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3天的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4月15日,“大洋一號”再次起航,從(cong) 廈門奔赴南海執行綜合海試B航段任務。在此航段中,又一探海利器——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係統“潛龍三號”將迎來首次海試。
“潛龍”家族為(wei) 何再添新成員?與(yu) 家族其他成員相比,有何過人之處?此次海試對未來“三龍”(“蛟龍”“海龍”“潛龍”)聚首有何意義(yi) ?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專(zhuan) 家。
僅(jin) 靠“潛龍二號”難以滿足需要
長3.5米,高1.5米,體(ti) 重1.5噸,立扁形身體(ti) ,還有4隻“鰭”——從(cong) 外形看,“潛龍三號”延續了“潛龍二號”的“胖魚”基因。
這並不奇怪,因為(wei) 這對“孿生兄弟”的總設計師是同一個(ge) 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劉健。劉健說,這種非回轉體(ti) 立扁魚形設計,有利於(yu) 減少垂直麵的阻力,便於(yu) 潛水器在複雜海底地形中垂直爬升,也可以增強水麵航行能力。
浩瀚的海洋中蘊藏著豐(feng) 富的資源,但僅(jin) 靠人類的潛水技術難以到達深海的絕大部分區域,水下機器人因此有了用武之地。
水下機器人通常被分為(wei) 三類:載人潛水器(HOV)、遙控水下機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機器人(AUV)。“潛龍”係列屬於(yu) 自主水下機器人。
“我國在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有約一萬(wan) 平方公裏,探測任務繁重,僅(jin) 靠一台‘潛龍二號’,難以滿足大洋深海資源探測的需要。”劉健說。
在“潛龍二號”基礎上優(you) 化升級
為(wei) 應對水下複雜的地形地貌,“潛龍三號”同樣采用前視聲呐作為(wei) 避碰傳(chuan) 感器。這種成像聲呐也被認為(wei) 是潛水器的“眼睛”。控製“潛龍三號”的計算機在采集數據後,通過圖像處理方式來識別障礙和周圍環境,結合避碰策略,下達緊急轉向、緊急變深或變高以及跟蹤指令。
4個(ge) 可旋轉舵推進器相當於(yu) 潛水器的“鰭”,借助它,潛水器可以靈活地前進、後退、旋轉,在海底“翻山越嶺”。
雖是“孿生兄弟”,但劉健說,“潛龍三號”在“潛龍二號”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優(you) 化升級。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最大續航能力增加,噪聲有所降低。
“‘潛龍三號’的技術指標仍然是30小時,我們(men) 通過降低電子設備功耗,提高推進效率等措施,使最大續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劉健說。
為(wei) “三龍”聚首打下基礎
本次海試前,2017年年底,“潛龍三號”完成曆時29天的千島湖湖上試驗。
“通常海試可驗證湖試無法驗證的指標,如最大深度等,偏重於(yu) 功能性試驗。”劉健說,此次是“潛龍三號”首次海試,其技術狀態有待驗證,此外也存在出現技術故障、遭遇惡劣海況等風險。除了對“潛龍三號”的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進行驗證,海試中還將根據需求,在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區和多金屬結核試采區進行試驗性應用。
按照計劃,海試通過後,“潛龍三號”將在我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航次中被實際應用,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性能。
綜合海試A航段首席科學家初鳳友表示,在A航段中,“海龍Ⅲ”與(yu) “海龍11000”潛水器初出茅廬,為(wei) 各種潛水器密切配合乃至“三龍”聚首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記者同時了解到,服務於(yu) 深海探測的新科考母船有望於(yu) 2019年下水。屆時,它將可以同時搭載“三龍”,組成我國探秘深海大洋的利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掃地機器人真能解放雙手嗎?
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越來越多家庭開始出現掃地機器人的身影。不過,有了掃地機器人就真不用動手掃地了?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市場上銷售的20款掃地機器人產品開展了比較試驗。通過對樣機的安全性、清掃效果等關鍵項目進行測試...[詳細] -
3D打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15日,記者獲悉,廣東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低溫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節材料,將特製的複合物作為支架材料,並在裏麵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詳細] -
留住夜的黑 保護星星閃爍的家園
近日,西藏那曲、阿裏暗夜星空保護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暗夜顧問委員會正式收入“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詳細] -
【中國夢o大國工匠篇】不容許微米級差距,將小小鉗刀用到極致
他們用青春和汗水,見證著我國衛星通信事業的發展。他們就是南京中電熊貓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衛星通信建設團隊。傅祥,就是這個團隊中的傑出代表。[詳細]