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hui) 發展科技在為(wei) 人民提供服務的同時,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將成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增長極。”在27日開幕的2018年全國社會(hui) 發展科技創新工作會(hui) 議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說。
他介紹,2021年我國健康產(chan) 業(ye) 規模將從(cong) 2017年的4.9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12.9萬(wan) 億(yi) 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wei) 27.26%;2022年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規模將達到12.0萬(wan) 億(yi) 元,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wei) 15.25%;2016年我國海洋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為(wei) 7.05萬(wan) 億(yi) 元,預計到2020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wei) 7%。
徐南平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社會(hui) 發展科技工作地位大幅提升,擺在了國家科技發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創新鏈進一步融通,從(cong) 小眾(zhong) 創新向大眾(zhong) 創新邁出了關(guan) 鍵一步。社會(hui) 發展科技創新體(ti) 係建設不斷完善,創新效率大幅提升。資源、環境、海洋、生物醫學和公共安全等方麵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民生領域,建立了應對突發急性傳(chuan) 染病防控技術體(ti) 係,全球首個(ge) 基因突變型埃博拉疫苗在境外開展臨(lin) 床試驗,在國際傳(chuan) 染病防控中彰顯了“中國力量”。霧霾監測預警、源清單解析、源頭減排、聯防聯控一係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全麵支撐打贏藍天保衛戰。
“新時代,按照中央‘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社會(hui) 發展涵蓋社會(hui) 、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四大部分;社會(hui) 發展科技工作要把握好其民生屬性、經濟屬性、國家安全屬性和政治屬性。”徐南平說。
生物技術是全球科技發展的引擎,增長速度是世界GDP平均增長速度的2倍。科技部社會(hui) 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透露,編製《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綱要》是今年的首要任務,預計上半年初步完成編製工作。同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ti) 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抓好抓實國家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工作、科技支撐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科技創新對社會(hui) 治理和構建智慧社會(hui) 的支撐等也是今年社發科技的重點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將微觀世界看通透
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日前,建在廣東東莞的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台、世界第四...[詳細] -
科技界熱議:什麽阻礙了科研人員“獲得感”
長期以來,科技成果屬於誰這個問題一直是科研圈子中的“灰色地帶”,由於曆史原因,我國科研人員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一直屬於所屬單位,這和外國慣例有著很大的不同,也大大影響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