,最後由中子散射譜儀(yi) 接收,我們(men) 科研人員就根據這些中子散射的數據分析出被觀測物體(ti) 的微觀特征。”陳和生說,“通俗點說,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DNA、結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質的微觀結構。”

在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新能源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

散裂中子源可以產(chan) 生強脈衝(chong) 中子,並通過測量中子束流在樣品的散射反應過程,探測樣品原子核的位置和運動狀況,因此,在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都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例如,1998年6月,德國一輛城際快車意外出軌,最後查出事故元凶竟然是老化的車輪。車輪是在英國散裂中子源上檢測的,發現其中有內(nei) 部裂痕。事實上,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裏麵都有應力,它決(jue) 定了高鐵和飛機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但是,這個(ge) 應力看不到、摸不著,對它的研究成了避免災難發生的關(guan) 鍵。“現在科學家已經可以在散裂中子源上測量研究輪軌和機翼的剩餘(yu) 應力,優(you) 化機械加工工藝,使高鐵和飛機變得更安全舒適。”陳和生說。

散裂中子源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

例如,在新型清潔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中,散裂中子源高壓下的中子衍射技術可用來研究可燃氣體(ti) 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機製和穩定條件,其研究成果將為(wei) 安全、高效地開采和利用可燃冰提供科學依據。

中子散射是研究鋰電池的利器。大幅度地提高鋰電池的性能是電動汽車推廣的關(guan) 鍵,可以將汽車鋰電池連同模擬充放電過程的設備放入中子散射譜儀(yi) ,實時原位測量在幾百次充放電的過程中,鋰電池各個(ge) 部分性能的變化,為(wei) 改進和優(you) 化鋰電池的設計提供關(guan) 鍵數據。國外的散裂中子源都建設了這樣專(zhuan) 門研究鋰電池的譜儀(yi) ,且嚴(yan) 加保密。

中子散射還可以對文物進行無損研究。比如想知道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尊佛像的製造工藝,卻無法把文物大卸八塊進行分析。利用中子成像技術,可以看到佛像的中間有一根木製“主梁”。這是因為(wei) 中子散射對輕的元素非常敏感,中間的棍子是木頭做的,也就是碳氫化合物,中子可以輕易地“看到”它。由此,科學家能清晰地了解這尊佛像的製造工藝:先在中間立一根木梁,在木梁周圍纏上“支撐架”,最終用黏土製成。

設備國產(chan) 化率超九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2017年11月達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驗收指標;2018年春節期間,科研人員繼續進行緊張的調試運行。期間加速器運行穩定,束流功率和連續運行時間均創調束以來的新高,首期三台中子譜儀(yi) ,即通用粉末衍射儀(yi) 、小角散射儀(yi) 和多功能反射儀(yi) ,都順利完成樣品實驗。通用粉末衍射儀(yi) 已經完成了兩(liang) 個(ge) 高水平的用戶實驗。

此次驗收中,工藝鑒定驗收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評價(jia) :中國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達到或優(you) 於(yu) 國家發改委批複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ti) 設計科學合理,研製設備質量精良,調試速度快於(yu) 國外的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yi) 方麵取得了一係列重大技術成果。設備國產(chan) 化率超過90%,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陳和生說:“例如國內(nei) 首次研製成功25Hz交流諧振勵磁的大型二極和四極磁鐵及電源,交流磁場精度達到同類裝置國際領先水平;自主研製成功液氫慢化器,通過靶—慢化器—反射體(ti) 緊湊耦合的物理和工程設計,保證靶站高中子效率,等等。”

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後,將充分發揮一期三台譜儀(yi) 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作用,為(wei) 廣大用戶提供國際先進的研究平台,為(wei) 我國的中子散射技術和應用在國際前沿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提供良好的機遇。

同時,為(wei) 了充分發揮裝置作用,滿足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用戶迫切需求,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建議:中國散裂中子源應盡快達到設計指標,實現穩定運行。在裝置通過驗收後盡快啟動二期工程立項,開始後續譜儀(yi) 建設,進一步提升束流功率。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公眾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哪些科學?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發布了一份報告,對臉書(Facebook)上30個科學相關的頁麵中130923條信息以及跟蹤這些頁麵的4400萬用戶進行了考察,並且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詳細]
  • 我國成功研發智能輔助駕駛係統

    記者26日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獲悉,該部近日成功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輔助駕駛係統”,憑借方寸幾厘米大小的嵌入式芯片,可以實現對環境的實時準確智能感知,在目標識別準確率方麵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公開數據顯示,智能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