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3D打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周圓 馬愛平 發布時間:2018-04-16 12:54:00來源: 科技日報

15日,記者獲悉,廣東(dong) 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低溫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guan) 節材料,將特製的複合物作為(wei) 支架材料,並在裏麵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示可以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形成,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日前,該團隊已在國際生物材料雜誌《Biomaterials》發表相關(guan) 研究論文。

崔燎介紹,她的團隊在前期研究中首次報道了丹參酚酸類如丹參素、丹酚酸B在促進骨形成和抗氧化應激方麵的獨特作用及內(nei) 在機製。“但是,丹酚酸B結構不穩定,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做成3D生物材料就是集中維持它的生物活性,擴大應用範圍。”她說。

在研究中,廣東(dong) 醫科大學林思恩博士等研究人員摸索出一種低溫3D打印技術,並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三磷酸鈣(PLGA/TCP)複合物作為(wei) 支架材料負載丹酚酸B。研究結果發現,該技術能有效保持丹酚酸B的生物活性並使其在體(ti) 內(nei) 外緩釋。

林思恩介紹,研究人員以細胞培養(yang) 液萃取PLGA/TCP/丹酚酸B支架材料,結果發現萃取液可顯著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和成血管分化,並呈現劑量依賴性。進一步研究發現,複合生物材料可原位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形成,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留住夜的黑 保護星星閃爍的家園

    近日,西藏那曲、阿裏暗夜星空保護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暗夜顧問委員會正式收入“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詳細]
  • 【中國夢o大國工匠篇】不容許微米級差距,將小小鉗刀用到極致

    他們用青春和汗水,見證著我國衛星通信事業的發展。他們就是南京中電熊貓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衛星通信建設團隊。傅祥,就是這個團隊中的傑出代表。[詳細]
  • 青海油田連續發現5個億噸油氣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青海油田”)11日對外披露,通過近10年的努力,青海油田攻克了青藏高原鹹化湖盆油氣地質勘探,有效指導了青海油田油氣勘探連續發現5個億噸級整裝大油氣田,新增三級油氣儲量當量1...[詳細]
  • 青海鉀肥已成為世界鉀肥價格窪地

    “目前,我們獨特開發創立的鉀資源‘固液轉化、驅動開采、貧富兼采、循環回收’模式使中國鉀肥資源保障由每年100萬噸開采30年提高到每年500萬噸可開采50年,實現了鹽湖再造。”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康民10日向中新網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